在龜山島出生長大的文英,父母都是討海人,家中食指浩繁,物資極度缺乏,出入也不方便,在文英十多歲時,父親帶全家上岸,在宜蘭頭城定居。文英二十多歲結婚,與先生胼手胝足多年,終於有能力買下一間擋風避雨的房子,原以為只要肯做上天就不會虧待,沒想到大兒子、二兒子都在青春正盛的二十五、六歲意外離世,痛失二子的文英,連呼吸都覺得痛,茫茫然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文英的朋友說,「要做什麼愛心,妳做義工那麼多年,也捐款救人,有什麼用,兒子還不是留不住。」文英聽到這些話很心痛,卻沒有跟著人云亦云,她有不同的想法。老智者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際遇都來自前生的造作,如果她沒有在媽祖廟做義工,她不會認識那位向她募款的太太,沒有這些綜合福緣,她一定沒有辦法在連續慟失二子之後還能走出來。走出來之後,從此走入行善積德的道路,為自己的晚年積福,而這一做就是二十五年。
文英能走出來,放下對兒子的不捨,她內心有很多的感謝,其實文英最要感謝的是她自己。每個人都是自修自得,也自作自受,文英出生在貧苦漁村,受盡生活的苦,但是她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邊為生活打拼,一邊做義工,有做有得,福不唐捐,這些累積下來的福緣雖然不足以讓兒子化險為夷,卻能帶她走出生死迷霧,放下執著,進而廣結善緣,也為自己植福。
現在的文英雖然還在工作,但是她把資源回收擺在第一位,每天一早就先到港口碼頭撿回收物回家清洗晾乾才開始做自己的事。文英覺得只要多用心就不會退道心,就像老智者說的,人生劇本是自己寫的,自己要這樣寫,就要心甘情願這樣演,自始至終都沒人逼我們。「有福的人,一出生就有皮鞋穿,無福的人,只能赤腳穿破鞋,我前生沒有造福,沒有做好事,無福可享,兒子走後,我就懂了,所以我要趕緊做福來囤,不想要來生再過一樣的苦日子。」文英如是說。
#自修自得
#自作自受
#放下
#做福來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