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名錶,不是豪宅,奢侈竟然藏在一盤烤鴨裡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當你到了一個年紀,奢侈不再是價格,而是「能力」──也許真正值得珍惜的,是剛剛好的那一口溫暖。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摘要快讀

  • 人生三階段各缺一樣:年輕有力但缺錢、中年有錢但沒時間、退休有時間但沒胃口。
  • 奢侈的真正定義,來自同時擁有「願意、能力、條件」。
  • 吃,是最直接的奢侈測量儀:能不能「吃得下」與「吃得懂」,揭示人生的不同狀態。

一、看著烤鴨廣告,竟然笑不出來了

某天刷手機,看到「禧粵樓」1180 元吃到飽的烤鴨廣告。年輕時的我會立刻相約朋友;如今,我只是吞吞口水,默默滑過——不是沒錢,也不是沒時間,而是吃不下了。

身體變得挑食、脾胃變得脆弱,當美食變成一種負擔時,你才會體會到:奢侈會隨人生階段而改變。

二、人生三階段:輪流缺一樣

回望人生,我開始理解為何人總覺得「生活不夠滿足」:年輕時有體力沒錢;中年有錢沒時間;退休有時間有積蓄卻沒胃口、沒體力。

我們總在不具備所有條件時,最渴望某種生活;於是把快樂一再延後,等來的卻可能不是想像中的模樣。

💬 「真正的奢侈,不是買得起什麼,而是你還用得著什麼。」

三、真正的奢侈,是活在『剛剛好』的當下

奢侈常被等同於價格,但更實際的定義是擁有「剛剛好」:好睡眠、有人陪伴、不被逼買不想要的東西。當「願意、能力、條件」同時存在,那才是真正的奢侈。

四、吃,是最真實的奢侈測量儀

曾有人邀我吃一人 3,000 元的懷石料理,我婉拒了;不是嫌貴,而是知道自己胃口撐不了那套流程。後來吃的一碗熱牛肉麵,簡單卻舒服,吃完還能散步、喝茶──這種剛好,更值得回味。

五、年輕時不懂:延後享樂不是美德

年輕時我也會把想吃想玩的全都擱著,等以後再說。但「以後」常是人生最大的謊言:餐廳可能倒了、旅伴可能遠行、身體可能不再允許。

真正的節制不是無止境的忍耐,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偶爾好好享受,為自己留下美好回憶。

六、奢侈的本質,是擁抱當下

我不再羨慕吃到飽或豪宅,而羨慕能專心吃一頓飯、陪伴一個人、走一段路的人。他們擁有的是安定的心──那才是最難得的奢侈。

📌 三個立刻可做的小事(把奢侈變成日常)

  1. 這週挑一天,放下手機,好好跟一位重要的人吃一餐,不談工作。
  2. 試著把每月一次的「奢侈預算」調成「體驗預算」,用來買記憶而非物品。
  3. 每季檢視一次:有沒有想做卻一直延後的小事?列出三項,今年先完成一項。

七、結語:你所擁有的,就是最大奢侈

能騎車去市場、能泡杯熱茶、能慢慢吃碗湯麵——這些都是厚禮。奢侈,不是你買得起什麼,而是你還用得著什麼。

🎯 結語|吃不下烤鴨,卻吃得懂人生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學會把握「剛剛好」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富足。

📣 留言分享:你曾有哪一次「剛剛好幸福」的用餐體驗?那一餐帶給你什麼改變?

🔁 若覺得有共鳴,請收藏或分享給朋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資匠心沙龍
12會員
177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掌握自己財務的未來,因為錢不會自動流向你,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財富就會跟隨而來。 我的宗旨是提供簡單、實用且穩健的理財建議,幫助讀者從基礎開始,逐步建立有效的財務規劃與投資策略。無論你是投資小白還是有些經驗的理財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生活的質量提升與財務自由。
投資匠心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5
本文比較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與0056元大高股息兩檔高股息ETF,分析其選股邏輯、配息策略差異,並提供退休族資產配置建議,幫助退休族有效管理退休金,平衡穩定性與現金流需求。
Thumbnail
2025/09/05
本文比較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與0056元大高股息兩檔高股息ETF,分析其選股邏輯、配息策略差異,並提供退休族資產配置建議,幫助退休族有效管理退休金,平衡穩定性與現金流需求。
Thumbnail
2025/09/03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從雷霆萬鈞的神祇,到無所不在的演算法,我們是否已不再需要「神」?抑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重新製造可敬畏的對象?這是一場信仰、技術與人性之間的思辨旅程。 一、當神曾經無所不在 在過去的時代,神是世界的語言。 風是祂的呢喃
2025/09/03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從雷霆萬鈞的神祇,到無所不在的演算法,我們是否已不再需要「神」?抑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重新製造可敬畏的對象?這是一場信仰、技術與人性之間的思辨旅程。 一、當神曾經無所不在 在過去的時代,神是世界的語言。 風是祂的呢喃
2025/09/01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一、焦慮,並不是資訊時代的副產品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覺得焦慮似乎無處不在。有人說,這是資訊太多的副作用;有人說,這是生活節奏太快的結果。但真正的原因,或許比資訊量更深:焦慮的核心,其實是「比較」。 心理學家 Leon Festinger
2025/09/01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一、焦慮,並不是資訊時代的副產品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覺得焦慮似乎無處不在。有人說,這是資訊太多的副作用;有人說,這是生活節奏太快的結果。但真正的原因,或許比資訊量更深:焦慮的核心,其實是「比較」。 心理學家 Leon Festinger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