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到了一個年紀,奢侈不再是價格,而是「能力」──也許真正值得珍惜的,是剛剛好的那一口溫暖。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摘要快讀- 人生三階段各缺一樣:年輕有力但缺錢、中年有錢但沒時間、退休有時間但沒胃口。
- 奢侈的真正定義,來自同時擁有「願意、能力、條件」。
- 吃,是最直接的奢侈測量儀:能不能「吃得下」與「吃得懂」,揭示人生的不同狀態。
一、看著烤鴨廣告,竟然笑不出來了
某天刷手機,看到「禧粵樓」1180 元吃到飽的烤鴨廣告。年輕時的我會立刻相約朋友;如今,我只是吞吞口水,默默滑過——不是沒錢,也不是沒時間,而是吃不下了。
身體變得挑食、脾胃變得脆弱,當美食變成一種負擔時,你才會體會到:奢侈會隨人生階段而改變。
二、人生三階段:輪流缺一樣
回望人生,我開始理解為何人總覺得「生活不夠滿足」:年輕時有體力沒錢;中年有錢沒時間;退休有時間有積蓄卻沒胃口、沒體力。
我們總在不具備所有條件時,最渴望某種生活;於是把快樂一再延後,等來的卻可能不是想像中的模樣。
💬 「真正的奢侈,不是買得起什麼,而是你還用得著什麼。」
三、真正的奢侈,是活在『剛剛好』的當下
奢侈常被等同於價格,但更實際的定義是擁有「剛剛好」:好睡眠、有人陪伴、不被逼買不想要的東西。當「願意、能力、條件」同時存在,那才是真正的奢侈。
四、吃,是最真實的奢侈測量儀
曾有人邀我吃一人 3,000 元的懷石料理,我婉拒了;不是嫌貴,而是知道自己胃口撐不了那套流程。後來吃的一碗熱牛肉麵,簡單卻舒服,吃完還能散步、喝茶──這種剛好,更值得回味。
五、年輕時不懂:延後享樂不是美德
年輕時我也會把想吃想玩的全都擱著,等以後再說。但「以後」常是人生最大的謊言:餐廳可能倒了、旅伴可能遠行、身體可能不再允許。
真正的節制不是無止境的忍耐,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偶爾好好享受,為自己留下美好回憶。
六、奢侈的本質,是擁抱當下
我不再羨慕吃到飽或豪宅,而羨慕能專心吃一頓飯、陪伴一個人、走一段路的人。他們擁有的是安定的心──那才是最難得的奢侈。
📌 三個立刻可做的小事(把奢侈變成日常)
- 這週挑一天,放下手機,好好跟一位重要的人吃一餐,不談工作。
- 試著把每月一次的「奢侈預算」調成「體驗預算」,用來買記憶而非物品。
- 每季檢視一次:有沒有想做卻一直延後的小事?列出三項,今年先完成一項。
七、結語:你所擁有的,就是最大奢侈
能騎車去市場、能泡杯熱茶、能慢慢吃碗湯麵——這些都是厚禮。奢侈,不是你買得起什麼,而是你還用得著什麼。
🎯 結語|吃不下烤鴨,卻吃得懂人生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學會把握「剛剛好」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富足。
📣 留言分享:你曾有哪一次「剛剛好幸福」的用餐體驗?那一餐帶給你什麼改變?
🔁 若覺得有共鳴,請收藏或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