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平台掀起炫風的「LABUBU」,你一定在不經意間見過。
那個擁有圓滾滾大眼、尖牙笑容、長耳朵的小生物,乍看可愛,卻又帶點狡黠與反差萌,讓人一眼難忘。
LABUBU 是中國潮玩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旗下的代表角色之一,短短幾年內,它不只橫掃亞洲,更進軍歐美市場,吸引無數 Z 世代與千禧世代年輕人爭相收藏。它不會說話,沒有動畫背景,也不是動漫主角——那麼,LABUBU 為什麼這麼紅?
這背後,其實是一場時代情緒與審美革命的縮影。
一、LABUBU 是誰?反英雄式的潮玩代表
LABUBU 是由德國設計師藝術團體 The Monsters 創作的角色,後來被 POP MART 引進並在中國大受歡迎。這隻小怪獸的設計,與傳統「可愛」形象大相逕庭——尖牙、毛髮、皺巴巴的笑容,甚至略帶一點邪氣與鬼靈精怪。
但就是這種「反英雄」、「不完美」的設定,成為 LABUBU 走紅的關鍵:
- 它不是完美天使,卻擁有真實情感。
- 它看起來像壞孩子,但內心柔軟又孤獨。
- 它不美,但讓人著迷。
這種設計與當代年輕人的心理產生共鳴——我們都不是完美主角,但我們都值得被喜歡。
二、泡泡瑪特怎麼讓 LABUBU 爆紅?
POP MART 最厲害的不是角色創造,而是潮玩產業鏈的打造與情緒營銷。以下是他們的幾大成功策略:
1. 盲盒機制:讓「買玩具」變成情緒賭注
POP MART 採用盲盒(Blind Box)銷售模式,消費者無法知道盒中是什麼角色,充滿驚喜與隨機性。
這種機制帶來幾個心理效應:
- 多巴胺刺激:打開盲盒的瞬間充滿期待與快感。
- 賭徒心理:抽不到想要的角色,就會不斷買更多。
- 社群連結:許多玩家透過「交換」達到收藏完整,創造了社群互動與連結感。
2. 限量與隱藏款:製造稀缺與「擁有的榮耀感」
每一系列的 LABUBU 都會設置 1~2 款「隱藏角色」,抽中率極低(有時甚至低於 1%),這讓稀缺變成價值象徵。
在二手市場,某些隱藏款甚至被炒作到上萬元。
這不只是收藏,更是一種身份與眼光的象徵。
擁有 rare LABUBU = 有品味、有財力、有運氣 = 更靠近理想的自己。
三、為何這麼多年輕人對 LABUBU 無法抗拒?
LABUBU 的爆紅,並非偶然,它觸碰到年輕人幾個關鍵心理:
1. 可愛與叛逆共存:滿足「邊緣自我」的投射
LABUBU 雖然可愛,卻不是傳統意義的「萌系角色」,它長得怪、笑得壞,像極了現代人內心深處那個「想被愛卻不敢太乖」的自己。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LABUBU 就是那個「自己也不太理解的自己」。
它是軟弱與叛逆、孤單與調皮、邊緣與渴望連結的集合體。
2. 在冷漠世界中尋找「陪伴感」
LABUBU 沒有語言,也沒有劇情設定,它不像迪士尼角色那樣被強烈地「框起來」。這反而讓粉絲可以自由投射情感與故事,賦予它各種象徵與意義。
對一個普遍孤單、情感空洞的世代來說,LABUBU 是可以帶出門的情緒依附物。
它陪你上班、旅行、拍照,成為一種微型的情感載體。
3. LABUBU 是「高情緒價值」的社群貨幣
在 Instagram、抖音、小紅書等社群平台,曬 LABUBU 已成為一種潮流與「高參與度內容」。
- 它能被拍得很美,帶有藝術氛圍。
- 它可以融入生活場景,製造出生活美學。
- 它是「炫但不俗」的分享選擇,比起名牌,更有文化層次感。
這讓 LABUBU 不只是一個玩具,而是一種風格、態度、品味的象徵。
四、潮玩的背後:一場情緒經濟與世代焦慮的投射
LABUBU 的走紅,也反映了社會與文化層面的深層現象:
🔍 1. 情緒經濟崛起:不是產品,而是情感寄託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我買這個東西,是為了讓我感覺更好」。
從香氛、植物到療癒系玩偶,都是「以物寄情」的表現。
LABUBU 滿足了「無實用功能但有高情緒價值」的需求,它是情緒消費的極致範例。
🔍 2. Z 世代文化:我不完美,但我真實
Z 世代(1995 年後出生)價值觀強調「做自己」、「真實表達」,他們喜歡具有邊緣性與獨特風格的角色,而非主流審美。
LABUBU 就是這種「次文化審美」的代表:它不是王子公主,不需要被拯救,也不在意別人眼光。
🔍 3. 社交焦慮與自我價值的重新建構
在高度競爭與資訊爆炸下,年輕人容易感到焦慮與失落。
而 LABUBU 作為一種「隨身小夥伴」,提供了精神慰藉,也讓人感到「我不是孤單的」。
五、LABUBU 熱潮未來會退燒嗎?
任何潮流都會有週期,盲盒熱潮未來勢必會面臨飽和與審美疲乏。但泡泡瑪特與 LABUBU 這個品牌現象,所創造的不只是產品,而是「文化感」與「共鳴力」。
未來趨勢可能會發展為:
- 數位化收藏(NFT 潮玩)
- AR/VR 虛擬角色互動
- IP 故事化與動畫拓展
- 心理療癒與潮玩結合(治療系玩具)
結語:LABUBU,不只是角色,而是一種時代情緒
在這個不確定、不安全、超連結卻又超孤獨的年代,LABUBU 不只是潮玩,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內心那個既孤獨、又渴望被理解的小孩。
它是陪伴、是寄託、是風格、是態度——
而這,正是為什麼它會紅,也為什麼它還會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