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來巴塞隆納只有一天可以用,只能參觀一座建築,那旅客應該都是選聖家堂吧。

目前對於聖家堂的進度,普遍的推測都是瞄準2026.Jun.10,Antonio Gaudí逝世一百週年的日子主體完工。以目前(2025.Jun)的狀態,18座塔樓剩下最高的耶穌塔,以剩下大概300天來估計,應該是很有機會。只是繁複的裝飾預計要2034年完工,這會不會跳票就只能繼續看下去了。
參觀的時候還有塔吊在旁邊吊著建材和貨櫃組合屋,除了聖家堂以外,這應該是旅行者在別的地方都難以遇到的參觀體驗吧。
聖家堂外部拍攝
幾乎每個人一定會拍的角度大概是從聖家堂東邊的徒步區拍,但我自己是沒有很愛這個角度,太近了必須用大仰角,我又沒有移軸鏡可以修正,照片看起來就沒那麼好看。

當然這邊也可以找個墊腳石來儘可能把角度修正回來,或者Insta360加上超長自拍桿都是可以考慮的手段。理論上空拍會更好,但這邊似乎管制很多,我壓根不敢拿出來玩。
如果往後面一點退到東側小公園裡面,不需要開超廣角就能裝下教堂,整個畫面就均衡許多。

但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退到公園的水池後面,還可以順便拍倒影。我看到水池旁邊有步道,猜測以前是可以走到水邊的,但現在基本上都被封住了,放棄。

比起東邊的誕生立面,我其實私心更喜歡西邊的受難立面,我總覺得誕生立面太過於繁複,而且對於我這種「異教徒」而言,不容易看出其中的巧思。反而受難立面極簡風格跟適度的留白,更對我的胃口。

到了晚上,聖母瑪利亞塔上的12芒星就會亮起。

單獨拍水裡面的倒影也很有趣

在北邊的轉角可以輕鬆的拍下整座聖家堂,這張是在清晨藍調時間拍下的。

聖家堂參觀
聖家堂裡面的光影流動始終是倍受讚譽的參觀體驗,這個迴廊的光幾乎就是我最想親眼目睹的魔法,上午時分的陽光從東側傾洩而下,給這一側的屋頂和柱子帶來藍綠色的光線,雖然有人更推薦下午來看另一邊暖色調的光,但我怕死了人潮, 最終還是選擇了早上一開放就進來。

東側的玻璃以象徵生長的藍色綠色為基調
西邊的彩繪玻璃則是暖色調為主,少了戶外透進來的陽光,感覺就少了一點震撼

對於整個聖家堂內部那種森林感,我覺得很難用照片來呈現,所以拍成影片試試看吧。
祭壇的部分,並沒有非常華麗的裝飾,或者也可以說光線就是最好的裝飾了
回到誕生立面外面,可以近距離的欣賞高第的作品,不知道為什麼這邊被擺了一個鏡子,原本我覺得很阻礙視線,但woody教我這樣拍,呈現很有趣的構圖,果然大師出手就是不一樣

近距離觀看這些滿滿細節的雕塑,遠望時候的密集恐懼症有緩解了一些,但我真的沒有做那麼多功課,沒有辦法在這些細節當中找到驚喜。
從受難立面的門走出去,一樣圍了一塊區域讓參觀者可以悠哉的欣賞這一個立面的雕塑

也許因為作品的風格更粗獷,加上受難的故事大家都更熟悉,這一個立面的雕塑在導覽機的解說下更容易理解。
高第死後就葬在聖家堂地下,對於鐵粉而言應該會千方百計下去悼謁吧

受難立面塔樓
要不要上塔?這問題取決於參觀預算和時間,以官網票價(2025年)而言,上塔樓參觀要多花10€;時間方面,上塔大概要預留半小時左右(不含排隊搭電梯的時間)。
假設決定要上塔,那要上誕生立面還是受難立面?據說以前這個問題不用選,任何時間都只有一邊開放,上午只能爬受難立面,下午只能爬誕生立面,有堅持要去哪一邊的遊客,就只能跟著選對應的時段。但不知道是為了加速消化旅客,或者有其他的考量,現在是兩邊同時開放登塔,在買票的時候就要選擇上哪一邊。於是,要爬哪一邊就成了遊客買票時的兩難。我自己的建議是參考舊的開放原則,上午受難立面,下午誕生立面。
為什麼?不是說上午的光會打在東邊也就是誕生立面上嗎?那為什麼反而要去爬受難立面?這問題很簡單,上午時間光線會從東邊照過來,人站在高處望向市區,正好順光

相同的時間,如果望向東邊的市區(這角度剛好可以看到子彈形狀的Torre Agbar),就正好是大逆光

所以,如果登塔就是想欣賞市中心的,那建議依照傳統的開放邏輯選擇。當然有些人就是高第鐵粉,不管什麼時候來,就是只想朝聖誕生立面,那也沒什麼問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好了。
誕生立面會近距離看到聖誕樹,受難立面則是會近距離看到代表已經升天的耶穌,

受難立面的十字架

受難立面塔樓的參觀行程會比誕生立面稍短,過了橋之後沒多久就是鸚鵡螺樓梯了

樓梯真的很長,走著走著會有點暈,而且右側沒有扶手走起來其實頗沒有安全感的。鸚鵡螺造型除了向下拍之外,其實也可以從下面往上拍,效果差不多,以這兩張而言,我覺得向上拍的光還更好一些,只是這可以到時候臨機應變

依照語音導覽的指示,通常回到地面之後會往受難立面,或者祭壇後面去參觀,或者去工作室和紀念品店而去,就不寫在這裡了。
關於聖家堂的魔方
通常大家都很容易注意到,魔方每個橫列、直行和對角四個數字加起來是33,也就是耶穌受難的年紀,但其實還有更多加起來33的計算方式,真的是很巧妙的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