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天灸 | 天灸,又稱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是中醫傳統療法中的一種特色調理方法,起源於古代經典醫書。此療法選擇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與最寒的三九天,利用天然草本藥物敷於人體特定穴位,通過溫熱刺激,調節人體陽氣,改善體質虛寒,達到防病強身的效果。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環境變化,越來越多人關注天灸療法在提升免疫力和緩解慢性疾病方面的作用。
一年兩次・三年天灸貼藥・鞏固體質改善慢性病根源
天灸詳情
三伏天灸通常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稱為「伏」,分別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合計約30至40天。天灸貼藥前,中醫師會透過望問診切了解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再會用辛溫助陽藥外貼適合患者本身穴位。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去促進血液循環,激活身體免疫系統,從而達到調理氣血、驅寒祛濕的效果。
整個天灸貼藥過程中,患者會感受到溫熱的感覺,部分人會有輕微的皮膚紅腫或出水泡反應,屬於正常現象,表示療效正在發揮。貼藥後,建議配合適當的飲食調理和生活習慣改善,以鞏固效果。
適用對象與禁忌
天灸療法適合多種體質的人群,特別是體質虛寒、易感冒、氣血不足(經痛、月經紊亂)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鼻敏感、氣管敏感)患者。對於經常感覺手腳冰冷、疲倦乏力、過敏性鼻炎和濕疹患者,也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天灸適合
體質虛寒、免疫力低下者
慢性鼻敏感、哮喘、咳嗽者
反覆感冒、容易疲倦者
腸胃虛弱、濕疹、過敏體質者
天灸不適合
糖尿病患者
孕婦、2歲以下兒童
有發燒、急性炎症、皮膚易過敏者
體質燥熱、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肺結核者
注意:糖尿病患者、孕婦、2歲以下兒童、天灸當天有發燒(37.6度以上)、皮膚對外用藥容易過敏者、體質燥熱者、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肺結核患者或急性炎症者都未必適合進行天灸貼藥。
** 此外,進行天灸貼藥前不宜過飢或過飽,兒童作天灸穴位敷貼時,家長需密切注意皮膚反應。
天灸貼藥期間注意事項
- 貼藥後應多喝水,並於貼藥當天起三天內忌食:寒涼、生冷、辛辣、容易致敏及油膩助濕的食物,例如海鮮、牛肉、鵝肉、花生、蛋類、魚生、冷飲及煎炸食品,以免影響療效。
- 揭開敷貼後兩小時內不宜洗澡或游泳,當天洗澡建議用溫水,避免水溫過高刺激皮膚。
- 貼藥部位如出現局部紅暈屬正常反應,如有明顯灼痛、紅腫或水泡,應立即揭除敷貼,可塗抹有清涼感的潤膚膏減輕不適,避免抓破水泡以防感染。
- 敷貼期間盡量避免淋雨、暴曬或劇烈運動,建議在室內休息。
- 如有任何疑問或異常反應,應立即諮詢註冊中醫師。
天灸Q&A
天灸療法會痛嗎?
一般不會痛,只有輕微的溫熱感或刺癢感,屬正常反應。
天灸多久見效?
通常完成一次三伏或三九天灸後已有改善感,但若希望達到更穩定體質調理效果,建議連續三年完成完整天灸(共六次),成效更顯著。
天灸治療是否適合所有人?
大多數人適合,但孕婦及特殊皮膚疾病患者應先諮詢醫師
📅 2025初苜三伏天灸日期如下👇(建議提早預約)
初伏:7月15-17日 (星期二、三、四)
中伏:7月22-24日 (星期二、三、四)
加強伏:8月5-7日 (星期二、三、四)
末伏:8月12-14日 (星期二、三、四)
天灸延伸專欄:
【天灸治療】 2025三伏天灸 早鳥預約
【天灸治療Q&A】 鼻敏感求救無望?【三伏天灸鼻敏感治療】 – wongec
【天灸治療Q&A】 灸灸你姨媽 – wongec
【天灸治療】 天灸常見問題Q&A – wongec
【天灸治療】 天灸岩唔岩我呢?
【天灸治療】 天灸成日見到呢三個穴位有咩用?? – wongec
【天灸護理】天灸後出水泡點算好
如果鐘意小編所提供嘅資訊
like同share俾身邊嘅朋友?
Follow我們就唔會錯過任何中醫健康資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