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第六天只排了一個期待已久的行程,就是去莫內花園。莫內晚年住在巴黎近郊的吉維尼(Giverny),他一畫再畫的日本橋、柳樹、睡蓮池都是從這裡取材,讓我心生嚮往。這個城市坐火車只需要一個鐘頭,就安排在旅行的倒數第二天出城去。
我們坐早晨八點十四分的火車,前一晚也先買了莫內花園早晨九點半的票。我們早晨六點半起床,七點出門。因為有前一天的演練,順利到達火車站,去Paul麵包店買了麵包和咖啡,然後坐在火車站的桌椅前閒閒地用餐。吃完早飯還有時間,我也去附近閒晃一下,才發現賣票的櫃檯在右側,不在我們昨天買票的左側,難怪昨天找不到能買票的櫃檯。
火車月台的號碼要出發前五分鐘才會顯示,得站在月台外的螢幕前等,平常坐車都是多留點時間應變,只有五分鐘的時間還真是沒有把握,但是看其他乘客也是如此等,而且雖然總共有27個月台,但分成三種區域的顏色,所以只要知道月台的顏色,進去以後月台的距離都很近。我們的月台是綠色區,因此我們在綠色區域的螢幕前等。
時間差不多了,終於看到是18號月台,我們趕快朝閘門走去。前一天我已經看過其他乘客如何掃描,所以將票面朝上放到掃描機下掃描的時候,信心滿滿。沒想到掃描機發出一個刺耳的響聲,隨即螢幕上出現一個紅色的大叉叉(❌),閘門動也不動地照樣關著,我小心地將條碼朝上放到掃描機下再試一次,但是掃了幾次都沒用,換了另外幾個閘門也一樣,V在其他的閘門掃描也是一樣被拒絕。
沒想到我這個準備周全的「導遊」居然碰了這麼大的閉門羹!我的心怦怦狂跳,腦裡霎時掃過千萬個念頭:只有五分鐘火車就要開了,這班坐不上還要兩個鐘頭才有下一班,我們買的票還算嗎?莫內花園的票也買好了,不能退票,如果錯過這班火車,門票是限時的,也作廢嗎?如果早上的行程都泡湯怎麼辦?
我跟V面面相覷,半晌講不出話來。我沒什麼別的主意,只好說:「我們去賣票的櫃檯求救吧!」話說如此,我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櫃檯隔著一個牆壁在另一端,等我們走過去,售票人員跟我們再走回來,火車還在嗎?但是別無選擇,只能往回走。
轉身要往櫃檯去的時候,忽然看到前方有一位身著黑衣的男人,背靠著牆壁、面朝月台的閘門站著,看不出是火車站員工或是乘客,但是溺水的人就算是一根稻草也會想要抓住,我直覺地朝他走去,問他怎麼掃描車票。他指著閘門說就用掃描機啊,我說你弄給我看好嗎(「Can you show me」)?他從我手中接過車票,就往閘門走去,我緊隨在後,果然他掃描的結果也是一樣,又是一個大叉叉(❌)的無情拒絕。他瞄了一眼火車票,從長褲的口袋掏出一個皮夾,往閘門兩旁的機器朝下一按(手機的電子票是朝下從右手邊的閘門按、印的紙車票則是朝上用懸空的掃描機掃描),門就奇蹟地開了!原來他是火車站的員工,我歪打正著居然找到真的救星!我喜出望外,趕快從大開的閘門通過,也指著身後的V說:「他是跟我一起的!」救星先生再按了一次他的皮夾,也讓V通過了!
驚魂甫定的我們快步走到十八號月台,上車前還特地跟車長確認有上對車,等我們就座,只感到劫後餘生的慶幸!沒想到我福至心靈問那個黑衣男人,幸運地沒有讓這趟旅行泡湯。我們這趟旅行有一些小插曲,例如去到歌劇院才發現排隊的人太多,或是地鐵因為有工程被趕下車,要搭接駁車才能去繼續接地鐵,但是這個被閘門擋住,差點上不了火車的過程真是太驚險了,幸好有化險為夷。。。
我倆在火車上檢討這次到底是怎麼回事,走道另一邊的夫妻聽到我們講英文,也跟我們聊天,原來他們也是美國加州來的退休夫妻,太太喜歡計劃旅行,已經玩過倫敦,第二天還要去租車去南法旅遊,已經來過巴黎很多次,這位先生喜歡攝影,太太喜歡種花,所以去莫內花園是莫大的心願。我在車上本來要幫V照相,紀念這趟差點沒坐成的火車,結果這位先生很親切地也幫我們照了合照,能看得出我們餘悸猶存嗎?呵呵。

後來車長來巡視,也是無法掃描我們的車票。我發現她的掃描燈光是一個紅色的圓圈,才想到大部分的車票一定是正方形的QR code,而我們售票機印出的票是長方形的條碼(見下圖),掃描的燈光應該是一條紅色的雷射才對。是不是因為如此,閘門的掃描機才無法讀我們的車票?可是火車站的售票機為什麼還印這種舊式不能掃描的車票,真是不懂!我們解釋說,剛才用這車票巴黎站的閘門沒辦法開,車長揮手輕鬆地說:「啊,這種情形常發生!」天啊,我們緊張得要命,而車長居然覺得是小事!我又問回程如果進不了月台怎麼辦?她說不用擔心,只有巴黎的車站有閘門,其他郊區的車站可以直接走去月台上車,沒問題的。後來發現果然如此,而且我們從Giverny回來的路程,無論上車或在車上都沒有人查票呢。

這就是讓我們出槌的火車票,長方形的條碼在左方
火車到的站叫做Vernon/Giverny,火車站位於Vernon,還要坐接駁車去Giverny,接駁車是依照火車到站的時間出發,所以不用擔心要等或是搭不上。由下圖可看到,火車站在塞納河的西邊,接駁巴士過了河以後往南開到停車場,我們再徒步去莫內花園。

在巴士上,我們見到不同風情的塞納河和原野風光。我意往神馳想著:一百多年前(1883-1926),莫內就住在這個小村莊啊!


往莫內花園走去的途中,小溪旁種有竹子,已經隱隱可見莫內喜歡的日本風光。

莫內花園每天九點半開門,我們算是第一批到的遊客,但是就算來得這麼早,也已經是人滿為患,雖然事先買票了,還是排了十幾分鐘才進到花園。
以下是園區的地圖。莫內的家在圖的下方,睡蓮池則在上方,位於當中的是色彩繽紛的花園。

我們是從右上方進到園區的,因此先去睡蓮池。
莫內當時建了這個池塘,因為深受日本畫作的影響,特地蓋了這座日本橋,畫了許許多多這幅橋的畫。我2019年去舊金山的美術館,就見到以下的好幾幅日本橋的圖。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日本橋,上面攀延滿紫藤,十分浪漫。

莫內愛花也是有名的,根據莫內花園網站的描述,他曾說:「我愛水也愛花,因此我將池塘種滿了各種不同植物。」(“Lastly, Monet planted water lilies at the bottom of the pond: 「I love water but I also love flowers. That’s why, once the pond was filled, I thought about adorning it with plants. I got a catalogue and simply chose at random. 」”)我們不僅欣賞池塘,也讚嘆步道旁五顏六色的植物。



莫內總是被池塘裡的倒影著迷,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畫出樹或是天空雲朵的映影。當天天氣晴朗,自然的顏色都特別鮮豔,我注視著池裡的倒影,冥想著畫家的眼中不知又是什麼景象?

遠方就是日本橋,雲朵和樹的倒影都反射在池塘中

我試著用手機捕捉倒影,前方的花也很漂亮

也有天空的倒影

日本橋上的人太多,我們遠遠跟橋照就好。其實我們也是站在一個相似的橋上。(見下圖)

我站的橋也是跟池塘另一端隱隱可見的日本橋同一個造型,但是沒有上面鋪滿的紫藤

比較樸素的日本橋長這樣

小徑上的樹叢顏色也很美
我的鋼琴啟蒙老師很愛花、也喜歡種花,她每天都會用LINE分享親手拍的花朵相片。我惦記著想分享一些巴黎的花給老師看。終於在莫內花園見到許多嬌豔花朵,趕快多照幾張傳給老師看。她看了以後說,西方的杜鵑花與台灣的品種不一樣。因為我長大的淡江大學校園和求學的大學到了春天總是杜鵑花盛開,對我有很大的意義,在異國見到不同風情的杜鵑花,倍加溫馨。

杜鵑花(Rhododendron)

杜鵑花(Rhododendron)
比較可惜的是沒見到睡蓮,可能要到盛夏才見得到吧?
在池塘旁流連忘返許久,才走到花園,當時莫內費了很大心力改種自己喜歡的花樹,還不惜與太太吵架(見網站說明),現在花園還是被照顧地很好,只見許多園丁蹲在小徑費心照料。我猜他們連花朵的顏色都有研究,同樣色系的花放一起,因此雖然花朵繁多但不突兀。我這個完全沒有綠拇指或繪畫細胞的人也只有讚嘆的份。



這麼漂亮的花棚,好像應該拍個雙人照。。。

不但地上有繁花,也有鐵架讓花攀爬向天空發展

花朵的背後的紅色建築就是莫內的家了
莫內的畫裡有時會出現雞,他家旁邊也有幾隻雞在悠閒地散步。

這就是莫內的家了,長長一排,每個房間都有面向花園的窗戶,多好的設計啊!

第一個房間是掛滿了莫內的畫作,還放了一張他在這個房間的相片。


這是莫內的寢室,牆上掛著好友們的畫作,左上方的裸女是雷諾瓦(Renoir)的畫。

任何房間都能見到花園,這般風景未免太美了吧!



莫內的畫深受日本的影響,因此他家也有許多浮世繪的日本畫:



在明亮色系的餐廳用餐是不是心情會很好?

餐廳隔壁就是廚房,藍色系列的磁磚典雅有氣質。

出來以後,又回首多照幾張房子的照片,發現因為襯托的花草不同,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風姿。



這陽台多美啊,雖然人比花嬌的年紀早已過了,還是忍不住湊一下熱鬧。
參訪至此,我才了解為什麼莫內花園一年只在溫暖的七個月(四月一日到十一月一日)開放,我想如果沒有這些多采多姿的花草襯托,這個花園和房子也許就顯不出它的特色吧?
我們流連忘返,直到非走不可才在花園外買了兩個三明治,搭了回程的接駁車,順利坐上火車回巴黎,在車上吃三明治當午餐。
回到巴黎火車站,我終於有心情從月台上照了相,畢竟這是莫內畫筆下的有名火車站(La Gare Saint-Lazare/Saint-Lazare train station)呢。這幅圖展在奧塞美術館,我下載圖放這裡以供參考:
我的火車站照片如下。上方的遮棚和鐵軌、火車都沒變,但是莫內畫的意境是不是美上幾百倍?

我們參觀了莫內的花園和睡蓮池,見到柳樹、綠竹、池塘、日本橋、還有色彩繽紛的花樹,了了一件心願。然而我回想起幾天前才親眼見到的莫內的圖,像是冒著煙的火車讓我感到空氣的寒涼、池塘裡的倒影分不清是雲朵還是花瓣,日本橋和池塘裡的倒影合而為一,他的畫筆讓景色多了層次與意境,看的人能夠往畫裡走去,走多遠、多深、多久都可以,似乎比眼前真實直接的景象得到的感受深刻多了。然而這個感想是我還沒親自來之前不了解的,走過一趟才懂。這也許就是旅行的真諦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