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有雷,有雷
有雷,有雷,有雷
有雷,有雷,有雷
這部片給我的感覺很簡單——
有個很愛 K-pop 的作曲家,腦中突然靈光炸裂,冒出一堆旋律,一邊寫一邊覺得:「欸我這些歌怎麼這麼好聽?不寫出來會死欸。」 於是就乾脆寫個劇本把這些歌都串起來
串得是蠻合理蠻不錯的
好啦我知道事實上不是這樣
韓團版《真珠美人魚》
我們要用閃亮的歌聲打敗壞人喔
恩所以是韓團版真珠美人魚?
如果你看過《Sugar Sugar Rune》
- 收集愛慕之心 ✔️
- 混雜正邪血統的魔女少女 ✔️
- 悲傷、複雜,需要女主角化解內心深層痛苦的秀氣反派男主 ✔️
我:你有看過魔女的考驗嗎?
朋友:想起來了,小時候有看過
我: 恩恩很好
朋友: 兩個女主最後有在一起嗎
我: ??男主角跟女主角在一起了,並不是兩個魔女在一起就會變wicked
朋友: 好吧 難怪我沒印象
俊男美女版《BOSS BABY》型設定
不是說他真的很像《Boss Baby》,而是
《Boss Baby》: 我想要讓大家看很多可愛的寶寶!
OK,那我們做一間寶貝公司
《K-pop獵魔女團》: 我想要讓大家看很多俊男美女,還有我寫的超讚的歌
OK,還是我們設定有男團,有女團,讓他們用歌聲互打可以多寫很多歌
——OK喔,荒謬可愛又意外合理。
美式韓國影業
- 充滿對K-pop的刻板印象
- 同時又有一堆韓劇的公式
- 誇張的作畫,其實蠻好笑的
- 那個沒形象女團的描寫絕對是女團真粉
朋友: 美國人都沒有掌握到女團的精髓應該是隊內CP
說得也是,這個異性戀世仇愛情是從韓劇學來的,不是K-pop
最近一次看異性戀愛情作品是跟K-pop有關一定是哪裡有問題
chatgpt說要補充說也可能他們有意想避開粉絲 CP 操作,走韓劇風戀愛線
另外
迪士尼音樂劇電影主角唱歌時臉部肌肉都很浮誇,這部的臉部表情都跟聲音對不上
朋友: 還是這就是K-pop對嘴的樣子
我:你不要偷臭
歌曲服務個人感情不服務劇情
迪士尼音樂劇動畫中,
很多歌會用來帶過劇情、演轉變、表現時光流逝
聽完整個原聲帶就有看一次劇情的感覺
但這部的歌曲,比較沒有純為劇情服務的歌
以個人情感為核心,劇情推動功能較弱
每首都能獨立成歌,不需要靠劇情才能成立
各個都是單曲
是與音樂劇不太一樣的地方
好像合格的劇情,仔細想想又有點混亂
女主角唱了一首超好聽的「接納自己」之歌。
問題是——她到底接納了什麼?其實有點模糊。
從歌曲情緒來看,她面對的是:「我是惡魔、有印記、被壓抑」這一層痛苦。
她的問題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被當成錯的人」。
所以照邏輯來說,她要接納的應該是:
「我這樣的存在沒有錯,我不該再因為出生背景而否定自己。」
但劇情怎麼寫呢?
男主角出來對她說:「我知道我很壞,你也一樣。」
——抱歉老兄,這對一個從頭到尾沒做壞事、只是因為血統被歧視的人來說,完全不是一種支持。
他也沒說:「你沒錯,其實當惡魔也沒關係。」
所以這整段「接納自己」,其實不是建立在「你本來就值得被接納」的基礎上,
而是建立在一個模糊的、「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可以改變」的邏輯裡。
問題是——女主角根本沒有做錯事啊。
她的不完美,不是個人犯錯,而是社會對血統的壓迫。
那怎麼能跟男主角的罪惡感放在同一個框架裡?
接著她拒絕唱仇恨歌曲。
但拒絕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是因為她被男主角感動,所以放下仇恨?
還是她突然意識到:「我就是這首仇恨歌裡要被攻擊的對象,所以我唱不下去」?
這兩種理由,其實是兩條不同的主題線:
- 一個是:「我選擇不再讓恨主導我」
- 一個是:「我原諒世界對我的錯誤標籤」
兩個主題都成立,但我會不知道自己該被感動在哪一層。
來看兩人的角色線:
- 男主角是:做錯事 → 背負罪 → 不敢原諒自己 → 被女主接住 → 願意做出犧牲
- 女主角是:沒做錯事 → 因血統被壓抑 → 被誤解 → 想要接納自己
兩條線其實都合理,但創傷來源與處理方式不同。
結果最後那首關鍵主題歌,卻像是硬把兩人的心理線合併成一段情緒高潮,
導致劇情有種「表面很順、但仔細想想有點歪」的感覺。
假說一:
如果她是因為看到男主角的善良,得出「當惡魔也沒那麼糟」的結論,
那是不是應該多出現幾個善良的惡魔角色,來撐住這個「族群被誤解」的主題?
結果整部片除了男女主之外,其他惡魔幾乎都是邪惡工具人——
這樣的設定,怎麼讓她安心接納「惡魔身份」?
假說二:
反過來,如果她是想要接納自己也曾做錯事(例如瞞著隊友),
那為什麼她最後的樣子卻是自信展現惡魔樣貌、撕掉外在標籤?
這不應該是「我理解惡魔不全然是邪惡的族群」那條主線的終點嗎?
假說三:
又或者,這部劇其實是想用「惡魔」作為隱喻,
表達「每個人都有罪惡面,應該學會擁抱自己陰暗的一面」?
那就更不該把女主角設定成因為純血統被壓迫的角色,
她的議題更像是種族壓迫,而不是個人懺悔。
我有點彆扭。
我一邊覺得:「接納自己」這個主題很好、很重要、也真的值得被放進 K‑pop 故事裡。 但我一邊回想這段劇情,又有種微妙地搔不到癢處的感覺。
坦白說,我反而是男主角那一條線比較有感覺。我很喜歡這段。
他被罪惡感吞噬,不相信自己值得被原諒,也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再做一次對的選擇。
是女主角的理解讓他選擇踏出那一步,做出犧牲,補上他曾經造成的傷害。
那一段劇情比女主角的主線還要清楚、完整,甚至情緒也比較真實到位。
只是我覺得最後有點可惜,最後只有和朋友一起面對未來的一幕,而沒有哀悼男主角的一幕
前面我才在嫌棄隊友之間的互動寫得太薄, 怎麼到了結尾,我竟然開始覺得——
欸等一下,這部異性戀愛情線怎麼突然就比不上友情線了?
(然後友情線前面又沒有寫得很深,這個中空感……是我錯覺嗎還是真的有點漏?)
隊友的部分,說真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
但我個人覺得以一部應該要描寫K-pop的電影,其實隊內互動應該再多一點。
團隊內的信任絕對可以是更大的亮點,放掉有點可惜
隊友第一時間是絕望離去,雖然可能是劇情需要,但還是希望寫得細膩點
對比Frozen的Anna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去找姊姊、無條件信任Elsa
讓人覺得隊內的情意有點單薄
「重新信任」這一段情感還轉得有點快,時間不夠了吼。
這部劇沒有不好
只是礙於時間限制
很多鋪陳比較單薄、描寫薄弱
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角色比較沒交代
整個轉變過程像勾check list
然後
有人在乎那個繼母嗎?
那個叫女主角conceal, don't feel, don't let them know的繼母呢?
如果給迪士尼寫的話,這個繼母會跟女主角和解,
為了這些年給她的壓抑道歉,
然後女主角會理解繼母對惡魔的恐懼
這幾年迪士尼的動畫沒有人會被誤解,
所有人都要圓滿
所 有 人
(朋友: 這種事情在壓抑的東亞社會不會發生
笑死,如果這種家庭裂痕還有壓抑不被看見是一種偷臭亞洲文化
那就沒有那麼不合理了
雖然應該不是,我開玩笑的)
結論
喜歡K-pop的人可以看,劇情方面雖然我感受到微妙的沒對齊感,但無所謂,反正不管接納什麼都是好主旨,而且音樂很棒。
同時也是蠻歡樂的喜劇,很多點我都有笑。 這部我是一次看完,看得蠻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