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mitly(RELY)近期因「One Big Beautiful Bill」提案帶動股價強彈,再次吸引了市場目光。該法案已通過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初審,內容包括對非公民跨境匯款課徵 3.5% 的特別稅。不過,參議院版本已修正稅率與適用範圍,甚至可能豁免透過銀行帳戶或美國發行卡片進行的匯款。這項提案的政策紅利尚未明朗,但市場顯然已先行反應:Remitly 是否能從此趨勢中受益,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但這次上漲是否只是政策炒作,還是反映公司基本面持續強化?根據 2025 年第一季財報,Remitly 營收達 3.616 億美元,年增 34%,並連續第二季實現淨利潤(1,140 萬美元)。月活躍用戶從 620 萬成長至 800 萬,交易總額則年增 41%,達 162 億美元。這些成績顯示 Remitly 的業績成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伴隨著用戶規模與交易頻率的實質提升。
從營運執行角度來看,Remitly 積極拓展開發中市場的「匯款通道」(corridors),並依賴自然流量與用戶黏著度驅動成長。BMO 資本指出,相較於 Wise(W.I.S.E),Remitly 的月活躍用戶增速更快,且近年來來自自然管道的流量佔比明顯上升,代表其行銷費用控制得宜,成長具有可持續性。不過,規模擴張也代表合規、地區化與基礎建設成本將同步增加,若管理不善,將對利潤率造成壓力。儘管 Remitly 的成長速度優於同業,但其估值明顯偏低。BMO 持續給予「優於大盤」評級,並設定目標價 30 美元,強調其預期 EPS 成長可達 40%。目前 Remitly 的本益比與 P/S 倍數均低於 Wise 等同業,市場對其風險與利潤結構可能有過度保守的解讀。若未來政策環境釐清,這樣的估值差異或將逐步收斂。
毛利率方面,Remitly 保持約 59% 的水準,但不同區域的成本結構存在明顯落差。隨著其業務向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地擴張,匯率波動與當地競爭可能壓縮利潤。公司若能完善避險策略與定價機制,將有助於維持整體經營槓桿的穩定。
從資本結構觀察,Remitly 目前流動比率達 2.7,顯示短期償債能力良好,現金流穩定。但未來基礎建設與法遵支出勢必增加,是否能將營收轉化為穩定的自由現金流,仍需留意成本控管效率。BMO 指出,Remitly 預計 2025 全年維持盈餘,代表其經營槓桿已有逐步改善跡象。
在匯率風險方面,Remitly 雖未公布完整避險細節,但隨著擴展多元貨幣市場,其外匯風險敞口將持續上升。投資人應關注其季報中有關匯損與對沖政策的進展,以評估利潤穩定性。
Remitly 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對開發中國家通道的深耕,搭配行動端即時付款與當地語系化的產品體驗。這讓其能吸引新移民與低信任度市場的使用者群體。BMO 強調,Remitly 與 Wise 的市場定位不同,後者偏向歐系帳戶與歐元結算,而前者則聚焦於美國至海外移工的匯款需求,因此雙方競爭不完全重疊,差異化仍具明確價值。
接下來的催化劑包括法案最終版本的落地、Q2 財報中的營運數據與新興通道拓展情形。若政策明確釋出對 Remitly 有利的免稅規範,加上公司能持續擴張並維持獲利,市場對其重估的空間將大幅提升。不過,若法案未如預期修正、宏觀經濟放緩或競爭壓力加劇,都可能成為估值回調的誘因。
總結來說,Remitly 並非僅僅搭上政策炒作的順風車,其基本面已有明確改善,包含成長性、獲利動能與資本穩健度。當前與同業相比的估值折讓,部分是基於法規不確定性與外部風險的反映。但若未來政策環境趨穩,公司營運持續超預期,RELY 將有機會朝 BMO 設定的 30 美元目標價重估邁進。
對投資人而言,建議密切關注《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實施細節、Remitly 的 Q2 財報指引,以及用戶數成長與匯款通道擴張進展。若能持續執行並掌握政策變局,Remitly 有望成為在當前宏觀環境中被低估的成長型金融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