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海小樹:第一章啟程 ‧ 2007–2009年【學會相信自己】
2008年的某個週五午後,科技公司B1員工餐廳。
便當香混著新聞主播的焦急語調在空氣中飄盪——「台股今日重挫532點,盤中跌破5000點大關,創下新低……」
「哇靠!又跌了!」大勇把塑膠湯匙一丟,手伸進口袋掏出手機,螢幕亮得刺眼。
「我昨天才加碼台積電,今天就被打臉。」
小樹抬起頭,看著對面的大勇,臉上還是那副「我不怕輸」的笑容。
但他注意到,大勇的便當只剩白飯,配菜沒動。
「你不是說,跌越多越要加碼?」小樹輕聲問,語氣裡帶著懷疑。
「理論是這樣沒錯啦……」大勇抓抓頭,
苦笑道:「但我這個月薪水幾乎都卡在裡面了啦,老實說有點怕。」
小樹沒多說,低頭撕開他的雞腿便當包裝。
他從後背包裡拿出那本熟悉的黑色筆記本,翻到最新一頁,工整地寫下今天的日期與盤勢摘要。
「你在記什麼?」大勇湊過來看。
「我想紀錄市場每天的變化……也想搞懂為什麼會跌成這樣。」
「唉,別管那些書面理論啦,直接上場操作才有感覺。我學長說,現在這種時候不進場,以後一定後悔。」
小樹抿了抿嘴。「那你後悔嗎?」
大勇沉默幾秒,終於低聲嘆氣:「說實話,有一點……這波我進太快,又殺太慢,帳面少了快十萬。」
小樹點點頭,眼神落在電視下方閃爍的跑馬燈:「0050成交量創高,價格逼近歷史低點。」
幾天後的早晨,小樹提早十五分鐘到公司,樓層還沒亮起燈。
他一如往常地坐下、開機、準備寫筆記。
這時,一道輕聲從背後響起:「不好意思,請問這邊是哪個部門?」
他轉過頭,看見一位穿著針織衫的女孩,長髮垂肩,懷裡抱著厚厚的文件夾,神情略顯緊張。
「妳是新來的同事嗎?」他摘下眼鏡微笑,
「這是資訊開發部,妳要找財會的話,往前走,右轉第二間。」
「啊,原來是這樣……謝謝你!」她點頭致意,嘴角露出一點害羞的笑。
小樹目送她離開,心中突然有個聲音淡淡響起:「她好像……很文靜,但讓人想多看幾眼。」
中午,大勇又忍不住抱怨:「我昨天又追了宏達電,結果今天又被套,氣死了!」
「你不是說跌深會反彈?」小樹不動聲色地翻開便當蓋。
「那是理論,實戰會騙人啊。」大勇苦笑,「不過說真的,我還是覺得你太保守,研究那麼久也沒下單,不會覺得自己錯過什麼嗎?」
這句話像是無意中敲中了小樹心裡那扇尚未開啟的大門。
他那本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ETF、0050、殖利率、追蹤股價……但至今,沒一筆下單紀錄。
那天晚上,他坐在租屋處的書桌前,盯著券商網頁許久。
終於,他深吸一口氣,手指緩緩移到「確認下單」按鈕上。
他買進了人生第一筆投資:台灣0050 ETF,1張30元。
========================================
========================================
股海小樹:第二章試煉 ‧ 2011–2014年【愛情的萌芽與選擇】
2011年春,小樹坐在會議室的角落,一邊翻著報表,一邊偷瞄對面的報告投影片。
這次專案,他首次與財會部門協作,而坐在對面那位正一筆一劃修正數字的女孩,正是三年前問路的小芳。
「欸,小樹,這邊的明細需要你們系統補一欄時間戳記喔,不然帳會對不起來。」
「喔,好,我這邊補上。妳真細心。」
說完,他自己都覺得語氣有點不自然。
小芳抿嘴一笑,「我記得你啊,那時你幫我找部門門牌,還戴著工程師專用的超大眼鏡。」
「那個眼鏡……還在。」他笑了笑。
專案讓他們互動密切。每天下午三點,小芳都會泡一杯咖啡,順手幫小樹也放一杯在桌上。
「你這麼節省,應該也不會花錢去買咖啡吧?」
「那我今天喝掉,算不算違背原則?」小樹調侃道。
「不算,這杯是分散投資,心情上的報酬。」
笑聲在會議室窗邊飄散。陽光打在他的筆記本上,淡藍色的字跡與貼紙整齊地排列,讓小樹一時間竟覺得,有種0056那種股息穩定的安心感。
晚上,小樹與大勇在老地方吃滷味,大勇高興地揮舞手機。
「我昨天短進短出宏達電,一天賺六萬!現在景氣回來了,還玩什麼定期定額?」
「你還記得你2008年被套多少嗎?」小樹一邊咀嚼豆干,一邊記錄收盤價。
「過去就讓它過去。我現在是成長股大勇!」他豪氣萬丈地舉杯乾了一口酸梅湯。
小樹笑了,但沒說出口的是:他剛剛又扣了一筆0050,還第一次買進了0056。
因為他讀到一段話:「年輕時累積資產,年長後靠現金流生活。」
這句話讓他開始思考「穩定現金流」的必要。
這個週末,小樹與小芳去看了電影《社群網戰》,走出戲院後他突然問:
「妳怎麼看Facebook那種股票?如果在美國,妳會買嗎?」
小芳想了想,「我可能會先看他們財報吧……我比較保守。但我會考慮,因為生活會用到。」
「妳會投資股票?」他有些訝異。
「會啊,我是會計出身欸。」小芳笑說,
「但我不太追漲殺跌,偏向買ETF、債券那些穩穩的。」
小樹的眼睛亮了。這種熟悉的理念,竟出現在她身上。
他開口說:「我也買0050,還開始投資0056。你有在用股息再投入嗎?」
「你是會用紀錄本研究投資的男孩吧?」小芳忽然轉身看他,眼神清澈。
「嗯,那本子現在第三本了。」
她輕輕點頭,語氣變得柔和:「如果你願意,我也想一起記。」
某天晚上,小樹翻開筆記本,在一筆0056投資紀錄旁空下的位置寫著:
「今天她問我,未來的財務要不要一起規劃。我想,這是一筆長期持有的投資。」
========================================
========================================
股海小樹:第三章成長 ‧ 2015–2019年【人生三帳本:家庭、財務、感情】
2015年,小樹站在婚禮會場門口,西裝熨得筆挺,臉上卻寫滿不安。
「你確定請那麼多桌沒問題?」他低聲問小芳。
「我有抓預算啦,不會爆。」小芳拍了拍他手背,「再說你還不是偷偷加了你部門整組人。」
「那是因為……我想讓他們看到,我娶到這麼好的老婆。」小樹終於笑了。
笑裡,是甜,也是壓力。
婚後沒多久,小樹開始明顯感受到所謂「人生三帳本」的重量。
每個月薪水一下來,要分給房貸、車貸、育兒基金、生活費,還要留點投資與儲蓄。
「我們不能再隨便亂花了。」小芳開始用Excel記帳。
「我早就在手帳記了五年了啊。」小樹苦笑。
「不一樣,你那個是單人帳,現在是家庭帳,要雙帳同步。」
這句話像一記警鐘,提醒他——投資已不只是為了「自己好」,而是要「我們都好」。
2016年,小樹的母親突然生病,住院治療費、看護費、復健費如浪潮般湧來。
「怎麼會花這麼快……」他盯著銀行存款數字,不安開始侵蝕心裡的平靜。
小芳沒有責怪,只說:「保險沒買夠,是我們的疏忽。以後我們要補。」
為了現金流,小樹賣掉了幾筆ETF,也暫停了定期定額。
「我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想守住我們的安全網。」
這段時間,他沉默了很多。筆記本上的數字變得簡短,情緒卻更重。
某天深夜,小樹一個人坐在客廳,翻著當初買進0050的那頁筆記。
他輕聲自語:「我是不是太保守了?總在怕風險,結果反而錯過了應該放膽的時候?」
這時,小芳遞上一杯熱牛奶,在他身邊坐下。
「你知道嗎,我以前以為你只是在記數字。但其實……你是在記我們的安全感。」
「可是記這些有用嗎?遇到變故,還不是一樣破局。」
「不一樣。」她望著他,「因為你有準備,我們沒有全崩潰。我們還站著。」
那一刻,小樹明白,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帳本了,而是共同經營的戰略地圖。
2017年,公司舉辦內部理財講座,講者是一位退休銀行資深主管,人稱「阿伯」。頭髮花白,講話緩慢,卻字字沉穩。
「股票,不是讓你天天盯的;是讓你十年後感謝的。」
「資產配置,就是睡得著的投資法。」
「記帳是工具,目標是自由。」
講座結束,小樹鼓起勇氣上前問:「阿伯,那您退休之後怎麼安排投資比例?」
阿伯一笑:「年紀越大,波動越小。年輕時賺資本利得賠了,年長後才知道靠現金流與配息生活。」「你現在幾歲?」
「三十七。」
「那你該開始加碼高股息。用來補你未來的家庭支出缺口。要記得,錢不只是數字,它是選擇的籌碼。」
回家的路上,小樹在捷運上滑著手機,買進了十張0056,並設定每月股息再投入。
他想起小芳懷孕時說:「以後有了孩子,我希望我們不要為錢吵架。」
現在,他正一步一步實現這句話的版本。
2019年歲末,孩子出生,小樹抱著嬰兒,第一次感到所謂「責任」的重量。
「歡迎加入我們家庭。」他低聲對嬰兒說,輕輕地笑了。
牆上的年曆紙寫著:「今年被動收入累積達20萬,距離財務自由還有一半。」
========================================
========================================
股海小樹:第四章蛻變 ‧ 2020年【危機是人生的鏡子】
2020年初,武漢肺炎的新聞還只是國際新聞版角落的一條小標題。
「感覺離我們很遠耶。」大勇咬著雞排說。
「我不確定,但我想先備點現金。」小樹把股息轉入活存帳戶。
不到三週,疫情如雪崩般席捲全球。美股四次熔斷,台股重挫,0050也從最高點大幅回跌。
3月中,小樹和小芳一起坐在客廳,小電視上播著財經主播驚慌的聲音。
「台股今日暴跌548點,盤中一度跌破9500點……」
「我們這樣還好嗎?」小芳問,手握著懷孕後變得更敏感的情緒。
小樹打開筆記本,一頁頁翻閱著他這十年來的紀錄,說:「我們還好。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為了這種時候準備的。」
「但你不會想賣掉一點保守點?」
「不會。我反而想加碼。」
他語氣平靜得像一池無風的水。
小芳看著他,忽然笑了。「你知道嗎,我以前覺得你這種慢慢記、慢慢買的方式太無趣。現在,我很感謝你這麼無趣。」
同一時間,大勇卻是另一種景象。
他坐在陽台,拿著手機盯著紅色跳動的股價畫面,額頭冒汗,眼神呆滯。
他重壓美股的科技股與幾支熱門台股,兩個月內跌掉將近三分之二。
「我是不是完了……」他在通話裡低聲對小樹說。
「你還有本業收入,還在呼吸,就沒完。」小樹說。
「你都沒賣?」
「沒有。我照原本設定的節奏,每月還加碼。0050跌越多,殖利率越高。我沒急用錢,就不急著逃。」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
「也許我真的該慢下來了……像你那樣。」
幾週後,小樹開始在公司內部論壇寫下〈疫情中的資產防守〉小文,每篇不到500字,用自己的方式安慰著那些「資產劇烈震盪中的人」。
意外地,他收到了不少留言與私訊,有同事說:「看完你那篇,我決定不砍了。」
主管看到後邀他開辦內部線上讀書會,第一本書是《小樹慢慢致富》。
「這種事你也做得來?」大勇開玩笑。
「我只是把我這十年來寫在筆記本的東西,換個地方再寫一次而已。」
4月,小樹加碼買進四張0050與兩張高股息ETF。他並沒有大筆現金,但每筆都是來自過去幾年的紀律累積——股息、獎金、緊急預備金的利息。
「這些錢不急著用,它們本來就該工作。」他這麼說。
小芳在他旁邊做著家計表,忽然說:「你知道嗎?以前我會質疑你為什麼不追熱門股、為什麼總是分批買。現在,我只想說——謝謝你那時沒聽我的。」
他笑了。
「這一路,我們都是彼此的手牽著手?」
年底,市場強彈,0050突破年初高點,小樹的資產曲線不只回到原點,還創了歷史新高。
但他沒有慶祝,只是在筆記本中寫下:
「2020年,我學到的不是哪檔ETF最強,而是『風暴來時,誰還能站著』。」
某天清晨,他對著鏡子梳理頭髮,發現鬢角多了幾絲銀白。
「老了嗎?」他問鏡中自己。
「不是,是成熟了。」小芳站在門口回答。
========================================
========================================
股海小樹:第五章綻放 ‧ 2023年後【愛與財富的自由】
2023年春,小樹坐在家中的陽台,陽光穿過藤蔓灑在他膝上的筆記本。
孩子在一旁閱讀繪本,小芳在廚房準備午餐,空氣中飄著咖哩味。
他翻到最新一頁,寫下:
「2023/3/12,被動收入突破年80萬,資產年化報酬穩定達8%。已達小型財務自由。」
他靜靜地關上筆記本,沒有興奮,也沒有激動,只有一種:「啊,終於走到這裡了」的安穩。
幾天後,週六午後。
「如果我們現在不工作,生活也能過下去。那你想做什麼?」小芳問,手上攪拌著紅豆湯。
小樹思考了一下。「我想開一門理財寫作課,教那些剛出社會的小朋友怎麼記帳、怎麼慢慢存,像我當年那樣。」
「那我開個親子財商工作坊,妳覺得怎樣?」
「我覺得……我們可以一起來辦一場。」
兩人對望,會心一笑。
那一刻,他們都明白,「退休」不一定是停止工作,而是開始選擇自己想做的事。
這一天,大勇也來找他。
這次不是為了股票,而是問:「你那套ETF資產配置,可不可以也幫我設一版?」
他帶著一張簡報圖,一筆筆說:「我現在每月收入還不錯,但不想再這樣衝來衝去,想開始規劃退休。」
小樹幫他用Excel拉了個試算模型:「每月投入三萬,0050與高股息各占一半,五年內你可以累積400萬,十年後破千萬。」
「哇靠……早知道我十年前就照你那樣做。」大勇皺眉。
「不晚,從現在開始,也不錯了。」
兩人相視一笑,舉杯乾了手中冰咖啡。
劇終 ~ 謝謝您觀看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