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來有趣,會想在韓國極樂首爾行中安排這一趟稍微沉重的小分支旅行,也是拜方格子所賜。在其中有旅伴算是首爾常客的前提下,我們一行友人說好了不排行程,隨心所欲,走一個恣意妄為想買啥就買啥、想逛哪就逛哪的風格。
但由於我生性謹慎檢點,很怕浪費了大好時光而錯失許多「必買」、「必去」,所以出發前還是上網爬了一些文,意外看到有人在方格子上分享了青瓦台、DMZ非軍事區參訪等酷斃了的行程(雖然稱不上二戰迷,但我應該看遍了Netflix上所有2戰、冷戰時期的紀錄片),於是偷偷的私心加入願望清單,也順利(?)讓同行友人答應了~
*在這邊也要推推Netflix的紀錄片系列,比他們家的電影好多了。

何謂DMZ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對南北韓的狀況有些許的了解,不論是以前的歷史課、韓劇「愛的迫降」又或是近期許多youtuber拍的脫北者影片,應該都能略知一二。但對於DMZ這個詞就比較生疏了(資訊人員可能聽過XD)。
「DMZ」是「Demilitarized Zone」(非軍事區)的縮寫,中文常稱為「非軍事緩衝區」或「南北韓非軍事區」。它是在1953年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後,於朝鮮半島南北韓交界處劃設出來的一條長約250公里、寬約4公里的地帶。
這條區域貫穿朝鮮半島中部,大致沿著北緯38度線分隔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南韓(大韓民國)。它的目的是作為兩韓軍事衝突的緩衝帶,減少直接武裝衝突的風險。
而DMZ中最著名的地點是「板門店」,位於DMZ西段靠近京畿道坡州市,是兩韓停戰談判和後續高層會談的主要場所。板門店會議室內的軍事分界線直接穿越建築物內部,成為象徵性的分界畫面。

上旅遊網購買套裝行程
由於本篇文並非業配XD,就請大家自行上網搜尋該如何前往DMZ非軍事區的行程。因DMZ管制嚴格,是由南北韓軍隊各自管控且在南韓這一側還有聯合國軍司令部(UNC),所以遊客是絕對無法自行前往的,必須由旅行社統一申請。
雖然上網爬文看到大家都寫得很緊繃,需要攜帶護照、簽同意書、經過士兵檢查等等,但實際上我也是到了首爾之後才讓旅伴們半推半就地答應我一起去,所以當天晚上就立即訂購了兩天後的行程(不能隔天),也順利地報名上了。
報名且繳費完成之後,就有當地的旅行社職員會試圖聯繫你,跟你確認上車地點及行前通知。由於我在當地沒有門號他一直找不到我,所以最後發了幾封絕望的email提醒我記得準時在弘大站出現,喔還有要帶護照喔!(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實際旅遊過程
事實上當天依約出現在弘大站3號出口時,大概還有3~4個要去DMZ的團也是約在那邊集合,所以在找到自己的團之前是感到有點小慌亂的。
接著我們順利地找到了導遊Jean也上了大巴(原來是大巴),終於體驗到了好久沒感受的跟團感。去程的路上,Jean拿著麥克風還有自製的手卡,講述南北韓從冷戰時期開始的歷史變革以及許多關於北韓的知識,去程大概是一個小時,導遊應該有講解了40分鐘,並且在抵達DMZ時,會針對附近的地景、建築介紹。而聽導覽讓時光體感飛逝,一點都不覺得通勤漫長。

JEAN:有在尊重嗎?
*小插曲:在進入DMZ時,會有南韓士兵上來巴士確認名單、車上乘客及護照。Jean也告知我們今天士兵可能會比較認真核對,因為當天上午有北韓士兵在DMZ區逃脫至南韓。當下聽到有些愣住,雖然Jean依然是用很平穩的語氣述說著。
📌第一站-臨津閣和平公園
臨津閣和平公園建於1972年,原為紀念韓戰與南北分裂的象徵地點。公園內設有多座紀念碑、展示館和觀景台,讓訪客能夠了解韓戰歷史、分裂家庭的故事,以及南北韓之間的現況。

在這沉重的景點中有很突兀的遊樂場,據說是為了不讓一同前往的小孩看到來遙祭的大人哭泣。

館內的板門店模型,板門店因為2023年有美國士兵跨越至北韓,而封閉至今的景點。(實在好可惜,最想去板門店)


「放送塔雕像」正是為了紀念南韓當年透過廣播,幫助南北韓離散家屬尋找親人的努力。
一開始我覺得Jean不是一個非常有熱誠的導遊,更像是一名公務員,但她有特別駐足這個雕像解釋他的由來。1983年,為了紀念韓戰停戰三十周年,KBS策劃了一期名為《尋找離散家屬》的尋找失散親人的節目。節目最初計劃僅為90分鐘,但由於觀眾反應強烈,KBS繼續製作該節目,共計持續了138天。Jean也強調,這是世界上持續無間斷播放最久的節目。

和平少女像是為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日本軍隊強迫為慰安婦的女性而設立的雕像。

自由之橋(자유의 다리)曾是韓戰後戰俘交換的地點,如今成為和平的象徵。

為了不讓北韓使用,南韓士兵自己將火車打得千瘡百孔

望拜壇的方向是北韓

美國杜魯門總統,紀念美國當時援助南韓。

這個模擬的臨津車站裡是唯一有賣北韓貨幣的地方。
📌第二站-都羅展望台

前往展望台的路上,會經過直直走就可以到板門店的管制口,由於目前處於封閉狀態,遊覽車開到這邊讓我們拍照就回頭。

由於外面已經開始下雨,進到了有模型的眺望展示廳,JEAN跟我們解釋了窗外景色可以看到的北韓風景,可以看到北韓境內村落與設施、開城工業園區、北韓旗杆村以及臨近DMZ地帶景色。
需要注意的是,窗戶上貼滿了禁止往北邊拍攝的警語。

JEAN提供了自備的三個小望遠鏡讓大家輪流使用,可惜天候不佳,景色模糊。

原本南北韓的時區是有差異的,自2018年5月5日凌晨起,北韓(平壤時間)正式調整與南韓(首爾時間)統一,兩地都採用 韓國標準時間(KST,UTC+9)。統一時間被視為南北韓關係改善的象徵動作之一,代表雙方嘗試在實務上減少隔閡、為未來交流合作鋪路。不過,後續南北關係依然起伏,但時間上的統一至今仍然維持。
📌第三站-第三隧道
第三隧道是北韓為潛入南韓而秘密挖掘的四條地下隧道之一,於1978年被南韓發現。該隧道位於南韓京畿道坡州市,距離首爾約52公里,深度約73公尺,長度約1.6公里,寬度與高度均為2公尺。據估計,該隧道設計可讓約3萬名士兵在一小時內通過,對南韓構成重大安全威脅。
而進入隧道前需佩戴安全帽,隧道內禁止攝影,所以這段沒什麼照片。隧道內部空間狹窄,部分區域需彎腰通行,整趟行程來回大概40分鐘,其實是一段滿有趣的體驗,到後面快接近軍事分界線170公尺處時會變的陰暗潮濕,然後走到底可以眺望對面的牆。


要離開時,傾盆大雨,連要去標誌性DMZ拍張照都困難重重。草草結束這回合。
✏️後記
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相處,但導遊Jean給人一股很酷的感覺。他可以面無表情、波瀾不驚的說:「隧道內不要奔跑,上次有一個英國人出來的時候心臟麻痺,死了。」、「上次帶團的時候,那座橋就被炸掉了,我這邊有一些照片。」,又或是「等等有脫北者見面會,他的哥哥好像死了。」;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常常講述這些駭人的史實及事實,韓戰期間就有將近兩三百萬名平民死亡,所以讓他們看淡了生死?也不知道導遊的背景或家人是否與韓戰有關,雖然他說希望跟大家的下一次見面是在前往北韓的旅遊,但總覺得營業用的語氣背後充滿無限無奈。
回台灣之後看了阿滴與脫北者的影片,其中一名受訪的脫北者說:「你說我們是越獄者,我說我們是倖存者。我們的過去還沒結束,他還在繼續...。」。這段話對我來說很有感觸,我們往往在旅行中去到一些紀念碑、博物館,對過去的歷史錯誤悼念、緬懷逝去的先人;但北韓的情形不一樣,看過許多資料之後發現,在金正恩掌權以後,對於邊境的掌控又越來越嚴峻(仲介費用大幅提升、監控設備大進化),現在要逃離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跨越圖門江的距離說長不長,100公尺,跨過去是生、沒跨過去是死,如此人倫悲劇,是生在台灣的我們難以想像的。
在阿滴的影片最後,問受訪者們有沒有想跟大家傳達的訊息,他們都說:「希望大家可以持續關注北韓的人權問題。」。我很困惑,逃出來的人是勇敢且幸運的,他們都還有家人在那邊,但他們所能做到最大的努力也只有請求大家關注了,現實很殘酷,大家都知道北韓、烏克蘭甚至是伊朗、敘利亞的現況,關注了,然後呢?還有然後嗎?
侵略的國家永遠有理由,我們守護自由民主、反對任何國家擁核(但自己可以)。
極權的國家也有他們的委屈,我們要集國家之力發展軍事及核武,以免被侵略。
從冷戰時期演變之今的「威權主義」與「自由民主」的制度競爭,其實就是被用來正當化國家利益的競逐。而誰對誰錯?誰說了算?(拳頭大的算)

在這次DMZ的旅程中,北緯38度處下起了傾盆大雨。返程時,我們最後在首爾市政廳的捷運站下車,肚子實在餓到不行,也還沒想好要吃什麼;Jean拖著行李箱準備離去,但看著眼神茫然的我們後,試圖伸出援手:「你們要去哪裡?」
「我們還沒想好。」
首爾的雨停了,天雖然陰陰的,但微光從雲的縫隙間滲出,一縷一縷又將世界重新染色,沒有人該活在恐懼之中。(肚子還是好餓)

祈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