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娜波灰蝶
丹娜絲昨晚成為120年來第一個登陸嘉義的颱風、為西南沿海帶來不小災情後迅速遠去,希望受災地區和傷者能早日康復。
剛要把收進家裡避難,熱血阿傑 黃仕傑送我的雷電鹿角蕨掛回窗外時,想起颱風前看到一隻可愛的小灰蝶停在葉子上不走、索性細細地為牠拍下的照片,剛好在這時和大家分享,因為牠的名字裡也有「娜」,叫做「大娜波灰蝶」。感謝識野生態 林翰羽在我按圖索驥找到娜灰蝶屬,糾結牠到底是哪一種娜波灰蝶時為我指點迷津。
「娜波灰蝶」的中文名,是取其屬名「Nacaduba」的字首音譯而來。
大娜波灰蝶是台灣特有亞種,常見於台灣本島海拔2000公尺以下地區,主食是紫金牛科的樹杞、春不老等植物。大娜波灰蝶的指名亞種產於爪哇,而台灣亞種是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在1916年所發表命名。
這位昆蟲學家走過整個美洲、東南亞到日本、華北,但唯獨漏掉台灣。那麼他是怎麼拿到台灣昆蟲標本的呢?
原來,Fruhstorfor的台灣昆蟲標本,是他定居日內瓦時購買的,其來源是同為德籍的標本商,「梭德氏游蛇」等一系列梭德動物的紀念對象:漢斯 梭德(Hans Sauter),其中就包含了大娜波灰蝶。
這件事對我而言很有臨場感,因為下個禮拜,我又要啟程跟 上山下海過一夜的大家一起前往日內瓦了,緣分真奇妙呀!
我以前覺得「小灰蝶」小小灰灰的沒什麼,也就沒有多加留意。但稍微研究之後才發現真是不得了:有蝴蝶王國美名的台灣共有380種蝴蝶,但裡面竟有64屬120種小灰蝶,牠們形態各異其趣,甚至有許多如同飛行的寶石,還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生態習性,真是蝶不可貌相。
雖然沒有夢收完全部的小灰蝶,但細細欣賞並記錄偶然巧遇的細節之美、多和生活中的自然元素交朋友,也是件很愉悅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