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雪羊隨筆,共享視界

1.6K會員數
256內容數
raw-image


🏔 雪羊視界八週年,山林沙龍開張囉 🏔

每一個人,解讀世界的角度,都被我們獨一無二的生命經歷所形塑。從他人的角度看世界,就像擁有了另一個靈魂,使我們得以拓展眼界與胸懷。邀請熱愛自然與山的你,一同看見世界的真與美,重拾人與山最親切的連結。


為愛山人而生的專屬空間

加入《共享視界》,與同樣熱愛自然和山的人們,分享彼此珍藏的影像與山岳故事。

登山、攝影、寫作,以「雪羊」作為筆名,將山裡的故事帶回人間,已經八年了。《共享視界》是一個喜愛雪羊的讀者專屬的「沙龍空間」,將彙整我在網路發表的所有大小新作,邀請喜愛山林的朋友們,與我一起用文字理解山野和文明的真、從影像看見自然與歷史的美。

這個空間,讓我們可以突破臉書演算法的障壁,將雪羊在所有平台上所撰寫的文字與影像作品、相關的資訊與關注的議題直接傳達給訂閱者;讓我不必鑽研「演算法喜歡給大家看什麼」,而能繼續潛心鑽研「將觸動我的事呈現給大家」。

同時,訂閱者也可以在專題空間裡「分享自己的視界」,希望能促進山岳、自然相關資訊的流通性,確保每個人都能看見自己關心的山林知識、時事與趣事。

訂閱的朋友,都能在《共享視界》的專屬討論區自由留言、發文討論,和同樣喜愛山岳與自然的讀者,分享彼此獨一無二的山林故事與心得。

山是一個大世界,我們都只能看到某一個瞬間,然後用一次次的記憶拼湊出祂完整的樣貌。

山是一個大世界,我們都只能看到某一個瞬間,然後用一次次的記憶拼湊出祂完整的樣貌。

無痛支持、有價回饋、共享視野

在建立《共享視界》後,我原本粉絲專頁就會不定期創作的內容,仍會在專題內全文公開,讓對山有興趣的朋友,無論有沒有訂閱,都能繼續看見來自山的故事。

但其實,粉絲專頁的形式不利於圖文表達,甚至會把上傳圖片的畫質壓縮得亂七八糟,使得觀文感受大打折扣。因此,這個空間將能提供更好的呈現形式,為追蹤者帶來圖文更加契合的生動故事。

簡單來說,我不會因為建立了付費內容,就犧牲原本「把山裡的故事帶回人間」的初衷。這一點,我希望新朋友與老朋友都能放心。

那訂閱能獲得什麼呢?

訂閱者專屬的內容,會是「隨筆」系列。由於近年來發現自己粉專更新慢的原因之一,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一定要到「好作品」的等級才願意發文。但其實不是每一個故事都需要動用那樣的規格,有時候,親切、隨意的態度,更能拉近我們與世界的距離。

沒有觸動,就沒有作品;但只要有感動,就算只是一圖一文,也就足夠了。

所以訂閱者專屬的內容,會是比較親切、篇幅較小的即時作品,希望將一些輕鬆卻有意思、山林中觸動我的小時刻、甚至離山稍微遠一點的故事,和我所關注的重要議題,分享在訂閱者專屬的「討論區」之中。歡迎好朋友們來此交流,共創最深刻有溫度的山林社群。

「隨」有兩個意涵:跟隨、隨意。讓我們在俯拾間,以山林的態度欣賞世界。

「隨」有兩個意涵:跟隨、隨意。讓我們在俯拾間,以山林的態度欣賞世界。

台大新聞所畢業、並觀察與經營自媒體多年以後,我深深了解一件事:「每個人的內容都是有限的、強摘的果子不甜。」這也是我遲遲不開設付費專題的原因。如果要我每週每月固定產出內容來滿足我的訂閱者,那我將變得如同知識搬運工般乏味蒼白而枯竭,再也沒有深刻有質感的東西。

我是一個攝影師、一個「報導者」,我從來不是為了讀者而寫,我一直都是因為被山觸動而作,完成後才真心分享。我至今仍深信,只有不斷的攀登、尋找、觀察、吸收,才能在生命中找到源源不斷的靈感,寫出一則又一則,來自山林的好故事。

所以為了保有創作初心,《共享視界》並不對讀者擔保「定時產出作品」的義務,所有創作均繼續維持八年來的不定時、以感動驅動筆尖與鏡頭的風格,以誠相待。面對支持的訂閱者,本專題以回饋「影像元素作品」的方式,讓支持者的付出,得到更具象化的「價值」。

raw-image

《雪羊隨筆,共享視界》希望讀者們能透過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每月小額,支持我繼續精心創作之餘,共享我透過攝影所帶回的自然元素,獲得一個「雪羊影像素材庫」。訂閱者每月會獲得一張高品質影像授權,可以看見台灣與世界的自然之美,並以此進行屬於自己的再創造,將自然元素融入個人生活或作品之中。

並且,藉由訂閱的推播功能,直接獲得我所寫及我所關心的山林、自然自議題,突破演算法的封鎖、看見自己想看的資訊,並支持我繼續 8 年以來自由、無憂與更積極的自然報導寫作與攝影工作。

希望可以透過這個計畫,和讀者一起,達成「無痛支持、有價回饋、共享視野」的永續自然寫作願景,讓所有參與的人一起看見台灣、看見世界,直到永遠。

歡迎所有舊雨新知,一起來共享欣賞、看待世界的角度吧!


訂閱加入沙龍可享...

raw-image
  1. 討論區內所有限定內容的瀏覽、互動權限
    可於《共享視界》專屬討論區自由留言、發文討論,認識同樣喜愛山岳與自然的讀者。
  2. 每月一張高品質自然素材影像之無限制授權
    可能由 CANON 6D、5D IV、R5、LEICA M10-R 或 HASSELBLAD X2D 所攝。每月由雪羊自累積 10 年、超過 20 萬張影像的自然圖庫中,選擇一張適合作為授權的「元素影像」,提供全體訂閱者共同擁有與使用,不限領域。
  3. 《雪羊隨筆》:雪羊生活與小行程的影像共賞
    不定期專屬內容,用親切輕鬆的內容,隨著雪羊隨處欣賞這個世界。文中也會提供 Flickr 大圖空間連結,可自行下載私用、學生報告用、LINE 群組問候圖用。若需公開使用之著作權授權事宜,可來信另外洽談。
  4. 雪羊影像授權費用優惠:年費會員 6 折、季費會員 8 折
    此部分視使用項目與範圍而會有變化,需視個案需求詳細討論,必以誠相待。
  5. 雪羊所有作品、關注議題之主動推播
    除方格子專欄外,雪羊於 FB 粉專發文、其他平台之文章與影像作品、及雪羊自己專注議題(如生態、交通)之他人時事與分析內容,皆會在過濾後彙整於沙龍空間並通知訂閱者。如此便能破除演算法的屏蔽,讓喜愛與關心雪羊作品與相關內容的讀者,能第一時間接收到資訊,而不再有看不見的困擾。此部分免費追蹤者亦可閱讀與接收資訊唷!
  6. 《雪羊日常》雪羊舉辦、參加之活動與相關媒體資源彙整,及好書、好物推薦
    為保持自媒體版面整齊,過去雪羊很少主動分享自己的相關活動、講座、受訪影片與文章。也希望透過沙龍空間的獨立性,讓對相關資訊感興趣的讀者能瀏覽適合自己的活動與講座,以及接收重要活動之宣傳資訊。並由於時常收到出版社邀請推書,卻都沒機會好好介紹給大家,所以也希望能透過沙龍的空間,將我欣賞的好出版物、好東西分享給讀者。

訂閱方案

  • 季費會員:每季 180 元
  • 年費會員:每年 700 元

Leica Summilux-M 50mm f/1.4拍攝的帝雉,這種影像是不可能定時產出的,唯有不斷行走,才有緣分。

Leica Summilux-M 50mm f/1.4拍攝的帝雉,這種影像是不可能定時產出的,唯有不斷行走,才有緣分。

新瓢簞山屋前拍攝的星月南湖 ,這樣的影像也是隨緣。

新瓢簞山屋前拍攝的星月南湖 ,這樣的影像也是隨緣。

烏來月桃,此為也適合做二創的「影像元素作品」。

烏來月桃,此為也適合做二創的「影像元素作品」。

影像元素作品,指的是像這個庫哈諾辛營地雲海一樣,沒有聚焦的主體,卻十分美麗的自然材質、顏色影像。由於不會有主體吸引注意,因此會是再創作最好的素材或基底,如網頁背景、手冊橫幅等。

影像元素作品,指的是像這個庫哈諾辛營地雲海一樣,沒有聚焦的主體,卻十分美麗的自然材質、顏色影像。由於不會有主體吸引注意,因此會是再創作最好的素材或基底,如網頁背景、手冊橫幅等。

志佳陽高山芒。這樣的影像,是不是很適合上字、作為背景呢?這就是「影像元素」啦!

志佳陽高山芒。這樣的影像,是不是很適合上字、作為背景呢?這就是「影像元素」啦!

HASSELBLAD X2D-100C,2022年底加入我創作工具的一億畫素中片幅相機,讓我看見全新視界。

HASSELBLAD X2D-100C,2022年底加入我創作工具的一億畫素中片幅相機,讓我看見全新視界。

中片幅一億畫素所見的能高瀑布,未來的「影像元素」也會有一億畫素的大圖可用,我們就一起隨緣吧!

中片幅一億畫素所見的能高瀑布,未來的「影像元素」也會有一億畫素的大圖可用,我們就一起隨緣吧!

HASSELBLAD XCD 2,5/55V鏡頭下,靜謐的安房森林鐵道

HASSELBLAD XCD 2,5/55V鏡頭下,靜謐的安房森林鐵道

精選內容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Thumbnail
邊看邊流淚,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2024年台灣的第一個山難,是元旦當天發生在中央尖山鞍部的遺憾。一位受傷山友在3400公尺處待援一夜後,雖然相關新聞都寫下午吊掛成功,但落地後人在運送途中走了,死因是失溫。 他是一位名叫查理的越野跑者,這是關於救難者與他,在體感0度的3400公尺高山,無援露宿的求生故事。
Thumbnail
RIP. 海拔3400米高山碎石坡低溫零度的深夜難熬長單攻新手而落後的陳先生尚且留下來救人真善心有愛心👍謝謝雪羊提醒健行/登山者保護自身安全的作法。請借分享,謝謝❤️
雪霸國家公園的三六九山莊在過年期間發生森林大火,最近清理火場發現許多垃圾,被媒體報導為「燒出驚人真相」。但是,不爬山的記者其實對於他所認為的「真相」,有所侷限,就讓我從登山人與管理單位的角度,來切入這場「垃圾真相之謎」吧!
Thumbnail

擁有者

專注用影像與文字,將山中故事帶回人間的報導者,期許自己成為一位稱職的山岳攝影師與作家。自2013年首次登上玉山開始,登山生涯邁入第十年,完成台灣百岳、許多中級山縱走與海外大山之餘,平時致力登山教育、也常為山中不平之事發聲。期待更多台灣人建立與自然的連結,加入守護山林、珍惜文化與環境的行列。
追蹤最新動態, 和 1561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