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篇故事看起來有些跳躍,那是因為,
這是出遊那一天,在我心裡最想記得,以及最暖的小片段。
不是一整天的紀錄,所以有點不連貫,但這不妨礙我想記得這些微小卻真實的靠近。
—
這是旅程的第三天早上。
也是女兒出生以來,從四個月大分房之後,第一次睡在同一個空間。
雖然還是分床,我與女兒在床上,他在地鋪上,
但這樣的靠近,好像讓彼此多了一點點默契和參與感。
回想昨天,為了確認女兒在陌生環境裡能安穩入睡,
我守著她直到凌晨兩、三點,才放心休息。
清晨六點多,女兒蹭醒找奶,剛好是我最疲憊、最難耐的時刻。
半夢半醒間,我摸到她的尿布鼓脹、衣服微濕,不耐地想推開她一點,避免沾濕自己。
這時,先生也從地鋪坐起來,摸了摸女兒,低聲提醒:「她衣服濕了。」
我口氣不佳地回了句:「我知道。」
心裡卻難免失落。
理想中,他會不會主動抱起女兒去換衣服?
但現實裡,他又轉身躺回地鋪。
我無奈地起身,換尿布、找乾淨衣物,
當女兒因為想喝奶而大哭時,
他再度起身,協助穿衣服,幫忙拍一拍女兒。
動作雖然笨拙,但那份想要參與的心意,我都默默收下。
哄睡女兒之後,我們又睡回去,一直到九點多才醒來。
—
陌生的住宿環境讓女兒的安全感大幅縮小,
只要我離開她的視線,她就會立刻委屈地哭泣。
刷牙、洗臉、上廁所,全都變成一家三口的小隊行動——
他抱著女兒,在廁所門口陪著我。
起床時間晚了,附近也沒早餐店,
我們決定開車到市區找午餐。
準備出發前,我讓女兒在地墊上活動一會兒,先生則整理行李、準備推車用品。
一切就緒後,他沒有急著催促,反而讓女兒多動一動,
希望她能在車上乖乖地坐得久一點。
那一刻,我才明白,他也在學著理解女兒的節奏。
車程五十分鐘,
女兒安穩地坐在汽座上,
而我,靜靜地感謝這些小小的體貼。
—
午餐時,女兒吃飽後不想坐在推車上,
先生沒有等我提醒,便自然地抱起了她。
一手拿著飲料,單手抱著活潑亂動的女兒,
任由她東張西望、抓抓拍拍他的臉。
他甚至主動和女兒互動,
把冰冰的飲料杯身貼到女兒的手腳,
輕聲和她說:「冰冰的,有沒有涼涼的呀?」
女兒咯咯笑得開心極了。
他臉上也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這一幕,讓我不禁在心裡輕輕地笑了。
那不是特別炫目的父愛,
而是簡簡單單,真心實意地陪伴。
—
午後,來到了體育館的大草地。
我對女兒說:「有草地耶,要不要下去踩踩看?」
又轉頭對先生笑著說:「不知道她踩草的反應會不會像影片裡的小孩,把腳縮起來。」
他意外地接話:「等等可以試試,把她第一次踩草的樣子錄下來。」
沒有嫌髒,沒有猶豫,
他蹲下身,溫柔地把女兒的小腳輕放在草地上。
女兒驚訝地踩了踩,又低頭好奇地摸草。
當她想把草放進嘴巴時,他及時輕聲制止,
抱起她,等我遞上濕紙巾,仔細地擦拭手腳。
我們就這樣,完美地完成了——
讓女兒安心探索,又守護著她的健康與安全。
那一刻,陽光溫暖,風輕柔,
彷彿連空氣裡,都流動著親子間、夫妻間,細細的愛。
—
傍晚回程的車上,
我安靜地拿著手機記錄這一天的點滴,
沒有特別搭話,只是安然地做自己。
偶爾抬眼,看到他在開車的間隙,
一邊專注路況,一邊忍不住偷偷望向我。
或許,當我不再用焦慮的目光追隨他時,
他才開始學會,靜靜地看見我。
—
夜晚,女兒奶睡後,我半躺在床上滑著手機。
他忙完樓下朋友的招待,收拾乾淨,才上樓。
過去的他,總是各自為安,很少主動進房陪伴。
但這一晚,他悄悄坐到我的身邊,開口問:「要睡了嗎?」
「差不多了吧。」
我回答,一邊放下手機,緩緩躺下。
他靠近,猶豫而溫柔地,想親吻我一下。
我沒有拒絕。
因為這一天的他,
的確值得我柔軟地接住這一個吻。
—
在草地上,我們一起慢下來。
在生活裡,我們也正在慢慢靠近。
有些愛,不是急促地抓緊,
而是在日常的小小間隙中,溫柔地流動。
靜靜地滋養彼此,
一點一滴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