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帶著女兒出門,原本想去親子館,但沒開成。
她睡在車上,我坐在悶熱的後座陪著她流汗。
後來去了賣場,購物、安撫、返家,一整天就在各種轉彎與臨機應變中度過。
那天,先生下班後直奔晚上的課程,
我沒多想,只覺得他看起來有一點不一樣。
昨天,他下班回到家,抱起女兒的那一刻,
我看著他,開了個輕鬆的話題:「妳看,爹地剪頭髮了。」
那是我想打開話題的小小舉動,像是對他的靠近、對日常的關心。
他卻只是淡淡回我一句:「昨天就剪了。」
語氣沒有什麼起伏,也沒有什麼延伸。
這句話,就這樣,把我好不容易打開的門,輕輕關上了。
我沒有多說,但心裡好像撞上了一堵牆。
那堵牆不是因為髮型,而是這段關係裡,
常常是我主動靠近、主動發現、主動開口,
而他卻只是站在原地,甚至回頭糾正我:「昨天就剪了。」
好像我不夠快、不夠早、不夠貼心。
但我不是沒看到,我是等著你說。
我不是不在乎,是因為我太在乎了,
所以才願意開口,願意把關心包成一句日常小話遞給你。
只是,有時候我真的會問自己——
為什麼要我來主動才叫做關心?
為什麼關係裡的靠近,總是單方面的靠攏?
我只想簡單地聊聊天啊,
卻不小心,把天給聊死了。
但後來我明白了——
不是因為我太敏感,而是因為這段關係對我來說太重要。
我不是不懂得放過自己,而是我一直在等,等一個也願意靠近我的你。
也許下次你不說話的時候,我可以試著不責怪自己。
也許下次我還是會開口,但我不會再因為你的沉默否定自己的溫柔。
關係裡那些被輕輕關上的門,有時候不會立刻崩塌,
但會在心裡留下一塊悶悶的、卡住的角落。
我花了很久才知道,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
去察覺自己在愛裡的耗損與不安,也允許自己停下來,好好照顧這樣的自己。
你也有這樣的時刻嗎?
明明只是想打開話題,卻被一句不經意的回應,弄得滿身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