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主持人建議長期存股台積電,視為穩健偏財操作。
🔹 特斯拉:因馬斯克涉入政治與川普對幹,預計持股 18–20%,觀望 robotaxi 發展。
🔹 微影:指出微影於馬來西亞具產能,有助避開高關稅。
🔹 Oracle:主持人投資 Oracle,定義為偏硬體股,因其 AI infra 訂單具成長潛力。
🔹 范德永業:若台灣開放美國進口車,代理 BMW 的公司如范德永業將受惠。
🔹 Tesla:主持人多年持股且近期加碼,核心原因為信任馬斯克。
🔹 Tesla:針對分析師建議限縮馬斯克權力,主持人反認為不妥,建議接受其風格。
🔹 Tesla:馬斯克投入政治影響投資人觀感,但主持人不建議更換其領導地位。
🔹 Tesla:機器人為發展趨勢,Musk 與 NVIDIA CEO 支持;主持人認為無需過度反應。
🔹 特斯拉:市場傳聞稱 Optimal 技術遇到瓶頸,影響供應鏈股價;主持人認為為短期雜訊。
單集重點
---------------------------------------------------------------------------------
11:48:特斯拉與市場傳聞
市場新聞:市場傳出 *Optimal* 技術瓶頸的傳聞,主持人表示此為短期雜訊,但已影響日本與全球部分供應鏈企業股價。
12:23:機器人與馬斯克創黨雜訊
市場新聞:強調機器人發展為科技趨勢,Elon Musk 和 NVIDIA CEO 都支持,屬於短線雜訊,無須過度反應。
12:40:馬斯克創黨對投資人觀感
操作反思:創辦人投入政治對投資人信心不利,但不建議更換馬斯克,因其與 Tesla 高度綁定。
13:39:馬斯克搞政治與分析師意見
操作反思:認為分析師主張限縮馬斯克權力更糟,應接受馬斯克風格,否則直接放棄持股。
14:47:持續加碼 Tesla 並看重馬斯克
提及標的:主持人長期持有 Tesla 並於股價崩跌後繼續加碼,核心原因是信任馬斯克。
15:09:美國新關稅政策
市場新聞:美國公布新關稅政策,與日本、柬埔寨等國之間的稅率調整被視為談判策略。
16:03:台灣關稅預測與影響
市場新聞:推測台灣關稅可能落在20%左右,若高於30%則為負面,整體偏向談判籌碼。
16:26:進口車與保健品等潛在受惠股
提及標的:若台灣開放進口美國車,*范德永業*等代理BMW的公司將受惠。
17:27:美股投資建議與 Oracle 定位
提及標的:提到投資於美國市場的 SP500 和 QQQ 各有優勢,對於 Oracle 則定義為 infra(硬體)類股,主要因其 AI 相關 infra 訂單與未來成長潛力,並不單純當成軟體股操作。
17:27:台幣匯率影響 EPS 預期
市場新聞:台幣升值導致許多公司原本預估的 EPS 面臨下調,非因業績變差,而是因為匯率由原估的30多元改為28~29元,需關注其對獲利預估的衝擊。
17:27:半導體關稅與美國政策
市場新聞:評論美國可能針對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但認為實際執行難度高,因行政政策反覆、細節執行困難,最終可能會和過去美中互搞時期一樣口號喊得兇但落實不易。指出這類高關稅往往只是用來談判或逼分潤手段,最終仍要觀察消費者需求與台灣如何處理。
17:27:企業避稅策略與川普政策矛盾
市場新聞:企業將晶片加工為L6板子再出口以避稅,美國若針對L6板子課稅恐面臨重複課稅與舉證困難。川普政策鼓勵製造業回美,但高關稅反致企業產線外移。
17:27:股票操作策略 FIFO vs LIFO
股票操作:談論 FIFO 與 LIFO 操作策略對於心理與帳面報酬率的影響,實際操作建議以「淨值變化」為主,不過帳面機制可作為情緒管理手段。
17:27:台灣關稅水準與國際競爭力比較
市場新聞:認為若台灣關稅水準與日本接近,即使偏高也可接受。若偏低甚至優於越南則是國運劇本,但即便較貴也能靠東南亞設點因應。
17:27:晶片關稅問題的複雜性
市場新聞:晶片關稅問題複雜,難以針對每顆IC課稅,海關執行難度高。美中晶片制裁中已出現放行行為,顯示實務操作困難。
17:27:關稅與轉口地策略
市場新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為台商潛在轉口地,有助於避開高關稅,應持續觀察。
17:27:洗產地與關稅迴避策略
市場新聞:提及台商透過越南等地設廠迴避針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美方主要針對中方,非台商;但若假設洗產地被抓,將面臨40%關稅。
17:27:關稅政策趨向明朗化
市場新聞:儘管政策仍有變數,但認為加關稅趨勢已較明確,越南成為示範案例,台灣可根據趨勢進行調整與因應。
17:27:東南亞產能與AI伺服器關稅佈局
市場新聞:指出許多上市櫃公司與大型公司已在東南亞布局,作為關稅避風港,例如*微影*在馬來西亞有產能,可透過該地區出貨降低台灣高關稅影響。
17:27:中小企業與關稅衝擊
市場新聞:無法海外設點的傳產與中小企業將面臨關稅衝擊,包括台灣、美國等地中小企業難以分攤成本,可能導致營運困難甚至退出市場。
33:53:馬斯克是否該減倉
提及標的, 操作原因, 股票操作, 操作反思:提及標的:*特斯拉*(未明講但由情境可判斷)
操作原因:因馬斯克涉入政治與川普對幹,考慮倉位調整。
股票操作:目前仍持續買入,預計維持18–20%倉位。
操作反思:原本想在robotaxi上市後加碼,但因政治風險而選擇觀望。
36:15:存股台積電作為偏財運
提及標的, 操作原因:提及標的:*台積電*
操作原因:主持人以偏財運比喻,建議長期存股台積電視為穩健操作。
40:42:經濟觀察:民間通膨與祭祀行為
市場新聞:從清明掃墓觀察談及民間祭祀行為像是大量燒紙錢,延伸至對『通膨』的幽默反思,具批判意涵。
41:42:書籍推薦與價值觀
市場新聞:提到《人生的五種財富》,傳達了時間、身體、社會聯繫、心靈與金錢等皆為重要資產的觀念,強調投資人生資本與金錢同等重要。
45:15:槓桿與斷頭經歷分享
操作反思:主持人分享2018年因重押*忠新藥(4147)*,使用質押方式操作,最後在海外無法即時處理,造成重大損失,是他最慘的一次經驗,反思投資風控的重要性。
46:48:投資者的心理變化與風控反思
操作反思:主持人反思快速致富的副作用,當人曾經見過巨額收益,會失去對小錢的感知與謹慎,影響後續風控與重新開始的意志。
47:33:忠新藥操作反省與未遇過強制斷頭
操作反思:除了中裕新藥曾經遇到風險外,主持人強調自己未曾有強制補錢或破產紀錄,認為過往風控得當,未踩斷頭線。
48:01:以維持率180%應對4月回檔
操作反思:主持人提到即便4月重挫,自己的帳戶維持率仍高,未觸風險邊界,反思當下仍感焦慮,顯示市場震盪對心理衝擊。
48:28:市場低點與創業焦慮交織
操作反思:主持人分享在市場最低點還有兩間公司籌備中,面臨借貸壓力,強調投資與創業雙重壓力交錯帶來的心理負擔。
48:44:補錢與風險反思
操作反思:主持人表達對資金緊繃時的恐懼,反思不該把自己逼到必須補錢才能回本的狀況,認為這樣的凹單心態會導致失敗。
49:02:流動性枯竭與融資應對
市場新聞:主持人轉述夥伴對台股流動性危機的描述,並以此為背景考慮暫停合作或動用資金。
49:17:避免借錢與心理壓力
操作反思:主持人坦言即使最終未動用資金,仍為自己開口借錢感到羞愧,反省風險控制應更嚴格。
49:58:對補錢凹單的批判
操作反思:強烈反對靠補錢凹單來解套的投資行為,認為這種策略長期注定失敗。
50:29:風控標準與斷頭經驗
操作反思:主持人回憶過去在國外因市場下跌產生的恐懼,認為風控標準需高於常人以避免類似狀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