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體:如DDR近期報價受關注,做為進出依據。
🔹 硬體股:認為基本面佳但進攻力道下降,降低配置。
🔹 軟體股:2025主流轉向軟體,逐步增加部位。
🔹 消費性類股:估值便宜、反彈潛力大,成為AI以外選擇。
🔹 AI硬體:不補AI硬體持股,轉向消費性與auto類股。
🔹 Tesla:Robotaxi在美試營運獲好評,擴大量產與供應鏈拉貨,操作策略選擇投資Tesla本體而非供應鏈。
🔹 新櫃股:近期表現強勢,清單中個股出現40%與10%以上漲幅。
🔹 TSMC:AWS自研晶片委由台灣供應鏈如TSMC製造與封裝。
🔹 廣達:與AWS在AI與雲端計算領域合作,參與Computex活動。
🔹 高通:與AWS在AI晶片與供應鏈領域合作,參與Computex活動。
🔹 台積電:出席AWS活動並與其合作AI晶片製造,顯示台灣供應鏈角色關鍵。
單集重點
---------------------------------------------------------------------------------
09:15:新櫃市場全面噴發
市場新聞:提到近期新櫃市場表現強勢,從一個月前即觀察到異動,本週更全面噴發。
09:33:新櫃股票報酬亮眼
股票操作:提到實際操作中有新櫃股出現40%與10%以上漲幅,顯示選股績效佳。
09:50:法人補部位行為觀察
市場新聞:指出法人因績效壓力而加碼持股,為追求績效普遍達上限,反映FOMO心理。
10:08:法人結帳行為與時間點
市場新聞:法人為達成半年報績效,於6月與11月有結帳壓力,導致市場短期內波動放大。
10:25:做帳行為造成市場波動
操作原因:說明法人間形成共識於6月底拚績效,因此市場出現集體做多行為,屬操作動能來源之一。
10:47:EPS估值與操作節點
操作原因:說明操作股票時會以不同年度EPS評估價值,市場在多頭時可能甚至以三年後預估EPS估值。
11:14:操作估值以年度調整
股票操作:描述操作邏輯中,年初會偏重以今年EPS估值,下半年可能逐步過渡到明年EPS估值。
11:30:匯率影響EPS預估不準
操作反思:反思操作評估時,因匯率波動導致EPS預估失準,需考量匯率變因於估值模型中。
11:47:EPS 預估不準與估值切換
市場新聞:認為EPS預估困難,尤其是電子與半導體類股,年中開始市場將重心轉移至明年預估,推升本益比切換。
12:14:7月與11月為關鍵觀察點
市場新聞:認為7月初是關鍵觀察點,若盤勢未突破,應留意川普關稅影響與FOMC動向。
13:09:利率與風險資產價格關聯
市場新聞:認為利率下降能抵銷EPS下修與關稅成本上升,資金將流入風險資產,有助於推升股價。
14:11:7月上旬決定市場走勢
操作反思:將7月上旬視為下半年操作方向的關鍵決策點,並警覺市場過度共識可能帶來反效果。
15:03:現階段不補 AI,考慮消費性或 auto
提及標的:不補 AI 相關持股,考慮消費性與 auto 類股反彈機會,認為估值便宜、風險較低。
16:01:Tesla Robotaxi 上線初評
提及標的:Tesla Robotaxi 在美國 Austin 試營運一週評價佳,期待未來成為自駕市場趨勢的重要推手。
17:11:AI 評價爭議與大趨勢觀點
操作反思:警覺過度放大AI瑕疵可能導致錯失趨勢,提醒不要因個案錯誤而過早出場。
17:38:Robotaxi 未來發展與輿論挑戰
市場新聞:預期未來媒體將放大 robotaxi 的意外事件,但這種短期負面消息不代表技術不可行。
18:47:Robotaxi 安全與輿論影響
操作反思:即使 Robotaxi 未來會面臨負面事件,但若能證明長期更安全,仍屬投資機會。Tesla 股性難掌握,建議配置分散風險。
19:13:Robotaxi 輿論放大效應與風險承擔
操作反思:預期未來 Robotaxi 犯錯會被輿論過度放大,操作上須預留空間以應對波動。
20:09:媒體對 Tesla 負面事件的放大
市場新聞:媒體傾向放大特斯拉的事故來博取流量,投資者需理性看待消息面干擾。
20:41:Tesla robotaxi 拉貨與供應鏈觀察
提及標的:Tesla 擴大 robotaxi 相關產品拉貨,顯示公司對未來布局積極,看好自駕車市場發展。
21:30:Tesla 加單背後推論與供應鏈策略
操作原因:主持人認為 Tesla 加單是利多但供應鏈占比不高,不如直接操作 Tesla 本體。
22:21:操作策略選擇 Tesla 本體
股票操作:面對 Tesla 擴產趨勢,認為不應操作其供應鏈,而是直接投資 Tesla 本體。
23:15:特斯拉Model Y市場接受度與個人使用經驗
提及標的:提到特斯拉 (*Tesla*) 在全球的銷售已被廣泛接受,主持人從Model 3換到Model X Plaid,並分享了實際駕駛體驗(如車道維持、跟車、養護便利性)與缺點(如幻影煞車、幻眼雨刷),顯示對該品牌的高度熟悉與使用心得。
24:25:FSD與雨刷自動化功能的困擾
操作反思:主持人批評特斯拉FSD更新導致幻影煞車與自動雨刷感測不準確,認為公司在視覺主義偏執下忽視消費者使用體驗,導致部分功能令人困擾。
25:30:Model X後車門問題與售後服務體驗
操作反思:主持人提及Model X左後車門長期存在異音問題,且維修數次仍未解決,指出特斯拉售後服務缺乏用心,並對品牌轉黑有感。
26:53:特斯拉客戶經營與品牌文化檢討
操作反思:主持人反思特斯拉品牌文化在快速擴張中對客戶體驗的忽視,認為品牌應專注於提升基本維修品質而非一味創新與成本削減。
27:15:Model X高CP值性能表現與價格評價
提及標的:雖然Model X Plaid價格約400萬台幣,但主持人認為其加速性能(0–100km/h僅2.6秒)帶來的駕駛體驗仍具有極高CP值。
27:50:特斯拉小毛病導致使用者反感的可能性
操作反思:指出部分特斯拉使用者可能因累積的小毛病產生轉黑心態,主持人雖表明仍支持品牌,但認為某些小問題本可簡單解決卻未被重視,令人感到遺憾。
28:34:期貨槓桿配置
股票操作:說明個人期貨策略與槓桿控制方式,短波段通常使用更高槓桿 (5-6倍),視個人策略調整
28:57:看好標的以價差進場
股票操作:操作上以價差為主,若看好標的會用選擇權放大槓桿,並不複雜配置
29:29:軟體股與硬體股觀點
提及標的:指出從2024中期即認為硬體進入高原期,2025年市場主流轉為軟體股,因此個人降低硬體股部位
30:15:市場主流轉向軟體
操作原因:說明轉向軟體股的主要原因是市場趨勢轉變,強調做交易而非信仰
30:38:硬體股仍具基本面
提及標的:即使降低配置,仍認為硬體股具備基本面支撐,未來可能還是會再選擇這些標的
36:55:題材股報價趨緩是否減倉
股票操作:提問者詢問題材股報價若趨緩或下跌是否應減倉,主持人回應會根據是否尚未進場來盯報價,已進場則不太會盯報價。
37:47:報價與股價的操作邏輯
股票操作:進場時會參考報價趨勢,但出場不會再看報價,因為股價經常overshoot,超過其基本面價值,市場氣氛會將股價推得更高。
38:40:報價趨緩與股價背離的原因
市場新聞:即使報價下跌,股價仍可能上漲,原因是軋空效應,放空者被反向行情軋死,造成價格異常上漲。
38:57:記憶體族群報價盯盤行為
提及標的:近期記憶體族群(如DDR)有許多投資人持續追蹤報價變動,做為進場或持倉依據。
44:06:投資與生活品牌連結
提及標的:提及標的包含:*Shake Shack*、*Roblox*、*Costco*、*Lululemon*。這些標的來自個人生活喜好與實際消費經驗,透過購買相關公司股票獲得報酬,展現生活與投資結合的理念。
44:50:個股買入與操作方式
股票操作:講解個人操作方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偏好作為選股依據,只要產品具有吸引力且具市場規模,就會買入相關股票。
44:50:投資理由與選股策略
操作原因:操作原因是基於個人對產品的認同與喜好,建立「消費者變投資者」的選股策略,強調長期投資與通膨抗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