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深入探討水妖精、內置過濾、外掛和底抽這四種常見過濾器的特性與適用情境,幫助您為愛魚打造最適合的生存環境。
一、小缸過濾器的選擇原則
對於1.5呎以下的小缸,過濾器的選擇應著重於水流大小與溫度的控制。過強的過濾器或馬達可能導致水溫過高,對熱帶魚造成壓力。熱帶魚最適合的水溫介於22到26度之間,超過28-30度就顯得太高。因此,小缸僅需選擇小型過濾器,其主要功能在於提供水流與培菌。由於缸體小,即便是微小的馬達或打氣機也能有效循環水流 。
二、四種常見過濾器解析
小缸常用過濾器主要有水妖精、內置過濾、外掛和底抽四種 。上部過濾與圓桶過濾通常不建議用於小缸,因為圓桶水流過強且培菌面積過大,可能導致水質老化加速;上部過濾則因體積與馬力需求而不適合小缸 。
- 水妖精(Sponge Filter)
- 特性: 水流極小,培菌主要依靠生化棉 。
- 優點: 不會吸入小魚苗,非常適合幼魚缸使用 。
- 缺點: 水流太小導致魚隻排泄物與食物殘渣容易堆積在缸底,需額外手動清理 。
- 選擇建議: 建議選購單純僅含生化棉的傳統水妖精,避免選用額外加裝濾材或陶瓷環的款式,以免影響水流與氧氣供應 。
- 適用情境: 魚隻不喜歡強水流、游泳能力較弱,或作為幼魚飼養缸 。
- 內置過濾(Internal Filter)
- 特性: 水流相對較強,能有效帶動水體循環,培菌同樣主要依靠生化棉 。
- 優點: 能將魚隻排泄物吸入過濾器內部,有助於維持缸底清潔。水流能幫助魚隻運動,提升健康與食物利用率 。
- 缺點: 水流較大,需評估魚隻是否能適應 。
- 適用情境: 魚隻喜歡水流,且需要較好的水體循環以維持清潔的裸缸或造景缸 。
- 外掛過濾(Hang-on-Back Filter)
- 特性: 通常方便清洗,但需注意水流大小與出水口的阻力設計 。
- 選擇建議: 應注意其水流是否會導致水溫過熱,且培菌面積不宜過大。
- 適用情境: 視具體型號與水流強度而定,可適用於有造景或無造景的小缸。
- 底抽過濾(Undergravel Filter)
- 特性: 透過底部紗質層抽水過濾,容易積累髒污 。
- 缺點: 易積污,需定期清理以保持水質 。不適用於裸缸,因為其運作前提是底部有底砂或底材 。
- 適用情境: 搭配底砂或底材使用的造景缸。
三、水流與魚隻健康的重要性
許多人誤以為魚不喜歡水流,但事實上,魚隻是需要水流的。魚類天生為流線型,是為了抵抗水流並節省能量而演化出的形狀 。適當的水流能幫助魚隻運動,促進其健康成長,提高食物利用率 。即使是鬥魚、孔雀魚等鰭較大的魚種,雖然對強水流抵抗力較弱,但仍需要水流來帶走體表老化的黏液,避免細菌感染 。此外,水流也能將氧氣帶給需要呼吸的硝化細菌,加速分解魚缸內的有機物,提升水質穩定性 。
四、裸缸與造景缸的過濾器選擇差異
魚缸可分為有造景與無造景(裸缸)兩種,兩者在過濾器選擇上有所不同 。
- 裸缸: 由於缸內缺乏供細菌附著的表面(玻璃表面光滑,細菌不易附著 ),過濾器成為提供穩定細菌叢的關鍵。此時應選擇不易丟失細菌的濾材,例如生化棉 。水妖精與內置過濾是裸缸的推薦選擇,兩者皆以生化棉為主要培菌介質 。若魚隻偏好靜水,可選水妖精;若喜歡水流,則內置過濾更佳 。
- 造景缸: 造景物本身可提供細菌附著的表面,因此過濾器選擇彈性較大。
五、水質管理與細菌控制
維持魚缸穩定的關鍵在於控制有機物含量,而非單純減少細菌量 。細菌生長速度極快,即使徹底清潔,數小時內即可恢復 。當魚缸有機物過多,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進而引發魚隻疾病,如車輪蟲或卵圓鞭毛蟲感染 。因此,減少魚缸內細菌食物來源(有機物),例如控制餵食量和減少魚隻密度,才是根本之道 。
總結來說,選擇小缸過濾器時,需綜合考量魚隻特性、缸體環境以及過濾器的水流與培菌功能。提供適當水流不僅有助於魚隻健康,也能提升水質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