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這十年來最影響我籃球觀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Kyrie Irving。我是在 2015 年,剛好是騎士隊「準備回來」的那個賽季,開始注意到這個擁有華麗控球與異於常人的進攻節奏的後衛。他不像其他球星那樣靠身體碾壓對手,而是用一種像藝術一樣的方式去破壞防線、重新定義「控球後衛」這個位置,華麗、秀、多樣、大心臟,人們當時平常不乏出現著這些讚頌。

還記得他在總冠軍賽 Game 7 對 Curry 的那記三分嗎?那不只是一球定江山的得分,而是一種「我命由我」的宣言。那年我還只是個國中生,看著電視裡的他,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打球可以這麼自由、這麼不被框架限制。
冠軍後衛、年輕有為的二當家、跨時代的Crossover大師...彷彿他好像什麼目標都可以達成了...,但...人總不是可以一生都順風的...對吧?
Kyrie 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從來都不是順風順水。他的選擇常常充滿爭議,他的思想也常常與主流背道而馳。但正因為這樣,他在我心中不只是個會打球的明星,而是一個「活得很真實」的人。即使他的進階數據被人們所質疑、他的防守被專家所詬病,當時的媒體都一面倒認為在疫情期間的他不想接種疫苗的作為根本是個休息室毒瘤,但他其實只是因為對疫苗的副作用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他有自己的想法,他追求榮譽,追求信仰,為了球隊不惜拚上一切,他讓我學會:
不是每個人都要被理解,但每個人都值得活出自己相信的樣子

今年,獨行俠做了一個震撼聯盟的決定——交易走 Luka Dončić。當時的我其實心情很複雜,Luka 是獨行俠的門面,也是 Kyrie 最重要的後場搭檔之一。雖然有不少人批評兩人風格重疊,但我始終相信,他們是能互補且磨合出化學反應的。
但現實並不理想。Luka 離開後,球隊彷彿陷入了某種魔咒。主力球員接連受傷,陣容東拼西補、氣勢一落千丈,整支球隊打得痛苦、迷惘,甚至有幾場比賽根本撐不到第四節。那種從滿懷期待到一場場失落的感覺,真的很難熬。
而 Kyrie,依舊留在場上,即使他自己也帶著傷。他選擇撐住這支破碎的球隊,用他那不服輸的眼神與每一個轉身、每一次運球告訴我們:「我還在,我還沒倒。」
但怎麼說呢...命運總是捉弄人呢,彷彿知道了當球隊的支柱也倒下了,
必然是壓倒這支球隊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年初的對上國王隊的那場比賽,我永遠忘不了——那是一場例行賽,但當他在切入時不慎撕裂根腱,倒下後卻堅持站起來,強忍劇痛走上罰球線,穩穩地投進那兩球。那一刻,全場靜默,全世界的球迷都屏住呼吸。那不是什麼戰術,也不是什麼 highlight,而是球員靈魂深處的「致敬」與「信仰」。
他沒有說什麼,但我們都懂,那是他對 Kobe 的致敬。
是他對籃球這項運動的最高敬意。 那一瞬間,我眼眶濕了,也真正明白 Kyrie 身上所代表的不只是運球與技巧,而是一種永不妥協、始終尊重這項運動的精神。
當他再一次踏上球場時,也許他已不是全盛時期的他,也許他沒有了那麼犀利靈活的腳步,也許他還是球隊中防守的累贅,
但他就是我的青春,那個拚盡全力,將重責大任背負在自己身上的「辣個男人」
The best handle of all time player ,My GOAT -- KYRIE IR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