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間沒有貸款的房子,代表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多人認為:「沒貸款」就等於「無債一身輕」,安全、踏實、值得驕傲。

但在真正懂財務的人眼中,一間完全沒貸款的房子,其實代表三件事:

❶ 你不懂得用錢賺錢

把全部資金都綁死在不動產上,卻沒有用便宜的貸款去換取更高報酬的投資機會。


👉 舉例來說:

房貸利率3%,但債券、股票或ETF年化報酬可達4~8%

你原本有1000萬,卻把它都塞進房子,而不是保留槓桿操作空間


這就像你有一匹好馬(資本),卻只讓它待在馬廄裡,不去奔跑(增值)


❷ 你可能沒有掌握現金流與資產配置的能力

「沒有貸款」往往只是怕風險、怕壓力,但你避開風險的同時,也錯過了成長的可能。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這樣分配資產:

一部分買房(安定)

一部分保留現金(流動)

一部分投入投資型資產(增值)

一部分做保險規劃(風險)


你全壓在房子上,是一種無效率的配置


❸ 在你的財務人生中,「錢」可能沒有真正為你工作

錢本該是你人生的「工具」,不是你害怕碰觸的「封印」


你應該問的是:

我如何用1塊錢創造2塊價值,而不是用1塊錢鎖住自己的人生選擇?


💡 那應該怎麼做?——學會「聰明運用貸款」


貸款不是風險,而是槓桿。重點不在於有沒有借錢,而在於:


✅ 你借的是好債還是壞債

✅ 你拿借來的錢去創造收入,還是消耗資產

✅ 好的財務架構長這樣:

房產保留部分貸款,釋放出現金流

現金流部分投入低風險、保本保底的資產工具(如IUL保單)

部分配置長期成長性資產(如標普500 ETF、REITs)

保有現金彈性應付突發狀況


這樣,你既有房產保值,又有資產增值,還有現金流自由

房子沒有貸款,可能只是「靜止的資本」

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把錢藏起來,而是讓錢「流動」、「倍增」、「傳承」。

錢是水,不是磚頭。你把它全鎖在牆裡,它就不會為你灌溉人生。


台灣房貸常見的理財用法

① 透支型房貸

核貸一筆額度,例如1,000萬,實際使用多少就計息多少

隨借隨還,資金靈活,適合有不定期資金需求的人


📌 好處:可當作備用金池,不佔資金壓力

📌 風險:若情緒性消費或投資失敗,容易把槓桿變壓力

② 額度型房貸:高階資金架構的基石

這類房貸最具「策略性」。

初始設定一筆貸款額度(例如1,200萬)

一開始借出1200萬、做本利攤還,其餘額度「暫時不用」

借出後把1200萬歸還,保留原有貸款額度不變

從此這筆額度就變成可保有20年以上**「隨借隨還的資金池」**


📌 舉例應用:


你設定了一筆1,200萬的額度型房貸,但並未使用。

未來某一天美股大跌、S&P 500 ETF 或香港保單價格誘人時,你立刻提取額度200萬進場布局,搶到低點,同時鎖住資產價差。

根據不同時期進場與出場,若使用額度型房貸提取200萬投入 S&P 500 ETF,實際報酬如下:

2009 年金融海嘯低點進場,2013 年高點出場:報酬率高達 173.37%,獲利超過 346 萬

2016 年震盪後進場,2018 年高點出場:報酬率約 60.2%

2020 年疫情恐慌低點進場,2021 年高點出場:報酬率 104.35%

2022 年升息底部進場,2024 年反彈高點出場:報酬率 52.78%


✔ 沒用的時候,它是你的備援資源

✔ 要用的時候,它是你進攻的機會資金


🧾 實例應用:用額度型房貸,槓桿配置香港分紅型保單


讓我們來看一位真實案例:42歲的陳先生,在台灣科技業擔任主管,名下擁有一間價值約2,000萬元的自住宅,房貸已全部繳清。他過去的資產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與銀行定存,近年意識到資金缺乏流動性與增值能力,因此開始思考如何讓「房子裡的錢」流動起來。


陳先生採取的策略,是向銀行申請額度型房貸,設定貸款額度為1000萬元。他並沒有馬上動用全額,而是將其中的一部分資金投入香港的分紅型保單,預期報酬率為年化5%。


經過10年的時間,這筆投資產生了明顯的套利效果:

分紅保單的資產價值累積至約1563萬元

同時間累積的房貸利息成本總計約為300萬元(以3%的年利率計算)

扣除成本後,陳先生實際賺到了263萬元的淨收益


也就是說,他沒有動用自有資金,單靠房屋產權所釋放的資金,就在10年內創造了超過五成的淨報酬率。而這還只是使用保守的、低波動的保單資產。

如果持續放至20年,預期報酬率來到年化6%

• 分紅保單的資產價值累積至約3191萬元

• 同時間累積的房貸利息成本總計約為600萬元(以3%的年利率計算)

• 扣除成本後,陳先生實際賺到了1591萬元的淨收益


這筆保單除了增值外,還具備:

💵 每年可視需要提領紅利或現金值做為生活、子女教育資金

🧬 附帶壽險傳承功能,未來可指定受益人進行傳承

🌍 全部以美元計價,同時完成海外資產配置與台幣避險


對陳先生而言,這筆投資不僅讓他掌握資產主動權,也讓他在未來退休、孩子留學或資產傳承上,擁有更多彈性與安全感。

這樣的資產槓桿不是冒險,而是有計算、有備案的結構性操作。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P傳承誌
1會員
65內容數
歡迎來到《MP 傳承誌》 這裡是由 M 主筆的內容計劃,我們記錄每一場關於保險、家族資產與傳承設計的真實對話。 在每一個規劃裡,我們相信:不只是數字,更是「心意與目的」的設計。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 Generations by Design
M&P傳承誌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標普500(S&P 500)一直被譽為長期投資最穩健的工具之一。巴菲特甚至說過:「如果我死了,我的妻子只需要買S&P 500就好。」這句話當然沒錯,但前提是:你不會剛好在市場大跌時需要用錢,也不擔心資產傳承、稅負、流動性等現實問題。如果你是真正的資產規劃者,或者是家庭經濟支柱,那你一定要認清
2025/07/28
標普500(S&P 500)一直被譽為長期投資最穩健的工具之一。巴菲特甚至說過:「如果我死了,我的妻子只需要買S&P 500就好。」這句話當然沒錯,但前提是:你不會剛好在市場大跌時需要用錢,也不擔心資產傳承、稅負、流動性等現實問題。如果你是真正的資產規劃者,或者是家庭經濟支柱,那你一定要認清
2025/07/28
✅ 1. 穩定成長、歷史驗證的報酬 • 近100年平均年化報酬率約10%(含股息) • 即使歷經多次經濟危機,長期投資者仍持續獲利 • 曾有研究顯示:持有S&P 500 20年以上,沒有一個時期是虧損的 ⸻ ✅ 2. 自動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 一筆錢投資,立刻分散到 500家公
2025/07/28
✅ 1. 穩定成長、歷史驗證的報酬 • 近100年平均年化報酬率約10%(含股息) • 即使歷經多次經濟危機,長期投資者仍持續獲利 • 曾有研究顯示:持有S&P 500 20年以上,沒有一個時期是虧損的 ⸻ ✅ 2. 自動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 一筆錢投資,立刻分散到 500家公
2025/07/28
在面對父母年邁、需要提前進行資產傳承與財務規劃的情況下,如何兼顧資產安全、家庭成員公平性與財務效率,是許多家庭關心的議題。以下透過一個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運用香港保單中的「不可撤銷受益人」機制,來達成保障與資產活化的平衡。
2025/07/28
在面對父母年邁、需要提前進行資產傳承與財務規劃的情況下,如何兼顧資產安全、家庭成員公平性與財務效率,是許多家庭關心的議題。以下透過一個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運用香港保單中的「不可撤銷受益人」機制,來達成保障與資產活化的平衡。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