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HOYA,卻不快樂 ~ 擁有財富與幸福的密碼:學會自制

M導-avatar-img
發佈於學習人生-財商知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你有沒有發現走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變的富有,之後希望能夠過上快樂的生活。但是否因此就能感受到幸福呢? 幸福是什麼?而金錢是否能為我們的幸福感帶來什麼?美國學者坎貝爾在他1981年出版的《美國的幸福感The Sense of Wellbeing in America》[1]一書中指出,用收入、居住地理位置或教育程度…等來做分類的測試結果中,不論各組都顯示「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強大掌控感」,是有幸福感受的最可靠指標。這個指標比起薪水多少、房屋大小或職務高低更為可靠。

幸福是甚麼?

財富的最大價值讓我們能每天早晨醒來時,可以說「今天我能做任何想做的事」。人人都想要變得富有好讓自己快樂,獲得幸福。那什麼又是幸福呢? 當然說到幸福的看法也許眾人各有不同,但歸納大眾對幸福的觀點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人人都想掌控自己的人生/生活[2]。也就是讓我們能在想要的時間、和想要的人、一起做想做的事,廣泛掌控自己所處生活方式的各項變數。要能夠擁有上述這種能力可說是是無價之寶。那麼,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點?什麼能帶給我們這種無價之寶呢?答案就是金錢(財富)。金錢能賦予我們掌控時間的能力,這便是它最大的內在價值

譬如,你如果擁有小筆財富,生病時可以請假而不至於花光積蓄;若有六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可以不怕老闆臨時(威脅)炒魷魚,且自己在失業時可以有段時間從容找工作。因為可以從容、淡定而有機會尋找到打開另一扇窗的工作甚至改變人生。接著,若存有更多財富意味著可以選擇去做也許薪水較低但時間較彈性自己也有興趣/嗜好的工作,也有更多時間給自己身體醫療恢復所需時間與應付緊急的事件(長輩與家庭),更重要的是可自行選擇要退休的時間(年齡),而不必被迫工作到屆齡方能退休。因此,只要有足夠的金錢,我們可以買下時間擁有各種選項,也給自己看不到的底氣與尊嚴,這樣的人生很少可用哪個奢侈品所帶來的好處可以相提並論。

因此,金錢所能賦予我們最高的紅利,就是讓我們人生獲得自由有選擇對時間的掌控,最終帶來幸福感與快樂。

現代人快樂嗎?

今日我們正身處於數位化時代。我們的生活因科技而變得快速與方便;但另一方面,全球的壓力指數卻逐年攀升。Gallup蓋洛普調查指出[3],2024年的美國人與1950年相比,幸福指數差異很大。令人驚訝的是,儘管1950年代的收入和財富遠低於現代人,但是他們的幸福感卻更高。在1994時約40% 的受訪者表示每天會感受到壓力,而今天這一比例已上升到 49%。

為什麼現代人壓力大、不快樂?

為什麼現代人感到壓力大、容易擔憂呢?這是因為我們習慣花更多錢購買更大更好的產品,這同時放棄了掌控時間的權利。我們追求更多、更好,導致失去自由和時間掌控能力甚麼原因造成如此? (以美國為例)本文概略分析如下:

首先,因為在現今高度網路相連的世界裡,我們大腦接收的資訊量已從豐富變成泛濫、不斷湧現的各種網路資訊讓我們倍感壓力。才剛解決一個問題在科技隨身應用下馬上又會有另一個新的挑戰產生。腦子一直無法停下來,靜靜想想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甚麼?

其次,因為網路科技發達使我們接收資訊跨越過去的各種障礙,讓我們很容易得知他人的生活(至少外表)、因此想想不行而不自覺得內心開始比較、採取行動要求要跟他人(富有者)一樣,去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譬如,更大的豪宅(泳池)、更好與不只一台的汽車、更大的電視,送子女去昂貴的私校…等。要達到這些開銷將無可避免的隨之增加,無形之中為了要維持這樣的生活,就必須要自己更努力的工作(加班、遷升),結果是被迫放棄了對自己時間掌控的權利,讓自己壓力變大、更怕失業(可能失去這一切)、擔憂未來,造成生活上與身體上的緊張與失眠等,因壓力大而顯現的生理現象隨之而來。

再者,因為現代多數人從事服務業,下班後常常腦子仍然在想工作,無法像早期從事製造業或農業的人那樣,下班後回家就完全放鬆(因為沒有機器設備可以在家工作)。但現代人許多從事服務業工作與管理職務者,即使下了班、假期或休息時,我們的腦海中仍充斥著許多工作上的事。讓我們無法真正的放鬆。

雖然控制自己的時間是影響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現在的人們比過去有錢,擁有更多零碎時間,卻依然感到不快樂。背後原因是在於人們能掌控自己時間的能力減少,我們對時間的控制力比過去少了很多,這就是當代幸福感低落的關鍵。

金錢的外觀讓人眼睛目眩。人們往往從一個人的外在生活花費(住宅、汽車…等)外觀去判斷此人的財富多少。但是,很多時候恰恰相反。眼睛所看到光鮮的外表往往是人們花掉薪水中大部分再去融資/貸款所獲得的門面(也就是打腫臉充胖子)。相反地,金錢讓人看不到一面就是,「真正的財富是來自於看不到資產」。

生活不比較,錢—存起來

財富是在我們沒有買下名車、名錶,名牌衣服及機票不升等頭等艙後,戶頭所剩下來的錢。當大多數人希望成為百萬富翁時,他們內心往往真正想的是花掉一百萬美元(買車、買房、環遊世界),讓別人看到他外表生活與擁有的物質下所獲得讓人羨慕的眼光。但事實是,一旦花了一百萬就是代表著買了一百萬的物質東西,同時也讓自己的財富少了一百萬。畢竟,沒有花費支出留下在存摺裡別人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自己真正的財富。

因此,通往致富之道在於只花自己擁有的錢,更不借貸操作也不超支生活所需。接著了解到累積財富的唯一方法是過著一貫樸實生活、不花不屬於自己財富的(就是不花超出自己收入範圍外的錢)、甚至少花自己已擁有的錢(節儉)。這也再次印證了俗語所說:「小富由勤,大富由儉」。

帳戶中沒有花掉的資產—財富

很多人會誤解「有財富者」和「有錢(好野)人」兩者其實不同。譬如:大家常以為開台名車的人就是有錢的人。但實際上很多那些車主看似有錢人但許多是支付薪水的大部分並舉債買車。他們想讓大家知道他們買了新車,想被他人眼光稱羨。但是,往往大家只是看那一台跑車而已,幻想自己有一台後會被別人看的感受,其實自己與他人根本不乎車主是誰。了解致富之道的守住財富者則曉得,看到有人開一台嶄新千萬的進口車時,就知道這車主的帳戶剛少掉千萬。真正富有的人往往低調且隱形。這些隱形富豪不會隨便花掉他們的財富,銀行賬戶裡保有大筆金錢(財富資產),可以提供他們未來面對機會時有各種選項和彈性。財富是錢還在帳戶裡沒有採取(花費)行動被花掉,讓擁有者可以有更多選擇把錢花在其他(想花)地方。真正保有財富的人往往更低調。他們對生活和開支都很節制。

當然,許多富有的人也會花大錢滿足生活上的需要,但即使如此他們依然很有錢。我們看到他們也買汽車、送子女進私立學校、購買房產住宅,但這些支出並不會讓他們變得負債累累或掏空資產。他們只花他們已有的財富,不過度消費超出其財富範圍。此時,我們雖然看不到他們的存款和投資組合,但我們知道他們的帳戶裡仍然保有大量未花費的資產。

致富背後的關鍵—自制

為何我們身邊常常看不到這些富豪的榜樣,也很難從中學習呢? 就像之前提到的,羅納.瑞德(致富心態書裡作者提到的低調富豪),他曾是加油站工人(25年)和百貨公司的清潔工(17年),他去世後才成為頭條新聞與理財榜樣。但是他在世時,因為他的低調、簡樸,根本沒有人認識他或認為他是理財大師。他所存下的每一分錢和拿去做投資也都沒有人看到,甚至連鄰居也不知情。其低調、簡樸的生活讓我們常常難以找到真正的富豪做學習榜樣。

這讓本來人類天性習慣模仿然但富豪往往隱而不見,大眾無法親眼見證下讓人們難以找到學習的對象。因此,想要學習致富並保有財富變得非常困難。這世界上到處都有看起來樸實但超級富有的富翁在你我身邊,同時外在表現出有錢與炫富者也比比皆是(包含那些看似有錢但實際瀕臨破產的人)。當我們用外觀看別人是否成功也設定為未來想要模仿的對象時,請務必謹記只有沒花掉的資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

有錢後可以讓自己選擇做自己,有底氣、有選擇,這也會間接帶動起自己的幸福感。但是光憑金錢的數字多寡是不能被用來與幸福畫上等號的。前面分析到現代人不快樂的一大來源就是從比較心開始。比較自己與他人的金錢財富、彼此生活花費的外在表象..等,這造成自己陷入無窮盡的比較漩渦中,使得自己雖然收入增加但也同時感到越來越不快樂。想要快樂、不煩惱的人生,是需要讓自己成為有錢與有財富的人,在生活上花費做到只支出屬於自己所擁有的資產內並且維持低調與簡約。這讓我們學習知道,要做到富有而快樂背後真正的關鍵其實更要「學會克制」。

金錢在物質世界中能為我們帶來自由,但無法讓我們真正快樂。金錢只能解決外在問題,但它不能幫我們解決健康問題、無法讓家庭幸福也不能增強體魄或使心情平靜。因此學會賺錢固然是合理的選擇,因為它能移除一些阻礙快樂的因素,但要了解有錢並不必然會帶來快樂。[4]

我們初出社會要生活都開使努力工作賺錢並省吃儉用把錢存起來,當累積的金錢數字到一個水平後,它可以讓我們開始有機會選擇掌握自己時間和人生,讓我們可以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自由。然而,你我周遭也看到有些人從年輕時全力賺錢,因為要求目標很高(甚至心急與貪得無厭)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變得讓自己的生活與精神都處於高度焦慮和競爭狀態,這樣持續數30年、40年後,到屆齡或可以退休時發現自己已無法放鬆心態,腦袋與精神上被訓練成僵化與高度緊繃,個性脾氣早已改變,成為一個焦慮、容易躁怒、對事心急、無法平靜下來人,也因此無法讓自己與親人感受到幸福與快樂。因此,學會賺錢固然重要,但不要貪得無厭或認為錢是萬能可買到內心的平靜與幸福感,財富累機時也記得該學會讓自己同時學會獲得內在的無價-快樂與幸福感。 

我們需要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存錢與簡約生活以增加資產並獲掌握自己人生的時間與機會,也讓自己有人生的選擇與得自由。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時間和精力追求內在的平靜和快樂。在追求致富的路上理解到學會賺錢也學會克制自己的生活慾望,讓努力賺到的金錢轉為財富的增加,最終會讓人感到幸福的。

此時,站在利他而自利的善意觀點。相信幫助人們去滿足人們的願望是讓大家能快樂。多數人都認為要在富有後會快樂,那麼我們應該幫助大家都能變得富有、擁有健康之後,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也在有自我克制(而非貪得無厭的比較循環)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喜歡的人一起做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進而感受到財富帶給自己內心最大的寶藏:快樂與幸福。




[1] Campbell, A. The Sense of Well-Being in America. McGraw-Hill, 1981, New York, USA

[2] 《致富心態》。 摩根豪瑟, 2021,天下文化。

[3] Gallup’s 2024 Global Emotions Report

https://www.gallup.com/analytics/349280/gallup-global-emotions-report.aspx

[4] 納瓦爾寶典。天下財經。20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學筆記
0會員
56內容數
在人生路上學習 投資理財與成長智慧。一起邁向成功與幸福有感的生活。
慢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在找出大賣產品路上不需要去預測哪個會新創/專案會成功,只要不斷努力試行若失敗就繼續下一個案子,在時間長河下耐心等,直到少數成功的明星產品(或股海中的新興飆股)勝出,然後獲得絕大多數的報酬。少數幾個大賣的產品所獲報酬足以支付過去的一連串的失敗成本。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在逆境中成長的方法-長尾效應」。
Thumbnail
2025/07/30
在找出大賣產品路上不需要去預測哪個會新創/專案會成功,只要不斷努力試行若失敗就繼續下一個案子,在時間長河下耐心等,直到少數成功的明星產品(或股海中的新興飆股)勝出,然後獲得絕大多數的報酬。少數幾個大賣的產品所獲報酬足以支付過去的一連串的失敗成本。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在逆境中成長的方法-長尾效應」。
Thumbnail
2025/07/28
獲得財富並不代表能長期擁有財富。要長期富有,除了要有賺錢的技能外,更必須懂得如何守財。能夠賺錢致富是一種能力,但能夠守住財富卻又是另一種能力。想要守財基本上要能做到兩點:生活上要節儉和心態上要隨時心懷畏懼與謹慎。這與前向會賺錢致富可說是兩條平行的觀念思維 。
Thumbnail
2025/07/28
獲得財富並不代表能長期擁有財富。要長期富有,除了要有賺錢的技能外,更必須懂得如何守財。能夠賺錢致富是一種能力,但能夠守住財富卻又是另一種能力。想要守財基本上要能做到兩點:生活上要節儉和心態上要隨時心懷畏懼與謹慎。這與前向會賺錢致富可說是兩條平行的觀念思維 。
Thumbnail
2025/07/27
真正高明的投資方法並不是要一次性賺到最高的報酬,因為那通常無法再次重複實現如此的高報酬回饋。我們認為好的投資致富方法,是能夠賺到不錯的報酬在長時間內可不斷重複執行並都獲得穩定不錯的相似報酬。如此一來,讓我們可以利用複利效應在指數化投資路上堅持到後期收穫到巨大成果。
Thumbnail
2025/07/27
真正高明的投資方法並不是要一次性賺到最高的報酬,因為那通常無法再次重複實現如此的高報酬回饋。我們認為好的投資致富方法,是能夠賺到不錯的報酬在長時間內可不斷重複執行並都獲得穩定不錯的相似報酬。如此一來,讓我們可以利用複利效應在指數化投資路上堅持到後期收穫到巨大成果。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