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變化開始
自然世界中演化的過程告訴我們,氣候的更迭與生物的進化都是經過幾千萬年的細微變化累積逐步加大改變而成[1]。而往往這些通常是從一些非常小的改變開始 (譬如: 這些微小的某個環節、一自然現象、一件事),然後不斷累積逐漸增長,最終產生巨大和不可思議的效果。這些細節往往會導致最後的巨大成功和效果。但我們經常忽視了這個過程的力量。
想要去做一顯著的改變其實並不一定需要聚集很大的力量。我們往往只需要從小地方開始做些微的改變,然後持續累積這樣的小改變。經由長時間累積下來,就能產生出你意想不到的巨大成果,甚至這結果可能影響到其他的領域的成果隨之起舞。微習慣養成
套用在個人來說,如果開始在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是整理床鋪(比如:把枕頭和被子都整理好),接著才去做其他事情。那這會讓自己覺得即使今天一整天都不順利,晚上回到家後還是有一個做的不錯的事情完成,那就是一張整齊乾淨的床鋪等著你而這是你自己整理完成的[2]。或者,你可以每天早上出門前(不論上班/上學)要求自己先做完一個伏地挺身,就一個很簡單目的,是讓自己每天都很很容易達成的要求下慢慢養成此習慣,自己覺得適當時機時再增加到每天兩個、三個…伏地挺身。這樣長久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肌力和自信心都在增強,而這些是外人看不到的。
技能學習 & 微習慣
亞洲各國都注重升學。從小父母告知學外國語文的重要,求學過程中也不斷地碎碎念。很多過來人分享與其每週讀一次3小時英文或日文,不如每天讀各30分鐘但一周至少5天。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持續,但經由長時間(幾年)持續地累積下來,在比耐力的競賽中後面會有巨大的效果顯現。這些細微的枝節習慣常為外人所忽視,也不敢相信這樣微習慣累積所產生的巨大結果,更重要的跟著去做堅持的毅力。
對於學生來說,成為學霸也是從每一件小事的成功開始,逐步累積無數次的小成功,形成巨大的自信和好結果。這都讓我們看到複利的威力,也如同很多心靈領域書籍像是《原子習慣》所提到的道理一樣。這些方法對我們生活、做事和讀書上都有看似細微卻巨大改變的激勵作用。在假設會持續成長的狀態下,那些看似微小的改變,都可能導致不可思議的成果。其實,同樣的觀念若能接受套用在投資上,一樣可以學習/體會到財富的累積有其相似的邏輯道理。
複利的隱形關鍵-時間
之前文章我們提到,投資理財不能過於急躁與賭徒心態的魯莽決定。一好的投資不一定是要追求最高的回報利潤,因為獲得最高的利潤往往是偶然的一事件,都少含有運氣成分在內且難以保證未來可穩重複出現。一個真正好的投資應該是尋求報酬績效不錯、穩定可持續的同樣報酬,這樣才能在長期內實現穩定的收益,這也就是「複利」發揮所在。
華倫·巴菲特之所以能夠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眾人分析往往著重於他對才會的專精、財報精闢的見解、洞悉市場未來的成長、異於他人選股的技巧、可預見市場的繁枯…等。其實,除前述外還有一隱藏的關鍵原因是在於他從十幾歲就已經開始投資(較一般人30+歲才開始早已成功踏出好幾步),並且他有好好活著維持健康身體,然後就這樣再繼續持續投資超過70年以上。這一看似普通的事實,他的財富是經由長時間累積於投資但很少人去特別提出。 (註: 華倫·巴菲特有以95%上的財產是他歲以後50歲以後累積的,有99%以上的財產是他65歲以後所累積的[3]。這就是複利發揮威力的結果。)
歸結一下,巴菲特成功的秘訣固然在於有精準的眼光與投資賺錢的技能外,別忘了還有真的超出一般人很長時間不斷投入與持續待在股市中的事實,才成就出他今天的傲人財富。
線型 vs 指數型 思考
複利的可怕威力常被人們忽視,因為我們都習慣於直線式的思考,而複利效應所呈現的卻是指數型增長;也就是類似一長尾形增長。開始時增長緩慢,但隨著時間推移,到後面同一時段所增長速度會急劇上升(遠超過前面同一時間的增長),形成指數型突狀的增長。而我們在追尋急切致富的心態與直線(譬如:1+1+1= 3)思考的計算與解決問題觀念下,不想看到遠方的結果因為那太久了(還要20~年啊,不想再聽下去了! 好,那就算是,也離我現在很遠ㄟ…)。因此,大多數人很自然地在潛意識裡就忽略了這種指數效應的威力。
線性模型與指數模型的成長,剛開始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從成長曲線的角度來看(如圖1所示)[4],線性模型的成長是一條直線;指數模型的成長是一條曲線,而隨著時間的演進,兩條線的差距會越來越遠,到後來顯示出巨大的差異。

複利的威力
複利,它的指數型成長特性會隨著時間延長會產生倍增效果。它到後面的結果就如同原子彈一般的強大到讓人不敢相信。這種特質往往違反了我們人類天生的直線型的線性思維模式。戴倫‧哈迪[5]指出,「指數成長」即是這些微小的改變,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以及再投入,終將產生強大的「複利效應」。而這種複利效益也被愛因斯坦(Einstein)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投資致富路上的無奈
同樣的觀念用在投資上。但複利這種違反人類直覺思考的特質,不容易被一般散戶們重視、打心裡也不願相信、不想等待那麼久…等因素,而容易被眾多投資人們反射性地忽視它的重要性。這對我們不斷建議一般投資人請建立好自己的資產配置,購買指數型ETF、長期持有、持續買進、逢低加碼,接著不要因為股的波動而做進出的買賣動作,只要在投資大盤指數成長的路上耐心等待(你說耍廢也可)就好。對,就是等!要有耐心!但也許就是這些特點,要等待、甚麼事也不用作、等的前面幾年績效(跟其他主動型的ETF/個股)真的也普普差異不大,….,所以,在過程中坐不住而離開致富大道的投資者比比皆是。
我們設身處地了解,也不能責怪他人有盡全力去學習投資技巧和做實際的買賣下,試圖賺取最高的投資報酬回饋。直覺看來這是大眾所認為最佳的致富之道。然而,真正高明的投資方法並不是要一次性賺到最高的報酬,因為那通常無法再次重複實現如此的高報酬回饋。我們認為好的投資致富方法,是能夠賺到不錯的報酬在長時間內可不斷重複執行並都獲得穩定不錯的相似報酬。如此一來,讓我們可以利用複利效應在指數化投資路上堅持到後期收穫到巨大成果。
[1]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A7%E5%86%B0%E6%9C%9F
[2] 改變世界,從整理床鋪開始 (美國 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 演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7AS898BMZE
[3] 《致富心態》。 摩根豪瑟, 2021,天下文化。
[4] 線性思維與指數思維,https://medium.com/marketingdatascience/%E7%B7%9A%E6%80%A7%E6%80%9D%E7%B6%AD%E8%88%87%E6%8C%87%E6%95%B8%E6%80%9D%E7%B6%AD-41d84f572e32
[5] 戴倫‧哈迪。《複利效應》。 (2022,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