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財富並不代表能長期擁有財富。要長期富有,除了要有賺錢的技能外,更必須懂得如何守財。能夠賺錢致富是一種能力,但能夠守住財富卻又是另一種能力。許多能多人 (華爾街的金融大大亨、各大企業集團的高管、菁英人士、草莽接地氣的創業家…等)有致富的技能,但是要能做到守住財富的人卻不多。想要守財基本上要能做到兩點:生活上要節儉和心態上要隨時心懷畏懼與謹慎。這與前向會賺錢致富可說是兩條平行的觀念思維[1]。
節儉大家較易懂。就是生活上要注意花費,支出前先有意識的評估一下是需要還是想要。不是必須的花費則不出錢,這時口袋/存摺的錢就逐漸累積下來;生活的收入一直增加十,生活的水平與花費一直持平,讓自己每月定期存下來的金額隨薪水的增加而增加。不要隨著收入增加就提升生活的水平(那將使增加的薪水用來支付新增的支出),要保持簡約的生活。古話有云:小富由勤,大富由儉。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而畏懼與謹慎是在已擁有財富(尤其有公司高資產者)後,則是要隨時保持警覺,注意外在市場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永遠保持低調與謹慎的心,懷著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與商業失敗的警惕去面對每日的挑戰。在自己腦海與公司文化裡,告知過去的成功模式未必適用於明日。所以不能假設昨天的成功沒事,理所當然可以延續運用到今天的專案或明天的新挑戰。隨時有著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的警惕心來面對各種可能的挑戰。譬如:一個小客服傳來客戶的某一反應,某一位第一線員工傳遞回來的感受、世界另一端最新科技的發展、市場內競爭對手們的覆滅與興起、外在政府法規/稅率,地緣政治/海外分公司設置發展…等,我們都要以誠惶誠恐的心去小心面對每一事件(每一挑戰)。總之,我們要保持警惕不能驕傲自滿,以免未來有可能會快速失去財富(古今中外的商業歷史知名企業的興衰-屢見不鮮)。獲得財富-創業維艱
要致富常常需要像英雄一樣勇敢具有冒險精神。這種冒險有點像賭博的性質走在灰色地帶。在創業的過程中財富狀況可能會有高低起伏。可能幾年內賺很多錢、沒多久後很快破產但幾年後又重新站起來。這種精神就是一旦看到有機會就要勇敢去嘗試,不怕東怕西、猶豫不覺、不選擇待在舒適圈裡。同時,闖蕩過程中內心就一直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會有錢的,長久時間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這種永不服輸、越挫越勇的精神讓我們容易獲得財富。
長期富有-守成更難
在獲得財富後如果想要長期擁有財富,就必須要能守住財富。這往往與創業時的勇猛角色相反或是互補,此時需要謙虛低調保持警惕。了解到如果不小心的過度自信與支出,可能會失去多年累積的財富。所以,我們要謹慎生活,明白過去的成功有一部分來自當時外在時空環境與機運,管理模式也不要完全依賴過去的營運模式與經驗。一般傳承企業家不容易的一點就是,要承認過去成功的的方法未必能適用在未來的挑戰也無法保證再次成功。
看美國標普500與台灣的知名(前50大或前100大)集團企業,30年風水輪流轉;這些大企業平均每10年左右就有近一半會遭到淘汰除名。因此,賺到錢是當然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是,之後要能守住財富則更顯重要。「創業維艱,守成更難」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譬如,對於有新的要準備投入的事業,要想清楚光鮮的獲利所需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將原有的全部資產投入。決定前先有意識地評估是否值得投入、思考在資產全部傾覆情況下所帶來的風險而非只著眼在可能成功的高報酬。這需要仔細思考! 相對的,我們也可以把錢和財富放在長期看來每年有平均穩定報酬的地方;比如股市(大盤指數),擺著讓它持續增長。這樣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會在時間長河的後期帶來巨大的回報。我們每人都須認知與具備這種守財的能力及重要性,要不惜一切代價去避免讓自己多年累積已擁有的財富被可能一夕消失/毀滅;譬如,避免因為一個決策讓整個財富(個人與公司)一夕之間歸零甚至負債。譬如:若是冒險用槓案操作金融商品,忽然遇到市場先生(股市漲跌)的翻臉無情,很可能立馬將自己原有的一切拿走,此種情境你是否熟悉,都曾在你我周遭到處出現、一再重複。
先,活下去 - 才有機會,才有希望
在已有基礎後,最重要的是在未來漫長的考驗裡,要讓自己和公司/組織先能夠長久生存下來、堅持下去,要有撐下來/先活過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會讓同一產業內不同企業間長時間下拉開彼此間的差異。我們應以此種先要活下來與堅持下去的策略,用於往後的經營與投資再發展組織或開拓新事業。唯有在經濟景氣與不景氣重複出現的幾十年甚至百年內,都能夠先活下來並堅持下去通過市場考驗後,才能享受之後的成長並獲得好報酬。
這就如將資產投入到股市中在長時間的堅持與耐力等待回報。例如購買指數型ETF跟著股市長期向上成長的趨勢,才能真正發揮時間的複利效應。這就像種樹,一兩年或三五年內看不出有特別顯著成果,但十年後樹木開始成長就展開差距,在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後可能會變成參天大樹,甚至形成一片森林。要能獲得這樣的成果,需要在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間,經歷不可預測的各種嚴峻挑戰(天災、人禍、戰爭、氣候…)和經濟景氣的高低起伏。無論是個人的職業生涯還是公司的經營管理,都會面臨好幾次大起大落和經濟不景氣的考驗。但仍是那句老話-先要撐過去/活下來,撐得夠久之後,等待複利與好運的降臨成果的顯現,那最後的報酬就會是你的。
為了能達成生存下來(撐得過去),所需具備的條件:
手上,永遠有現金 - 這非常重要
我們之前文章已提過,若要獲得複利成果是需要長時間持續穩定的報酬,在股市大起大落中都持續留在股市,等待每年平均的持續上漲,最終後期享受到複利的指數型巨大效果。複利並不依賴一次性的巨額豐厚回報,而是需要長時間內都能有持續穩定的年度回報率。尤其在經濟動盪和股市低迷時期,我們內心是平靜、底定並堅持讓股票持續待在市場中,以讓時間的效果發揮最終達到巨大的複利效果。
因此,當我們希望資產是留在股市中長期獲利並形成複利效果時,我們必須在任何經濟高低起伏狀況下都能持續地持有不賣(此處指指數型ETF而非個股或只動式ETF)。也就是不論是股市高漲(牛市)還是經濟不景氣股市低迷(熊市),我們都應確保長期持有股票並安然待在市場中,以便長期時間形成複利巨大的效果。
為此,我們個人生活上的需要和公司組織營業需求支出,一直都必須有確保手上有足夠的現金;不會因經濟低迷或股市下跌而被迫賣出股票。我們必須確保手上永遠有現金特別是在股市低迷時,這樣才能等待股市反轉帶來的歷史性反彈上漲的巨大報酬。錯過歷史性大漲的幾天會對整個股票資產的最終報酬產生巨大差異。
然而,要能夠做到有此底氣(無論在股市多頭或空頭時),手上須要保有足夠的現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市場上可能突然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翻轉波動。事實上,連巴菲特從2024年已陸續出脫不少股票,他手上始終持有大量的現金;已有許多金融專家分析這是因為他人生豐富的股市經驗,也許感受到股市可能要由多頭轉為空頭。事先準備使他在那種情況發生時,也不需要去賣掉股票來維持支出,只要撐過空頭市場、不賣出股票、大量逢低買進然後耐心等待股市反彈就可。
前面文章有提過(請參考: 如何準備退休後的被動收入?4%提領法則 & 順序風險),留在股市中的順序風險與最終報酬獲利有很大關係。在熊市時(不論個人或公司)一定要減少支出保住本金。在市場低潮時不賣股票並等待股市反彈時,這種策略所帶來的整體收益很可能遠超過我們在繁榮股市中選到飆股的報酬。
給自己較寬裕的空間,容忍意外與犯錯
進入職場的上班族都體會過,往往原定計劃趕不上外在突然干擾的變化。真實世界裡充滿了未知和突發事件這才是常態。因此,自己在制定致富計劃時,請給自己預留較為寬廣的空間與時間、較節省的支出預算。對預定要達成致富標準(譬如:目標數字與時間表)給予較多的彈性。(請參考所發表的相關文章: 投資路上的意外事件,要如何面對與準備?)
基本上就是,不要過於追求最佳理想回報與最快速達標的時間進度。例如,如果在自己規劃的致富路上所預定的目標是年報酬率10%,但若有一年實際只有達到7%也應在已有準備的情況下仍該感到滿意。這樣可以讓我們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心情平靜、滿足也更容易生存下來。適當地稍寬與容忍錯誤的標準,才能在面對外在變化時仍有機會從容地去達成目標。(快樂是自己選擇與創造的,最主要是心態要能自己掌握。漫漫投資路上,用較為寬鬆的要求與較大容忍空間建立出有彈性的標準,容易給人內心快樂與身體健康。)
保持樂觀、謙卑、不自負
通往致富並保有財富之路是條漫漫長路,且路上有許多的坑洞、陷阱和挑戰。過程中許許多多小的障礙結果往往都是令人沮喪的。然而,我們心裡與信念必須保持樂觀,因為股市長期來看是由左下往右上持續的上漲,這對我們而言是,只要是一直留在此道路上就是一條通往有利之路。
儘管短期內我們每人都會遇到挑戰、失敗、沮喪,但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以樂觀心態持續前進,不因短暫的不如意事件而沮喪或喪失信心(離開股市)。同時,我們需保持謙卑和低調,更切忌自以為已有許多股市操盤經驗與學識就能做出精準預測。股市短期內變幻莫測,所以無人能做出漲或跌的預測。我們人人對市場先生(Mr. Market)都應心懷敬畏之心,不因自身學識、經歷或才能而驕傲自滿。多少過往的股市大亨、華爾街菁英、股市分析師、股票網紅名嘴…等,不都是在無情股海中翻覆吞滅。
總言之,要能做到守住財富路程中撐下去除了保持現金流之外,我們還需要維持簡約生活、靈活的計畫和多元收入來源、更多可容忍的犯錯空間,並讓自己更擁有更多彈性。同時,我們應隨時警惕股市的高低起伏,不靠天賦或自認為的聰明來掌握或預測股市,避免驕傲與自負。這樣才能在通往致富的道路上累積財富、擁有財富並在這條道路上穩步前行。
[1] 致《致富心態》。 摩根豪瑟, 2021,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