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有兩位女人,雖然都蒙丈夫疼愛, 但都經歷了同一個生命難題── 她們都生不出孩子。
一位是《創世記》裡的拉結,是雅各深愛的妻子;
另一位是《撒母耳記》裡的哈拿,是以利加拿疼惜的妻子。
這兩個女人都在那個重男輕女、強調生育的時代, 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與羞辱。 但她們的反應、選擇,卻帶來日後完全不同的結局。
拉結外表美麗,是丈夫最愛的那一位。 可惜她一直不能生育,看著姊姊利亞一胎接一胎地生,心裡非常痛苦, 甚至有一天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創30:1)
她的焦慮與執著爆發破表, 因為她把人生的價值和安全感, 全都押在「我一定要要有孩子」這件事上。
於是她開始想盡辦法自己掌控局面,把婢女交給丈夫生子, 後來還參與家庭裡的「生育競賽」, 因為想生兒子,竟願用「一晚的機會」跟利亞換風茄 (當時的愛情果,能幫助生育) 結果利亞與雅各同房, 竟又生第五個兒子。 你就看到拉結她不斷比較、拚命用計,卻越活越累。 最後他雖然蒙神顧念如願懷孕生了約瑟(創30:22), 卻在生第二胎便雅憫時難產而死(創36:18),留下的是遺憾與眼淚。
相反的,舊約先知撒母耳的母親—哈拿也不能生育, 也有競爭者(毘尼拿)刺激她,但她的反應很不同。 她不跟人爭論,也不怪罪丈夫, 而是走進聖殿,痛哭禱告,把心裡的痛向神傾倒。 她說:「萬軍之耶和華啊,求你顧念我…我必將他獻給你。」(撒上1:11)
哈拿沒有自己用計,而是選擇信靠神; 她沒有向人要答案,而是轉向神。 結果神記念她,不但讓她懷孕生下撒母耳, 她後來還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一樣面對環境的難題,為什麼兩個人走出兩條不同的路?
答案不在於「神愛誰多一點」, 而在於她們怎麼處理自己的痛苦。
拉結靠自己抓住幸福,結果抓不牢;
哈拿選擇交託,結果領受了更多。
現代的我們,雖然也是蒙愛,領受許多恩典, 卻也常活在「還缺一點什麼」的焦慮裡:
只要向誰一樣,有那樣工作、那樣伴侶、那樣孩子…我就會滿足快樂了。
但事實是: 你抓得越緊,心裡常常越空; 你比較越多,心裡反而越苦。
拉結讓我們看見:被愛,不等於有安全感;
哈拿提醒我們:在神面前哭泣,一切禱告交託給神,反而讓我們重新站起來。
願我們像哈拿一樣,不靠抓住什麼來證明自己, 而是學會在神面前傾心吐意,讓祂親自記念我們、成全我們。 因為神的記念,遠比自己的努力更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