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讓你一想到就牙癢癢?
他說過的那句話、做過的那件事,已經過了五年,甚至你已經忘了早餐吃什麼,但就是忘不了他那句「你這樣也太誇張了吧」。
不爽情緒有時候像一部老套的影集一樣,每晚八點準時重播,準時卻無力地無限循環。
其實你不孤單,我們每個人心中,大概都藏著一份「內心債務清單」,上面密密麻麻寫著:誰欠我一句道歉、誰誤會我、誰傷了我還一臉無辜。
但主耶穌教我們禱告時這樣說: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12)
你可能想問:「主啊,你這句話,是不是寫反了?應該是你先赦免我,我才勉強去原諒那個人吧?」 可惜沒有。耶穌的意思就是這麼直接——
你怎麼饒恕別人,就決定了你怎麼經歷神的赦免。
這句話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一個深刻的真理:
饒恕,是一條走向自由的路,而你自己,是第一個得釋放的人。
饒恕不是「算了」,是「看見了」
「債」這個字在聖經中不只是金錢,它象徵著我們對神的虧欠——也就是「罪」。我們每天的言語、思想、選擇,不知不覺地就積了不少「屬靈卡債」。但神怎麼做?祂不是簡單地說「沒關係啦」,而是讓耶穌付上生命的代價,替我們還清這筆帳。
既然我們這麼被赦免了,怎麼能轉過頭去,對別人那一點點傷害斤斤計較呢?
你可能會說:「但我是真的被傷得很深啊!」 我懂。
饒恕從來不是說「這沒什麼」,而是說:「我選擇不再讓這件事控制我。」
真正的饒恕,是看見傷害的真實、流過眼淚之後,仍選擇相信:神的醫治比人的傷害更大。
饒恕不是壓下去,而是交出去
有一次,有個姊妹跟我說:「我天天禱告說我原諒他,但每次一禱告完就想摔杯子。」
我忍不住笑出來,卻也理解她的矛盾。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饒恕就是裝沒事,但其實心裡早就開了苦毒小火鍋,邊滾邊怒。
耶穌不是叫我們壓抑情緒,而是邀請我們把那個「審判權」交還給神。
不是放過那個人,是放手不自己報復。
我們不需要把對方變好才能饒恕他,因為饒恕的出發點從來不是「對方是否值得」,而是「我是否願意被神釋放」。
饒恕是你打開牢門,但走出來的,是你自己。
饒恕是放過對方,也是放過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不饒恕,就像每天喝毒藥,卻希望對方痛苦。」
事實是,對方有時根本不知道你在氣他,或者早已move on;你卻還在心裡跟他打一場永無止盡的辯論賽。
耶穌知道我們有多難饒恕,所以祂沒有只說一句「你要饒恕」,祂是活出饒恕的榜樣:
當兵丁嘲笑祂、鞭打祂、釘祂在十字架上時,祂還能說: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這句話不是祂一時感性,而是祂選擇信靠天父的公義,把所有的不平交給神審判。
你知道嗎?選擇饒恕不是軟弱,而是成熟。不是放棄正義,而是相信神自己就是公義的源頭。
真正強大的人,是懂得饒恕的人。
饒恕,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
或許你會說:「我知道要饒恕,可是我做不到。」
沒關係,神不要求你自己去撐起這個重擔。你可以從一句簡單的禱告開始:
「主啊,我真的很難饒恕,但我願意學習,求你給我力量。」
你不需要等到「感覺好」才開始饒恕,你只需要「願意開始」,聖靈會帶你走完這條路。
記得,饒恕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選擇。今天你放下了,明天可能又想撿回來;這時候,不要自責,而是再次對神說:「我再一次選擇交給你。」
讓愛大過傷害
親愛的你,若你已經累了,不想再被過去牽制、不想再用憤怒拖垮自己——那麼,請學會用對的方法來饒恕人。不是裝沒事,不是否定傷痛,而是交給那位愛你、也理解你的神。
饒恕不是情緒的選擇,是信心的選擇。
選擇放手,是為了握住更大的自由與祝福。
放下那筆債吧,神會為你收帳,而你,將會越來越輕省,越來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