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要那麼嚴酷,好嗎? 合理就好!

M導-avatar-img
發佈於學習人生-財商知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生而為人,我們是有理智情感兩面同時存在的。有時候,嚴格按照完全理性規定去做事讓人既不舒服也難以持久。相反,若適度改為合理(符合人性)的要求將更容易讓我們長期堅持去做,這樣容易在逐漸維持中養成習慣也培養出耐力;這是做事情成功的必要條件,也適用在財務投資的領域

長期堅持的動力:合理性

對一事情在設定標準時,我們希望它是合理的這樣才實際可實行,也比較容易達到目標。合理的要求下,讓我們更有機會長期堅持;只要堅持就有機會成功。因此,在做出財務理財的投資決定時,我們要考慮的是人的因素和日常生活的變數下的合理而非完全理性。不要只依賴電腦中的Excel(完全理智和理性下)來找出最理想的投資策略(那可以作為一個理想的參考值但前提是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而是要找到一個讓自己可以安心睡著覺並且能夠實際生活持續下去的方法。這才是我們理想投資策略的標準。也就是這樣所訂出來的執行要求與方式等,將會更有人性與執行力。這觀點的認知在投資理財中也很重要。

做任何事情時,我們常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這樣才能持之以恆。這種耐力和堅持對於成功至關重要。在財務策略中這一點尤為重要,即必須長期留在股市才能獲利。實證上我們回顧美國股市的歷史,單日賺錢的機會大約是50%,一年內賺錢的機會是68%,十年內則是88%,而二十年內賺錢的機會達到100%。這意味著,只要你留在市場上時間越長賺錢的機會就越大。超過二十年,你幾乎一定賺錢[1]。若按照「72法則」計算你的股本獲利翻倍時間法,則台股以每年9%年報酬率,則獲利預計8年翻一倍(72除以9等於8);美國每年平均11%年報酬率,則獲利約7年翻一倍(72除以11不到7)。因此,你只要20年留在股市內(不論美股或是台股)你都將會翻滾到5倍以上的獲利。唯一前提要點是要購買指數型ETF(台股0050或美股SPY/VOO)並留在股票市場超過20年。

完全的理性-不適用

在財務領域中,往往出現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就是在技術上/理論上完全正確的策略,但是在現實世界中可能並不合理,無法執行。例如,有教授建議年輕人可以提高槓桿比例來存錢(譬如:投入股市兩塊錢中有一塊錢是用融資借貸來的),依據的理論是認為年輕時承擔較高風險是可行的。然而,如果年輕人使用槓桿操作時不幸股票市場下跌了50%,他們頃刻間將會變得一無所有(因原自有資金僅佔有50%)。

這些研究學者並認為即使是這樣在散盡家財後,只要年輕人繼續振作、堅信並持續以50%的高槓桿投入股市,長期下來看還是會能成為有錢人。但實際上,沒有人(或又有幾人)能在自己多年努力的退休賬戶一夕歸零後,仍然繼續借錢進行高槓桿操作持續下去(會面臨自己內心的審問: 受到教訓還不嗎?)。大多數人很可能會選擇退出市場尋找其他選項;而最可貴的是若要重頭再起時,卻已浪費了幾年投資上的寶貴時間。

分散投資

對於選單一各股的投資者來說,當你選擇一家你看好的公司時,你發覺你會熱愛這家公司,包括它的使命、產品、團隊和技術。當公司處於低潮時,你會覺得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這種情感可能讓你淡化公司的壞消息,並且讓自己繼續持有這家的股票。而在選擇股票時,許多人又比較容易偏好購買本國股票,這就是所謂的「本國偏誤」理論。由於沒有語言、文化障礙、在地訊息接收較快等因素,人們認為更能掌握本國公司的信息。然而這並不是理性的做法。我們應該也要考慮投資那些我們熟悉並信任的外國公司。例如,美國S&P500中的一些世界級的大公司如麥當勞、可口可樂和嬌生,它們的產品早已圍繞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我們需要反思投資上是否應該僅專注於本國企業? 也不妨思考做分散投資(於世界)以避免因本國偏誤而錯失其他優秀的投資機會。

合理就好,不須完美一致

投資策略應該依照合情合理而非冷靜百分之百理性來做判斷。許多主張指數型ETF的支持者,本身偶爾也會購買少量個股作投資。當被問及原因時通常是因為他們忍不住想要嘗試,喜歡玩點股票(小賭怡情也許就是這時候)。因此,他們並非將全部資金全都投入指數型大盤ETF,而是偶爾購買一、兩個單一個股(佔其投資的少量資金),作為個人興趣或好奇心的一種測試/調適(有人就是是買極少量的比特幣,以了解其特性、趨勢...)。譬如,即使是先鋒集團創辦人約翰·伯格,一生推廣低成本的被動指數型ETF,但他仍然投資部分資金到兒子創辦的高額手續費的避險基金中。當被問及原因時他解釋說這只是為了自己家人做一些事情。我們的生活本就充滿情感和互動的溫度,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理性的冷酷,就像沒有生命的機器一樣。

在財務投資領域也是如此。投資人的行為決策一生中往往鮮少始終如一。因此,我們在投資世界裡,每個投資人多少都會遇到表裡不一的情況。我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並允許自己偶爾小玩一把,因為人生應該走在合理的道路上(讓自己快樂與睡得著)而非完全理性的道路上,才能走的久又充滿彩色風景。路途上只要決定是自己能承擔得起風險,也讓自己晚上能安心睡覺並維持家庭的溫暖、好友的友誼關係。這樣生活在你認為合理的投資決策下,生活不也愜意!

 

 



[1] 致《致富心態》。 摩根豪瑟, 2021,天下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學筆記
0會員
55內容數
在人生路上學習 投資理財與成長智慧。一起邁向成功與幸福有感的生活。
慢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要存到錢不一定是高收入,而是要在收入增加時不提高生活花費保持原先簡約的生活,就能有比過去更多的錢留下來(更高的儲蓄率)並持續地投入股市大盤(指數型ETF)。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是維持低調、沉默的普通的上班族平常節約度日與正確投資,在經過三十年時空局勢後大為翻轉,複利的威力會讓財富大幅增加超出自己的預期。
Thumbnail
2025/08/02
要存到錢不一定是高收入,而是要在收入增加時不提高生活花費保持原先簡約的生活,就能有比過去更多的錢留下來(更高的儲蓄率)並持續地投入股市大盤(指數型ETF)。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是維持低調、沉默的普通的上班族平常節約度日與正確投資,在經過三十年時空局勢後大為翻轉,複利的威力會讓財富大幅增加超出自己的預期。
Thumbnail
2025/07/31
有錢後可以讓自己選擇做自己,有底氣、有選擇也會間接帶動起自己的幸福感。想要快樂、不煩惱的人生,是需要讓自己成為有錢與有財富的人,在生活上花費做到只支出屬於自己所擁有的資產內並且維持低調與簡約。這讓我們學習知道,要做到富有而快樂背後真正的關鍵其實更要「學會克制」。
Thumbnail
2025/07/31
有錢後可以讓自己選擇做自己,有底氣、有選擇也會間接帶動起自己的幸福感。想要快樂、不煩惱的人生,是需要讓自己成為有錢與有財富的人,在生活上花費做到只支出屬於自己所擁有的資產內並且維持低調與簡約。這讓我們學習知道,要做到富有而快樂背後真正的關鍵其實更要「學會克制」。
Thumbnail
2025/07/30
在找出大賣產品路上不需要去預測哪個會新創/專案會成功,只要不斷努力試行若失敗就繼續下一個案子,在時間長河下耐心等,直到少數成功的明星產品(或股海中的新興飆股)勝出,然後獲得絕大多數的報酬。少數幾個大賣的產品所獲報酬足以支付過去的一連串的失敗成本。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在逆境中成長的方法-長尾效應」。
Thumbnail
2025/07/30
在找出大賣產品路上不需要去預測哪個會新創/專案會成功,只要不斷努力試行若失敗就繼續下一個案子,在時間長河下耐心等,直到少數成功的明星產品(或股海中的新興飆股)勝出,然後獲得絕大多數的報酬。少數幾個大賣的產品所獲報酬足以支付過去的一連串的失敗成本。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在逆境中成長的方法-長尾效應」。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