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路上的意外事件,要如何面對與準備?手握現金&預留犯錯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糟糕情況下的意外發生-禍不單行

在我們的歷史和生活中,經常看到敘述規畫完美且認為按這計劃進行的未來美好。然而,這些美好的構想是否過於理想、緊湊和誇大呢?我們是否忽略了那些未預料或不曾想到過意外事件、過去歷史資料上從未有過的破紀錄衝擊和損失?並且在認為夠壞的情況下還會有想不到的意外發生。

 當我們設想會有最壞的情況發生時但往往實際發生的最壞情況可能比這更糟糕,這時候在這種情況的我們是否仍然能夠生存下去? (撐過來/活下去—參考我之前文章《要會賺錢,更要能守財:長期擁有財富的關鍵-守財能力》) 面對此種問題境遇時,該如何應對? 此時我們是否已有準備事先預留犯錯的空間(保留了一個讓自己可喘息的安全屋)? 好讓自己能夠撐過去、活過來,甚至有資源再戰一回?

 無法預測的市場先生

在人生道路上如此在股市中,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短期、中期或長期的漲跌,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意外事件發生。面對市場先生反覆無常的性情,我們除了要對市場保持謙卑。隨時做好自己最壞打算之外的意外發生;也要給自己預留犯錯的空間,以應對極端和超出預期的惡劣情況,是讓自己能從容應對、自在與淡定的基礎。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我們需要手握現金繞我們足以承受當壞運、糟糕情況來臨時的後果。可以應付自己的生活支出使得在股市低迷時不須賣出股票手中仍有資金可逢低加碼。在平時(有工作收入)以定期定額持續投入股市,內心告知自己至少要能撐過一個經濟循環(尤其是一個熊市下殺、低谷盤整與反轉的過程)仍留在股市裡,撐住、不出場也不中斷持續扣款與逢低加碼,讓自己從中體會到一次財富重分配、快速增長與時間複利回饋報酬的寶貴經驗

 謙卑與手握現金的重要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確保自己手上有足夠的現金以應對任何突發、不利的變化狀況發生,並讓自己在意外發生後仍然有再戰的資源和東山再起的機會。因此,我們時時在心裡上要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因為事實上,往往糟糕和不確定的事情發生當下也會有意外跟著來(所謂”禍不單行”也許就是這道理)。

 因此,我們內心要時時保持謙卑,更不要以為每件事都會按自己預想的計劃進行,也不要認為未來所有事情都會如自己預估方向的發展。我們可以把財經大師班傑明·格拉漢所提出的「安全邊際」觀念,看成是為自己「預留犯錯空間」或「預留一間給自己喘息的安全屋」。這樣,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來臨時我們已事先做好了準備。

 預留犯錯空間

葛拉漢的安全邊際[1]建議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留有犯錯和容忍空間以接受各種可能狀況,甚至讓預測(各種狀況)都變得不需要。做到讓多種不同的結果都可接受,這才是能夠讓自己未來向前邁進的聰明做法。然而,大家常常低估了「預留犯錯空間」的重要性,是然而世上幾乎每件涉及金錢的事情(當然包括股市與投資理財)都應該有這樣的需要。

 預留犯錯空間的重要性也可用於我們生活上。譬如,當別人買了一個二手屋並計劃進行室內裝潢時,常預估此房子的裝潢預算會超出屋主原定金額(也許兩到三成),因此往往好心建議屋主要預留額外費用才夠。但當他們自己面對同樣情況(自己買了一間二手屋準備做室內裝潢整修時),總認為自己編列的預算是足夠並能按計劃完成。然而,最後現實往往不如預期的且實際支出也超出。

 為何不願意預留犯錯空間?

我們一般人往往不願意預留犯錯空間。因為,我們自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若有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沒設想到的意外事件,我們會感覺很不舒服。當然,這也讓我們感覺不好意思、沒面子而難以接受。其次,當我們預估的觀點正確卻因為預留犯錯空間而沒能採取行動,到最終會讓我們受到傷害因為沒有享受到原應有的利益。

 預留犯錯空間的觀念與做法也常被視為保守作法,是過於避險和不願承擔風險的象徵而這通常被認為是不願承擔風險或是缺乏自信的人才會那樣做。然而,事實證明如果善用這種方法在長期時間下的結果可能截然不同。預留犯錯空間可以讓我們,能夠讓我們承受各種未預料到的意外事件之後果,提高忍耐力與堅持以等待到好運的降臨(譬如:股市V型反彈可能創造上漲幅度的前幾名歷史紀錄,而短期大幅獲利的機會往往不常發生),最終能獲利並從谷底中翻身。

 譬如實務上,當出現股市危機時預留犯錯空間做法是一部分依靠我們已準備的策略 (在手上留有足夠的現金)撐過去;同時也採取忍痛策略,對手上已有的股票(即使股票的帳面有損失)仍堅持留在股市並持續持有(Buy and Hold),這樣做就比那些賠光錢或被迫出場的人享有優勢。之後當股市反彈時就能獲得更大的獲利空間。手上有現金提供了預留犯錯空間的底氣讓我們能堅持更久。這是一個看似保守、低調、容易被人忽略但卻重要的觀念和做法。

 預留犯錯空間的好處

預留犯錯空間觀念得實踐者,股神巴菲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曾在股東會上常提到他的波克夏公司總是持有超過公司經營所需求的現金。事實上自2024年上半年起,巴菲特就持續增加手上現金,到2025年下半言起以手握超過3400億美元現金。他認為,擁有大量現金就是能給自己有寬大的預留犯錯空間,隨時準備好避免因股市意外而無法應對,甚至可以慎低迷時撿到便宜又好的機會。當然,他希望能保留了大量現金讓自己每天安穩入睡。

 我們台灣屬於淺碟式的市場經濟(外貿導向為主,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許多長一輩經營公司者也習慣手握大量現金,對較有創意想法/大膽作法傾向持保留態度。觀念上因為現金為王,也因人生有經歷數次經濟大起伏告訴他們當在經濟不景氣或國際動盪時,公司要能先存活下來此時有足夠現金撐過去是最重要的。

 理智與情感的衝突

公司之外,對個人投資者來說的投資理財做預留犯錯空間準備時要先考慮幾點。首先心理上我們要省思所能承受股市波動風險為多少?譬如,遇到熊市時手上資產/股市暴跌30%以上,這時我們是否能撐住?不只心理上尤其是我們要面臨生活中實際現金流的帳單支付。也許,此時你在理智面可能有一種看法(這是在預計之中或比預料中更慘一些)但可以撐得住,也知道只要撐過去後面的順境就是你的,但人類情感/心裡面的感受卻是另一面。當帳面價值跌30%甚至腰斬展到50%時,內心衝擊達到過去沒有面臨過的臨界點(人往往高估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也低估自己的不理性與脆弱性)。

 此時,我們可能理智上要求也了解要撐住,但生活上(每天、每週、每月)面對配偶或親人們他們也面臨許多經濟消費的降低開始對你抱怨,使你漸漸開始信心開始動搖、懷疑自己的理念、再繼續下去是否會危及親人們的未來人生。理性上可以容忍的範圍與情感上親人們可以忍受的實際範圍,兩者在內心裡上演拉鋸(也考驗你當初是否有準備及準備多大的預留犯錯空間)。而往往對一般散戶大眾,這時情感面的感受(恐懼、不確定、沒信心、身邊的冷言諷刺、網路瀰漫的悲觀訊息…)可能迫使我們做出不理性的決策而在谷底賣出股票,非按照著先前自己理性的規劃。

 為了讓我們能夠撐過經濟低潮避免在經濟不景氣最嚴重時賣出股票,最好的方法是在降低未來預期的報酬(給自己多留一些餘地)。這觀念並不是一門精確算數的科學而是一門關於人性感受的藝術。基本作法上把每年預期的報酬(大幅)降低。例如,如果我們心裡準備股市未來的報酬會比過去平均收益預估降到3成。這樣當股市真的下降30%時,我們已經有了實質上和心理上的準備。把預期的目標降低就容易感到幸福。要長期能享受好報酬就是先心理與預估時降低獲利目標(譬如:年報酬率)是關鍵。這樣我們就不會被股市的波動驚嚇到。自己晚上也能安穩入睡並有信心可以撐過這一事件衝擊。

 不考慮會傾家蕩產的樂觀賭注

另外,在準備預留犯錯空間時,我們也要有一觀念就是應該避免過分樂觀下而去承擔任何可能的毀滅性風險,即使是有極高回報。譬如,有一專案預估回報相當高也很有遠景,但是若有1%的機率可能會讓我們已有的資產全部賠掉輸光,那麼無論其他99%的誘因有多麼吸引人我們都不應去冒險。譬如:無論是應用高槓桿操作金融商品或是只看到高回報率而拿身家財產賭上去,都容易遭受到不可知的意外事件來臨,此時會讓自己傾家蕩產。之後,當時運反轉來臨時也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譬如,在2008年靠借貸買多棟房子操作房地產在金融海嘯來臨時被迫斷頭殺出並讓自己被覆龐大債,不景氣過後想要再買回自己的房子已無能力與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所以特別要注意認知到槓桿操作相當於走鋼索與惡魔打交道。槓桿操作指的是借錢進行金融操作,將風險推至可能徹底毀滅所擁有一切的可能,建議這種選項是千萬避免的。我們要確保自己能夠長時間持續下去,這樣才能讓承擔的風險得到回報。我們要認知要先能活下來才能成功。預留犯錯空間不僅是把我們能想到的可能發生的目標納入,也保護自己沒想像到的意外衝擊範圍。看起來,華倫·巴菲特最懂得避險。他時時準備了充足的現金和給自己很大的犯錯空間,包括未曾發生過的風險(不在過去紀錄裡)也在他的考量之內。在平日生活中一切照舊應無大礙的習慣裡但意外總會發生,而且往往在我們想像不到的時間發生(瘋狂的事情傷害最大也往往超乎自己想像)。

 預防意外發生的辦法

那怎麼辦呢(如何杜絕意外發生與損害呢)?白話說,就是我們需要準備好備援系統。讓事情不要只靠一條路才能通,只有一種解決方案沒有備案(就是要預防單點故障的情形發生)。任何可能壞掉的東西,我們都要避免只依賴一種解決方式。若是一旦出事我們還有備援系統隨時上場可以應對。

 個人理財上最大的罩門就是只依靠一份薪水來支應短期花費且完全沒有存款。這會讓我們忽略當意外來臨時(臨時被資遣)該怎麼渡過?這些意外都是我們事先無法預見、無法體會的經驗。之前提過就是自己手上要有足夠支撐一段時間的現金。而要有錢的前提是先要好好存錢。存錢其實根本不需要理由(之前文章提過)。我們先存到錢可避免財務上的各種意外衝擊並讓自己有底氣、有選擇彈性。手上存夠錢也就給自己預留夠大的犯錯空間,可應對那些無法預見甚至無法理解的意外事情發生。

 事實上,很少有財務計劃就只為所預估到或已知的風險做好準備就能在現實世界裡活下來(這就是為何經營公司或創業如此艱難)。我們經營公司或個人生活在世上也須要準備好的一項認知觀念就是在擬訂一個計劃時最重要的是當事情不按計劃走時要還能有計劃(譬如:有備援系統、有給自己可以喘息的預留空間、自己有撐過去的底氣可撐到事件過後時運翻轉時仍有東山再起的資源與機會)。

 



[1]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證券分析》和《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學筆記
0會員
54內容數
在人生路上學習 投資理財與成長智慧。一起邁向成功與幸福有感的生活。
慢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經濟學裡提到市場裡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股市特別好或特別差時進行調整,所以股市很少會長時間 (多頭或空頭) 趨勢一直保持不變。因此,我們不能依賴股市過去歷史的數據資料作為基礎來預測未來。
Thumbnail
2025/08/04
經濟學裡提到市場裡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股市特別好或特別差時進行調整,所以股市很少會長時間 (多頭或空頭) 趨勢一直保持不變。因此,我們不能依賴股市過去歷史的數據資料作為基礎來預測未來。
Thumbnail
2025/08/03
我們在投資世界裡,每個投資人多少都會遇到表裡不一的情況。我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並允許自己偶爾小玩一把,因為人生應該走在合理的道路上而非完全理性的道路上,才能走的久又充滿彩色風景。路途上只要決定是承擔得起風險,自己晚上能安心睡覺並維持家庭溫暖、好友友誼關係。這樣在你認為合理的投資決策下,生活不也愜意!
Thumbnail
2025/08/03
我們在投資世界裡,每個投資人多少都會遇到表裡不一的情況。我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並允許自己偶爾小玩一把,因為人生應該走在合理的道路上而非完全理性的道路上,才能走的久又充滿彩色風景。路途上只要決定是承擔得起風險,自己晚上能安心睡覺並維持家庭溫暖、好友友誼關係。這樣在你認為合理的投資決策下,生活不也愜意!
Thumbnail
2025/08/02
要存到錢不一定是高收入,而是要在收入增加時不提高生活花費保持原先簡約的生活,就能有比過去更多的錢留下來(更高的儲蓄率)並持續地投入股市大盤(指數型ETF)。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是維持低調、沉默的普通的上班族平常節約度日與正確投資,在經過三十年時空局勢後大為翻轉,複利的威力會讓財富大幅增加超出自己的預期。
Thumbnail
2025/08/02
要存到錢不一定是高收入,而是要在收入增加時不提高生活花費保持原先簡約的生活,就能有比過去更多的錢留下來(更高的儲蓄率)並持續地投入股市大盤(指數型ETF)。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是維持低調、沉默的普通的上班族平常節約度日與正確投資,在經過三十年時空局勢後大為翻轉,複利的威力會讓財富大幅增加超出自己的預期。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