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腳底黑貓】
該怎麼說呢?閱讀劉子新這九篇短篇小說時,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種專屬於年輕人的「哀愁」,那不是大鳴大放的苦痛,而是一種說不出、道不盡的「黏稠感」。就好像台灣的夏天,即使站著不動,汗水還是會從毛細孔悄悄滲出來,令人微微不適,卻也還能忍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彷彿也浸泡在這樣的氣味與溫度裡,一邊感到悶熱,一邊又不忍離開。
這些作品不像一般我們熟悉的小說,它們有故事的架構與情節,但讀來更像是一種介於散文與小說之間的純文學書寫。劉子新的文字裡湧動著許多關於自我認同的呢喃、以及對存在的懷疑與辯證。他筆下的角色總帶著一種渴望被看見、卻又害怕太過透明的矛盾情緒,情感含蓄,卻在字裡行間緩慢滲出,令人低迴。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瑪莉」。這篇故事圍繞著「追星」這個看似平凡的主題展開,卻在追星的大媽與年輕人之間,構築出一種奇異又真實的對照。兩人同樣迷戀著明星,卻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與情感狀態,彷彿隔著一層透明的紗彼此凝視。這樣的設定不僅有趣,也讓我反思追星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力,究竟我們是在追逐明星,還是在填補某種內在的空洞?
雖然是短篇小說集,但每一篇讀完後,我都需要停下來、沉澱一會兒,好讓自己從那些略帶迷霧的語句與情感中抽離。
劉子新的文字像是某種可以吸附情緒的黏性物質,讓人無法輕易翻頁,更無法迅速忘記。他寫的是當代年輕人最真實、也最曖昧的那一面,關於孤獨、逃避、愛與認同,有些東西不必說得太清楚,但我們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