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常問:盤中股價因漲跌觸發了技術指標,出現買賣條件時,該一開盤就動手,還是等9:30、10:30…,甚至收盤前再確認?究竟盤中什麼時候應該交易?
事實上,這沒有標準答案。我的經驗是有時候開盤稍微猶豫,就眼睜睜看它一路大漲;但也有時,衝動買進後,反而立刻拉回。那究竟什麼時候下單比較好?其實可以遵循幾個原則:
1️⃣ 訊號的把握度
趨勢、位階、型態、支撐、壓力、轉折等綜合分析後,如果你對訊號非常有把握,就可以越早出手。
2️⃣ 長短天期的差異
中長天期訊號(如跌破並下彎20日線)可早一點確認,盤中任何時間觸發就能出場。短天期訊號(如爆量長上影線或下影線)則適合觀察到收盤再確認,以免是假突破或假跌破。
3️⃣ 事先預期與盯盤
若預期可能出現關鍵買賣訊號,當天務必要多關心、多盯盤。
4️⃣ 分批出手
分批永遠是上策,但別超過 3 批,因為有效轉折通常不會超過 3 次。分批的策略可以在同一天執行,也能分到不同天完成。
5️⃣ 不必執著時間點
股票不是只漲跌一天,如果訊號不夠確定,可以隔天再動作。反之,如果非常有把握,即使訊號未完全成型,也能提前「偷跑」。
🔍 實務觀察
但以上只是原則,不是定律或是僵化的規定,最好的交易時間點,其實就是依照當下看到的變化做反應和決策。但多數個股的主力動作集中在開盤到9:30之前就會表態,這段時間價格最活潑;之後往往趨於平緩。所以我自己的交易,也多集中在這個黃金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