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魅力 ~ 了解散戶理財的盲點

M導-avatar-img
發佈於學習人生-財商知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虛構故事總是吸引人

做過銷售的都知道,當我們講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有精彩的內容與美好願景)總比冰冷的統計數據更能引人注意。為何虛構故事總是吸引人?因為它們會大幅影響我們思考金錢的方式,在經濟和財務投資領域更是如此而我們也常對自己故事來影響自己。事實上,(說出/嚮往)故事是經濟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既是推動經濟運行的燃料要角同時也可能是阻礙我們發揮創意能力的剎車。那麼在這個以故事為驅動的世界裡(人們都喜歡有情感的溫度),投資人在管理自己的資金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首先,要理解當人們試圖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時,但卻又面對有限的控制權和高風險的情境下,在這樣許多的無奈與無力時往往一則夠吸引人的虛構故事便應運而生滿足大家的渴望。這些虛構故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們能讓我們相信幾乎任何事情。而在有限資訊和高風險的情況下,這將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務決定。

故事需求的誘因

譬如:觀察我們周遭,你會發現許多股市名嘴實際上並沒有特別成功操作記錄或豐厚投資致富的家產。但他們仍能吸引觀眾,原因在於他們講述的故事激起了人們的僥倖心理。在他漫天口說得當下人們內心深處抱持著只要他說地其中有一支股票成為飆股就能讓人在短時間內致富改變生活。所以即使所說的預言成真的機率只有1%人們也願意聽他們在講些什麼,覺得這樣做並不瘋狂也沒什麼損失。事實上,國內不少人持續地買彩劵也是想著那千萬分之一不到的中獎機會,只因為那短暫的(賭運)決策有可能改變他的一生。事實上,我們內心深處有著一股按耐不住的想要(或可稱貪婪與生存的)慾望。

正因如此,我們容易相信虛構的故事,尤其在面臨有限控制權和高風險的情境時。特別是在投資理財方面,一但相信這些故事我們思考金錢的方式便開始受到影響。

美好故事的迷幻魔力

當投資人聽到一個美好的故事、一個美好願景或一句很棒的口號時,一旦選定並相信它,們就會相信這故事的想法與內容會願意花錢和心力去投資。譬如:如果我們期望某一支股票飆漲十倍並且也花錢投資下去,這時你就會與它(此股票)成為命運共同體。問題是,抱持這些觀點的人也堅信只要他們相信那它就是事實,更不願意承認會發生的機會很低(甚至不到1%),投資人會一直堅定他的信念與立場,那怕是實際上會發生的機率非常低。

例如,國內過去有新發行一支ETF號稱是採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來操作,此ETF募集資金期間導致全民瘋狂搶購(期間有人解定存甚至抵押房屋來購買這支ETF)。這些人堅信他們把終身積蓄投入其中一定會有所回報,即使機率低他們也不願降低自己的預期。他們認定一旦選定了這個美好的口號或策略ETF,他們就會期望它能上漲超過10倍而這樣的行為在經濟政策上可能引發相關的嚴重問題。

我堅信,我是對的~詐騙開始

更需要要注意的是身為投資人,最大的風險在於當我們一心相信某件事是真的時候,這會造成自己的預測範圍與現實之間大大脫節,沒有實際交集。這可能會引發可怕的後果,例如國際上的龐氏騙局和國內早期的宏源機構詐騙案都是如出一轍。

無論是國際龐氏騙局還是國內宏源案,這些公司通常由不知名的會計公司審核,更(百般不願)不透露如何達到高報酬的細節和來源。因此,龐氏騙局從全球最精明的投資人手中籌集了數十億美元,而國內宏源機構也從許多精明投資者那裡募集了數億台幣(在當時是很大的金錢數目)。

這兩個案例共同點在於它們都講了一個好故事,讓大家願意相信(甚至在初期給早期參與者高回報酬率的甜頭,好讓他們成為見證者來替詐騙公司拉更多新的受害者)。因此,避免受騙的方式是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分辨真正想要的與實際需要的差距,也不要因為吸引人的金融虛構故事而遭受損害。

預期糟糕,不如忽視

決策者往往容易成為被批評的對象(一般人也一樣)。因為我們通常不希望情況變得更糟、更痛苦,尤其在經濟下滑時。人們常對比預期更壞、更痛苦的狀況傾向不予理會也不去考慮。所以,我們往往不願意預測更壞、最壞的情況,但這樣會比說預期成長將放緩更糟糕。因此,對決策來說,要做出預期未來經濟將會衰退的決定是很困難的。

對大眾來說也好不到哪裡去。當我們預期事情變得更糟時,往往會忽略某些狀況而卻只關注我們想要接收的部分。此時若有一虛構又精彩的故事會很容易讓我們相信,進而根據故事內容來扭曲我們對股市經濟的看法,這曲解形成投資者錯誤的信念。這些虛構故事可能並不真實但大眾內心往往是如此希望並認為未來會如故事所說般地發生。

為了能避免上述情況一再發生,我們應該要了解到這些動人的虛構故事背後都有其強烈的動機與誘因,它們會影響我們對財務的目標和未來展望的決定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冷靜面對,同時在金融領域中永遠預留犯錯空間(參考前面文章《投資路上的意外事件,要如何面對與準備?》),以留給自己未來更多的彈性和選擇)。

散戶的視角

人們看待外在環境的視角是有限的且無法掌握全貌。在面對不理解的事物時,往往我們會根據自身所見的有限資訊和外表,編織出一套自認合理的解釋,來填補對外在世界所知有限及其運作的盲點。這樣的自我認知與解釋觀點在各年齡層都存在(不限於幼兒與青年)。

雖然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不完整,但從小我們就會養成透過自己目前所處世界的獨特觀點與經驗,想出一套自認合理說得通的邏輯作解釋來補足盲點與空白處。然而這種自我解釋對我們在各方面會導致許多的誤解。這些自我編織的故事與邏輯可能引發奇幻且不切實際的(財務獲利)目標,最終造成可怕的結果。

我們對市場的預測能力往往不佳(無論是預測衰退還是上漲),都沒有特別準確。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通常都是突然冒出來的且難以預料。根據長尾理論,這些無法預見的大事件往往決定了整體多數的結果。

傾向掌握風險

我們人類基於趨避的本能仍然希望能夠預測未來,因為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可以掌控的世界。因此,我們傾向尋求專家的意見,希望他們能告訴我們未來的走向以滿足我們對掌控未來的需求。這種需求並不是冷冰冰的數字分析能解決的而是一種情感上的渴望。控制的錯覺(情感上)比不確定的現實(殘酷的數字)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們會緊抓那些看似可以掌握結果的(精彩)故事。

由於市場預測整體上很難準確加上基於人類的本能,我們對於預測仍有巨大的需求,不管是媒體對政經趨勢還是財務顧問提供理財股市的預測。在這個看不見意外重大事件往往控制多數結果的世界裡,我們希望擁有一種預測未來的幻想。

大眾希望能夠對未來有所預測,並相信自己可以掌握未來。因此,他們願意聽取專家的意見,內心渴望得到一種掌控感,從而產生控制錯覺。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解釋,說出一個合理且合乎邏輯的故事,讓自己相信這就是事實。這用在投資理財方面對股市的錯誤(以偏概全)詮釋會帶來嚴重可怕的後果。

科技始終無法透人性

現代生活中由於科技進步,工程師可專注於專業知識並運用大型電腦去計算如太空梭航行、飛機長途運行,甚至精密的醫療手術上,但是在財務領域的波動上卻難以用電腦來做出精確預測,因為牽涉到人類的心理、情緒以致到決策與行為(理性/不理性)的影響。

同時,我們習慣在做計劃時只專注於自己想做和能做到的事,忽略了他人的想法、背景和專業知識。講白話一點,我們無法知道他人腦中上演的故事和想法為何? 然而,在財務金融領域上他人的決定往往響到我們的結果(因為彼此都在一群體內、環環加扣)。也就是我們往往傾向聚焦在自己已知的事物,忽視了自己不知道的事也忽視他人的思考和決策,這使我們對自己的信念過度自信,並誤以為僅憑自己所見就能了解世界的運作和未來發展(但事實的發展結果卻往往相反)。在財務投資領域這最終會影響我們的財務收入和獲利。

畢竟,真正的風險在於當你以為已經考慮到所有事情時,但那些被忽略的才是真正的風險。財務投資上,散戶以有限視角分析問題,人性的不理智與情緒影響,過度自信下的預估/預測未來,追求精彩的故事需求…等,形成投資人許多潛在風險並會影響到最終的獲利報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學筆記
0會員
57內容數
在人生路上學習 投資理財與成長智慧。一起邁向成功與幸福有感的生活。
慢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12
既然不順利與挫折會不時發生,該如何在面對負面悲觀時減少痛苦感呢?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痛苦時如何減輕這種感受?人們本能都趨避理論的傾向反應。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在心理上先做好準備降低對事情結果的期望值。另外,不論外在環境與情緒影響內心都告訴自己要抱持正面樂觀的信念。,是有效面對負面悲觀衝擊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8/12
既然不順利與挫折會不時發生,該如何在面對負面悲觀時減少痛苦感呢?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痛苦時如何減輕這種感受?人們本能都趨避理論的傾向反應。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在心理上先做好準備降低對事情結果的期望值。另外,不論外在環境與情緒影響內心都告訴自己要抱持正面樂觀的信念。,是有效面對負面悲觀衝擊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8/10
列舉幾個大家心中可能的疑問只是要讓數據說話。內容盡量平凡、親民卻缺乏精彩的故事(Story)可以給大家一個夢幻。只希望大家能在平凡、枯燥的投資長時間下,有大考驗來臨時可以有已計算好(打開)的範例讓自己能夠有理智與合理的耐力來堅持下去,以便投資者在自己70+、60+、50+ …以後,都能有幸福的感受。
Thumbnail
2025/08/10
列舉幾個大家心中可能的疑問只是要讓數據說話。內容盡量平凡、親民卻缺乏精彩的故事(Story)可以給大家一個夢幻。只希望大家能在平凡、枯燥的投資長時間下,有大考驗來臨時可以有已計算好(打開)的範例讓自己能夠有理智與合理的耐力來堅持下去,以便投資者在自己70+、60+、50+ …以後,都能有幸福的感受。
Thumbnail
2025/08/09
在與金錢有關的決策中,最重要的是要確認自己是哪一種投資人。長線的投資者還是短線的投機者。我們首先要理解自己在投資時間上的規劃與目標為何? 要先確立清楚。同時,不要被不同投資/獲利時間的投資者之決策與行為所影響。
Thumbnail
2025/08/09
在與金錢有關的決策中,最重要的是要確認自己是哪一種投資人。長線的投資者還是短線的投機者。我們首先要理解自己在投資時間上的規劃與目標為何? 要先確立清楚。同時,不要被不同投資/獲利時間的投資者之決策與行為所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