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chain network
區塊鏈這個詞在台灣社群和新聞中頻頻出現,無論是虛擬貨幣瘋潮、NFT美術品,還是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到底跟普通人有什麼關係?愈來愈多企業、銀行、政府單位投入應用,區塊鏈不再只是「技術宅」的專利,變成日常生活可能碰到的新科技。
什麼是區塊鏈?為什麼值得關注?
區塊鏈,其實就是一種「眾人一起維護」的數位資料庫。它把每一筆資料串接起來,變成難以被竄改的資料鏈。
它的三大特點包括:
- 去中心化:沒有人能單獨控制資料。
- 不可竄改:資料一旦寫入,就無法刪除或變造。
- 公開透明:誰做了什麼,任何人都能驗證。
區塊鏈原本用於比特幣,如今用途早已超越虛擬貨幣。在台灣,政府與產業都將它視為未來數位轉型的關鍵。
區塊鏈怎麼運作?

bitcoin price chart
想像有一本所有人都能檢查的記事本:任何交易都要通過一群「驗證人」(也叫節點)審核同意,才能寫進新的一頁(block),參加這個過程的「礦工」或「驗證人」透過電腦算力或特定規則確保資料安全。
以比特幣為例,它使用「礦工」透過電腦算力進行計算來確保交易安全;而像以太坊、Solana 這類較新的鏈,則多使用「驗證人」負責確認交易、維持網絡穩定。
在台灣,如果你曾使用過虛擬幣交易平台,那麼你的交易記錄很可能就是寫進了區塊鏈。不同鏈有不同運作方式,基本上可分為:
- 公有鏈:如比特幣、以太坊、Solana,任何人都可參與、讀取與驗證資料
- 私有鏈:多用於企業內部,例如物流追蹤、產品來源驗證等
不過,隨著區塊鏈走紅,市場上也出現不少假借熱門名稱的新幣。例如「Sol 幣」原本是指 Solana 區塊鏈的原生代幣 SOL,但也有些山寨幣故意取相近名稱來混淆視聽。2025 年初,一款名為「LIBRA」的 memecoin 就打著 Solana 生態的話題,短時間內暴漲至 45 億美元市值後暴跌逾 80%,造成投資人損失數億美元。這類代幣只是借話題炒作,不一定真有創新技術,建議大家在投資檢查清楚。
台灣企業如何應用區塊鏈?
從大型科技公司到政府部門,台灣的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廣:
- 台積電與鴻海:已導入區塊鏈技術於供應鏈防偽驗證,確保晶片與零組件來源透明。
- 銀行業:永豐銀行與台灣銀行等測試跨境支付與智慧合約,藉由區塊鏈減少手續流程,提升交易安全與效率。
- 物流產業: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若於物流業全面導入區塊鏈,每年可省下約50億新台幣的物資與人力成本。這對應對人力短缺與升級供應鏈透明度極為重要。
此外,教育部與數位發展部也計畫推動「區塊鏈證照驗證系統」,讓學生學歷證明可數位化,減少造假與紙本申請成本。
區塊鏈一般人也用得上?還是太複雜?
其實普通人也能親身體驗區塊鏈!如果你參觀過 NFT 藝術展,或在音樂平台購買數位收藏品,就可能透過區塊鏈完成交易。台灣本地平台如 Lootex、OurSong 等,已提供簡易介面,支援新台幣付款與 Line 登入,不需要技術背景也能參與。
在政府服務方面,2024 年內政部推出的行動自然人憑證(TW FIDO),其核心的 FIDO 公鑰架構,與區塊鏈一樣,採用「公開私密金鑰」來驗證身分,並結合生物辨識,讓民眾無需插卡、不輸密碼,只用手機指紋或臉部就能登入報稅、健保、勞保等 200 多項服務,以去中心化與用戶掌控為核心的身分驗證設計,已逐步滲透日常生活。
結語
區塊鏈已從炒幣話題,進入台灣各行各業。想跟上新趨勢?不妨多搜尋區塊鏈協會、YouTube頻道、或參加線上課程。一起探索數位新世界的無限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