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股收息股息穩定性優先於高殖利率
避免被表面高股息率(如 >8%)迷惑。重點檢視公司:
- 股息發放歷史:是否連續10年以上發放且成長(「股息貴族」指標)
- 派息比率(Payout Ratio):低於75%為安全線(例如:Procter & Gamble維持60%)
- 現金流覆蓋能力:經營現金流須穩定支應股息
2. 透徹理解「合格股息(Qualified Dividend)」稅務優勢
- 美國對非稅務居民預扣 30%股息稅(港人適用,台灣人因協定降至21%)
- 持有股票超過 60天(除息日前後合計)可享「合格股息」資格,部分券商可協助退稅(如Interactive Brokers)
3. 警惕「股息陷阱」高風險股
以下跡象可能預示股息不可持續:
- 產業衰退(如傳統能源、零售業)
- 債務激增(Debt/EBITDA > 5倍)
- 股價長期下跌(如AT&T 2022年削減股息前股價腰斬)
4. REITs/BDCs:高息背後的特殊規則
- 房地產信託(REITs):依法須分派90%利潤,股息率通常較高(5-8%),但屬普通股息(非合格),稅率無優惠
- 商業發展公司(BDCs):主投中小企業貸款,波動性高,需評估貸款違約風險
5. 嚴控單一產業曝險比例
避免過度集中於高息產業:
- 能源、金融REITs佔比勿超組合20%
- 分散至防禦型板塊(如醫療保健Johnson & Johnson、公用事業NextEra Energy)
6. 匯率波動直接侵蝕收益
- 港台投資者需承擔 美元→本地貨幣 匯損風險
- 對策:
- 使用券商雙幣帳戶暫存股息(如富途、Charles Schwab)
- 分批換匯或在美元強勢周期兌換
7. 除息日(Ex-Dividend Date)關鍵操作時點
- 須在 除息日前一交易日收盤前 持有股票方可領息
- 股價通常在除息日開盤下跌約當股息金額(套利空間極小)
8. 美股股息再投資(DRIP)的雙面刃
- 優點:自動複利增長,免手續費(如Schwab、Fidelity)
- 缺點:可能在高估值時買入,需定期檢視持股成本
9. 關注「股息增長率」而非僅當期殖利率
- 年化股息增長率>通膨率(如3%)方能抵抗購買力侵蝕
- 範例:醫療股UnitedHealth Group近10年股息年增16%
10. 遺產稅潛在風險預作規劃
- 非美投資人持有美股超過 6萬美元,遺產可能課徵高達40%稅
- 解方:透過香港/新加坡平台持有(如滙豐國際帳戶)或購買愛爾蘭註冊ETF
務實建議:打造穩健美股收息組合
- 核心配置(70%):分散於跨產業股息貴族(例:JNJ, PG, KO)
- 收益增強(20%):精選高品質REITs(例:Realty Income)
- 機會佈局(10%):景氣循環股反轉時機(例:金融股Citigroup)
參考資料: https://asiamoneypost.com
關鍵提醒:美股除息時程密集(多數按季發放),需建立股息日曆追蹤現金流。真正的收息高手,懂得在「稅後淨收益」、「匯率成本」與「本金安全」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