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旅行除了港灣區和市區的行程外,其他小外圍行程是奶奶開車帶我去的,也是我沒有料到的,住宿附近的小商場、Westfield Miranda這個大商場、Como to Oatley track步道、萬達海灘和植物灣國家公園,既在地又多元的豐富了我的旅程。
雪梨市區
離開歌劇院,順著路走就能走到皇家植物園,沿著步道走向麥奎里夫人石椅側,拍下大橋與歌劇院框的照片,這趟旅程我真的盡力搜集個角度的歌劇院了!接著往市中心走,植物園內有許多精心栽植的花草樹木,園區內相較於港灣少了許多遊客,多了發呆、看書的當地人,或坐或臥在草皮上,我也加入行列。

聞夠了青草香,我起身繼續步行,途經新南威爾斯州立圖書館,被壯麗的建築吸引進去,閱覽室三大面書牆,加上安靜的氣氛,讓我馬上覺得自己這個闖入者好渺小,速速退出到二樓參觀,有許多畫正展覽著,最吸引我的是地圖室,我在此還找到被稱為福爾摩沙那時的台灣。
歷史悠久的雪梨醫院、大樹蔽日的海德公園、華偉的聖瑪麗座堂教堂,我都輕輕地走過,感受時間的美麗,來到繁華的市中心,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和斯特蘭德拱廊讓我想起曾經到訪的墨爾本(網誌),很喜歡有年代的建築仍保有活力地展現,過去與現在的完美融合,除了視覺的饗宴,建築裡頭有許多澳洲本地自然香氛品牌,讓我的嗅覺也被好好寵愛一番。
另一個老建築代表,甚至帶有魔幻味就是雪梨大學,但我更喜歡從火車站走到大學時路上的小房子,奶奶說那些房子多半租給學生,沒有過多的維護,的確如此卻有種我依舊活著的堅韌感,與稍晚我前往的帕丁頓巷弄,一樣有可愛的小房子,但多了精緻感,夜幕低垂,燈光從窗戶透出,散發出生活的餘裕感。
植物灣國家公園
晚餐過後,通常和奶奶一起看電影、新聞或戲劇,家常的就像在親戚家,奶奶問我隔天行程,我說就賴在你家,奶奶提議不如早上陪她去照MRI後,她帶我去晃晃。
這是一個晴與相間的日子,我們先到一個農夫市集,奶奶通常在這邊購買有機的水果,接著她把我放在Westfield Miranda這個大商場,她照MRI的診所在附近,我就在商場逛逛,接近中午奶奶回來,我在美食街吃了一碗手工蘭州牛肉麵,這個商場後來我陪奶奶購買她入院手術要穿的睡衣又有來一次。

接著她驅車帶我到萬達海灘,她說這邊有些可以看海的好餐廳,不過此時正下著雨,海邊灰灰的沒有太多可看點,本以為要打道回府,奶奶卻帶著我往植物灣國家公園去(入園費8澳幣),停在Cape Solander,奶奶說她在車上看書聽音樂等我,我可以隨意走走,運氣好還能看見鯨魚。
壯闊的海景有艘長榮海運緩緩駛出,天放晴後我走上步道(Cape Baily Track),除了美麗的海外,遍佈的特殊岩石更是吸睛,這些石頭經過時間的蝕刻,出現水波的紋路,寬廣的天空佐矮叢林,感受到澳洲的自然脈動,本以為這趟雪梨行不會有深入自然的機會,因為我懶惰並沒有排像藍山那樣的知名景點,感謝奶奶帶我來了這麼棒的地方。
等我上車奶奶說這邊有很多小路,我們可以一起探險,所以經過叉路我們就會開進去看看,多半是通往海邊的,在某段海邊奶奶指著遠方說,有鯨魚在換氣,我看見海面上噴起水花,雖然看不見鯨魚的身體,但是也算是我與鯨魚最接近的一次接觸了。
離開國家公園前,她說有個地方一定要去,就是英國人最早登陸澳洲的點Captain Cook's Landing Place,奶奶往前推的第五代從大英帝國移民過來,她能分辨哪些數種屬於英國,哪些是澳洲本地。回家的路線,奶奶刻意繞路,想讓我看看她覺得住家附近漂亮的景點,可以感受到她熱愛這片土地,我們也在幾天後,我又在她家無所事事曬太陽時,被她約去Como to Oatley track步道。

奶奶送的離別禮物
這趟東澳雪梨之行,我看了心心念念的歌劇院,聽了歌劇、參加導覽,在市區領略了雪梨有復古有繁華的美,也在住宅區跟奶奶過了一小段當地人生活,第三次來到澳洲,又品嚐了些南半球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