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海上鳥居,很多人第一直覺會想到宮島,但其實在茨城縣也能欣賞到同樣令人震撼的景色——「大洗磯前神社」。神社前的「神磯之鳥居」矗立於太平洋的岩石上,浪花拍打時與鳥居交織出的景象,讓人彷彿置身於神話之境。大洗磯前神社不僅歷史悠久,還能在日出或黃昏時捕捉到最夢幻的瞬間,是攝影愛好者和旅人到訪茨城必去的絕景聖地。這邊教大家怎麼前往,以及看景色有多漂亮。

雖然我們退潮前來,鳥居沒有全在海上,卻還是覺得滿壯觀。
大洗磯前神社|簡介
位於日本茨城的大洗磯前神社,創建於西元856年。最初據說日本創國之神「大己貴命」和輔佐的「少彥名命」在此降臨,人們為祭祀他們而建。神社內有三座鳥居,其中最著名的是聳立於海岸礁岩上的「神磯鳥居」,部分建築屬於茨城縣和大洗町指定文化財。除了是觀光景點,神社也是當地信仰中心。

神社幾乎每個月都有活動。
大洗磯前神社|東京出發交通方式
由於大洗磯前神社已經在茨城的海邊,單純搭大眾運輸真的滿不好到,這邊讓大家跟著我們從東京都內出發。我們的做法是從上野,搭乘常盤號列車前往水戶。
這次目前往水戶、日立的主力。
列車全車為指定席,共有10節車廂,座位配備Wi-Fi及電源插座。比較特別的是,座位上有紅、黃、綠色3種燈號,這其實代表不同的座位狀態,紅色表示目前無人預約,沒劃到位的人可以坐;黃色表示已被預約,但該乘客會在後續車站才上車,暫時可以坐,待乘客上車時讓座;綠色燈號則是已由乘客劃定,不可隨意入座。

算是全車指定席的一個解套方法。
1小時18分的車程就能抵達水戶站。值得一提的是,水戶站選用紫色作為代表色,主要原因與紫色在日本傳統文化中,象徵「高貴」、「尊榮」、「權威」,而水戶剛好有名園偕樂園,加上盛開的繡球花也常見紫色,因此就這樣連結了。

這個紫色滿漂亮的。
滿特別的是,在水戶站的付費區內,就能直接到8號月台轉乘鹿島臨海鐵道大洗鹿島線,這條鐵路會一路串連茨城沿海如大洗、鉾田、鹿嶋等地。

車廂已經有約40歲的年紀了。
目前全線為單線、非電氣化營運,因此車班數不算很密。從上頭的電風扇,也能感受到列車的年紀。

有點像我們當年的普快車。
水戶到大洗車程約16分鐘,看到大洗車站這樣子的看板,有種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開業之後都沒有換過。
到大洗車站之後,還要繼續轉乘町內循環巴士「海遊號」,搭車地點就在車站出來左手邊。

就知道神社路程真的滿遠的。
再經過15分鐘的車程,終於抵達大洗磯前神社了。

從上野出發,總共花了2個半小時。
大洗磯前神社|進入參拜
進入神社前高15.6公尺的鳥居規模巨大,氣勢非凡,為進入神社本殿的主要入口,階梯直達山丘上的社殿,展現莊嚴氛圍。

一路沒有底的到山丘。
往上走就到了「隨神門」。隨神門是日本神社常見的門樓,通常設置在本殿或拜殿前方,用來區分聖域與一般參道,為進入神社聖域的最後一道「結界」。

準備進入神聖場域了。
當然在進入之前可以先洗洗手。

在「隨神門」的左側,供奉著拿著大鯛魚的惠比壽,以及拿槌的大國主,這兩尊象徵福壽財運,神社很歡迎大家去摸摸牠們。

據說能帶來幸運與財運。
過了門就來到大洗磯前神社的「拜殿」,也被稱為正殿之前的主祈禱堂。拜殿是信眾進行參拜與祈願的地方,通常設置在主殿前,為神社中最核心且主要的建築之一。信徒在此獻上祝禱、奉納,也能感受到神社傳統木構建築的莊嚴氛圍。

大家來此都是敬畏的心。
這邊還看到0403台灣地震的募款箱,每次看到這種,心中都是滿滿感動。

謝謝日本人也幫助台灣。
走著走著,還在裡面碰上八重櫻,心情整個都變好了。

春季晚期的花,剛好被我們碰上。
往前來到大洗磯前神社的「末社」或「摂社」群,也常稱為「合祀殿」。這類建築通常排列並列,供奉分社或其他配祀神明。

為主殿以外重要的祭祀空間。
大洗磯前神社|海上鳥居
至於傳說中的海上鳥居在哪裡?回原路下階梯,看到入口鳥居對面有條路,往下走就對了。

海上鳥居當然就是在海邊。
可惜我們是比較退潮時前來,若漲潮時海水就會淹沒鳥居的基座,就更是奇景了。把鳥居設在大洗磯前神社的海邊,是因為這裡被視為神明「降臨」的聖地,據說御祭神大己貴命就是從此岸邊的岩礁出現,因此被稱為「神磯」,從此成為神聖不可踏入之地。

天氣不好,就更顯得鳥居在那邊的厲害。
如果想看比較全貌的風景,就站上後方的景觀台吧。

景點小心得
雖然若搭大眾運輸要前往大洗磯前神社,真的要經過一番舟車勞頓,不過我覺得能看到這樣在海上的奇景,心中因為有說不出的震撼,還是滿值得。
旅遊資訊
大洗磯前神社
營業時間:5~8月 05:30~18:00,9~4月 06:00~17:00
費用:參拜免費
建議停留時間:45分
交通方式:鹿島臨海鐵道「大洗站」出站後,轉乘循環巴士海遊號至「大洗磯前神社下」下車即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