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被動收入最新的定義>
以前我們都覺得,被動收入應該就是買了不管它,長期可以穩定收益,但被動收入也是有可能出問題的,或許是收益變少,也有可能整體結構出狀況。
以這幾年擁有被動收入的經驗來說,它的確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額外的現金流,搭配上班的薪水,增加資產滾動的速度。
而且我們真的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反而可以把底下的被動收入,當作員工管理,定期監督它們的績效,關心它們反映出來的問題,誰的表現低於預期,就炒它魷魚。
最終管理更多的收益來源,並確保收益是安全的,才是實際擁有被動收入該做的事,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在同樣的時間裡,增加更多的現金流,進而達到財務自由,也是人生自由的第一步。
最後列舉一些被動收入的種類,給大家參考:
股票股利:現金股利、股票股利。
股票借卷:出租自己的股票,收取額外的利息 。
ETF 配息:主要來源為股利+資本利得+平準金。
債券利息:持有公債、公司債的利息收入。
基金分紅:分配型基金會定期配息。
定存利息:銀行定存、活存的利息。
房屋租金收入:出租住宅、商辦、店面。
土地租金:農地、停車場出租。
著作權收入:書籍版稅、音樂版稅。
專利權利金:授權他人使用專利技術。
YouTube :廣告分潤(影片被觀看就有收益)。
Blog、Podcast: 廣告與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