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信仰在台灣與離島有深厚根基,不僅象徵地方的守護神,也承載著百姓對公義與庇佑的祈求。從台北松山霞海城隍廟、新竹都城隍廟,到九份昭靈廟、宜蘭頭城濟公廟,再延伸至金門浯島城隍廟,每一座廟宇都展現出獨特的歷史脈絡與在地文化。這些城隍廟既是宗教中心,也是凝聚鄉里情感的所在,更吸引許多信眾與旅人前來參拜與探索。
ㄧ、松山霞海城隍廟(台北市松山區)

松山霞海城隍廟(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
創建於道光年間(約1820年),為台灣少數超過百年歷史的城隍廟之一 。1874年商人呂來興奉請金身渡海至台,安奉於饒河街224號,相信能護航商務平安 。1974年因道路拓寬,地方集資於現址重建;1979年新廟落成 。 - 主祀與陪祀神祇
主祀霞海城隍老爺(主事陽間、判陰間善惡),陪祀觀音菩薩、月下老人、五路財神、地藏王菩薩、文武判官等 。廟中亦設有月老殿,具備紅線祈緣功能 。 - 建築風格
多進式傳統建築。新廟維持傳統畫樑雕棟,展現華麗與莊嚴並重 。 - 節慶與普渡
主要祭典日期為農曆五月十三(城隍聖誕日) 。月老相關法會與祈緣活動頗具人氣,成為特色信仰項目之一。 - 特色:月老殿設於偏殿,是都市中祈求情緣者的重要場所。
#月老參拜前的準備事項
- 供品準備:鮮花、喜糖、餅乾、紅棗、桂圓、紅絲線(廟內可索取或隨喜添香油錢)。
- 心誠為主:若是求姻緣,需真心希望結婚或交往,切勿抱著好玩心態。
- 服裝儀態:整齊乾淨即可,無需過於隆重。
- 紅線與香火袋:廟方常提供,可在祈願後隨身攜帶。
#月老參拜 12 步驟
- 入廟過香爐 → 先向正殿城隍爺行禮。
- 點香與稟報 → 誠心稟報姓名、年齡、住址,說明來意。
- 參拜城隍爺 → 先向主神城隍爺參拜,祈求庇佑。
- 拜天官賜福 → 廟內的諸神也需依序參拜。
- 至月老前 → 拜月老前先整理心念,表達求姻緣的誠意。
- 自我介紹 → 報上姓名、年齡、職業、居住地。
- 訴求條件 → 可誠心告訴月老自己期望的對象條件(性格、價值觀為重,切勿過度外貌要求)。
- 祈求良緣 → 誠心祈願「早日遇見合適對象、感情順利圓滿」。
- 奉上供品 → 將準備的糖果餅乾等放置供桌,象徵感情甜蜜。
- 擲筊求紅線 → 可向月老擲筊,若得聖筊,即可獲得紅線。
- 領取紅線 → 將紅線隨身攜帶(錢包、手機殼、枕頭下皆可)。
- 完成還願 → 若日後感情順利,需再回廟還願,奉上喜餅或供品。
#普渡法會(農曆七月)
- 松山霞海城隍廟每年農曆七月會舉辦 中元普渡法會,由城隍爺主持陰陽普度。
- 特色:
- 廟方準備豐盛供桌與法會科儀,祈求好兄弟安息。
- 信眾可報名參加普渡,提供供品(如米、罐頭、餅乾等),法會後多會轉捐公益。
- 參與方式:
- 可自行攜帶供品,或向廟方登記普渡金。
- 普渡後建議也向月老、城隍爺參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
#交通與美食
- 交通位置: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近饒河街夜市),交通便利 。
- 附近饒河街夜市是熱門選擇,您可自行探索周邊小吃。
二、九份昭靈廟(九份霞海城隍廟,新北市瑞芳)

九份昭靈廟(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
建於日本大正12年(1923年),1976年整修;1988年展開重建工程,歷時五年落成 。此廟由福建同安「臨海門」祖廟分靈而來 。 - 主祀
主奉霞海城隍 。 - 建築與特色
廟貌顯眼,龍柱與脊飾華麗,為九份地標之一;山城環境下,廟前設有特別的停車配置(建於民宅屋頂) 。
#普渡/節慶
- 廟慶通常在農曆八月初三(城隍聖誕),屆時迎接關渡二媽駐駕五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形成地區慶祝傳統 。
#交通與美食
- 九份昭靈廟位於汽車路與輕便路交叉點,鄰近九份老街,交通可搭火車至瑞芳再轉乘公車,步行至老街參拜 。
- 老街周邊美食選擇豐富,如芋圓、草仔粿、魚丸湯等,雖未特別指出廟旁店家,但老街本身就是飲食聚集地。
三、頭城開成寺城隍廟(宜蘭縣頭城鎮)

頭城開成寺(圖片截圖於網路)
- 歷史沿革與主神
位於新建里,結合觀音寺與城隍廟,主祀觀音菩薩與安溪城隍,另配祀吳沙 。初建年代不詳,據稱該觀音神像由開墾者吳沙於1796年供奉 。 - 聖誕與神將文化
城隍聖誕為農曆正月初六日,安溪城隍聖誕則為五月二十八日 。此廟神將文化盛行,特有「白爺大神尪」作為陣頭領先神將,地方稱「大神尪的故鄉」 。 - 建築與活動
結合寺廟與城隍廟形式,香火香火鼎盛。節慶如聖誕日會有遶境等活動。
#普渡儀式
- 中元節期間由開成寺主辦「頭城搶孤」活動,包括醮典、遊行、放水燈與搶孤三天儀式,具有典型的中元普渡特色 。
#交通與美食
- 頭城鎮有推薦美食,如「品誼古早味小吃」,米粉羹、炸春捲、炸蘿蔔糕與炸地瓜餅,皆為在地必吃小吃,位於火車站附近方便前往 。
- 頭城老街亦有奶酥厚片吐司等下午茶選擇 。
四、浯島城隍廟(金門縣金城鎮後浦,金門)

金門浯島城隍廟(圖片來源:金門旅遊網)
- 歷史沿革
起源早於明末,隨總兵署行政中心移至後浦而分靈,確立廟宇與城隍崇拜基礎,始於1680年 。1811年募建現在廟宇形式,1813年完工 。1993年前後拆除重建,現為大型仿古建築 。 - 迎城隍節慶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為城隍生日,舉行「迎城隍」盛大慶典,歷史超過三百三十年,融合文化與產業活動,2011年活動創下金氏世界紀錄,2013年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 - 建築風格
現廟為歇山重簷式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配以戲臺、彩繪、藻井、剪黏等華麗裝飾 。
#普渡儀式
- 中元節期間由開成寺主辦「頭城搶孤」活動,包括醮典、遊行、放水燈與搶孤三天儀式,具有典型的中元普渡特色 。
#交通與美食
- 頭城鎮有推薦美食,如「品誼古早味小吃」,米粉羹、炸春捲、炸蘿蔔糕與炸地瓜餅,皆為在地必吃小吃,位於火車站附近方便前往 。
- 頭城老街亦有奶酥厚片吐司等下午茶選擇 。
作者|悠遊時光
台灣的城隍廟,不僅是民間信仰的核心,更是連結陰陽、守護一方善惡的精神堡壘。松山霞海城隍廟的月老締結良緣、新竹都城隍廟的司法威儀、台中城隍廟的在地庶民信仰,以及台南城隍廟的歷史文化底蘊,都展現了城隍信仰的多重樣貌。四間城隍廟各自傳遞不同的文化能量,讓人領略信仰中的嚴肅與慈愛,也感受到傳統廟宇對人心的安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