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資訊】
時間:2025/03/23 (日)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前言
心境澄明,意即一個人的內心能像淨水一般澄澈,不為世俗所染,而南韓鋼琴家白建宇在年近 79 歲的古稀之齡,此番登台則以莫札特的鍵盤作品來表明心志。
本次白建宇在衛武營帶來的所有曲目,皆出自他在 2024–2025 年初之間所錄製的莫札特鋼琴作品集。該錄音共有三張專輯並涵蓋了 18 首作品,以下將從觸鍵與踏板、裝飾音、速度三大方向,淺記本次音樂會的瀲灩之聲。
觸鍵與踏板
首先是觸鍵與踏板的運用,相較於我們對莫札特歷史考證演奏(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時的認知,普遍認為不應使用過多的踏板,但是白建宇的詮釋顯然不打算困於歷史的涸轍。有別於演奏嘉蘭特風格時常聽見的斷奏技巧,演奏家藉由適當的踏板將快速音群全部串起,反倒為此增添了迅捷氣勢,讓第一首 K. 545 的音甫落下,音樂廳便已浸入水波蕩漾的湖底之中。
雖然加上踏板後,白建宇在右手快速音群的處理上是行雲流水、如風掠過波面的,不過這樣的做法並非全然無害,情況若是變成以左手低音演奏快速音群時,就會讓音響在音樂廳這樣的大空間中互相交雜,形成模糊的音響團,個人淺見覺得在這點上有些可惜。
裝飾音
另外,本次演出以莫札特鍵盤作品為核心,因此其作品裡對於裝飾音的品味詮釋,也會是對演奏者的考驗。如同前段提到的,白建宇在踏板的使用上相當頻繁,因此快速音群與裝飾音並不會以顆粒分明的音色為特點,但是在他的巧妙控制下,卻得以讓主旋律的骨幹音佇立於模糊之中,使其不易受到裝飾音的擾動而能清晰地歌唱,這樣的情況在他所詮釋下三首奏鳴曲(K. 545、K. 332、K. 330)的慢速樂章裡尤其明顯。
此外,迴音(K. 511 第一樂章開頭)的位置演奏於正拍之前,同樣也強調了旋律的主體性,因此綜觀其詮釋風格,頗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
速度
大多以流暢穩健為主,縱使在漸慢之後,也會馬上收歛情緒並回到該段的原速,例如 K. 356 / 617a 與 K. 511 的樂句結尾。但是平靜的海面,少了烈風下的洶湧便少了幾分精彩,因此白建宇恰巧在第一首 K. 545 第一樂章開頭與最後一首 K. 475 的幻想曲,皆為音樂注入了自由的流動感。
K. 545 對於所有藝術音樂愛好者來說都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白建宇卻能夠為聽眾帶來新意,該曲第一樂章的阿爾貝堤低音與呈示部第二主題左手的重複十六分音符,由於不完全按照拍速一板一眼地彈奏,因此音符得以在他指尖下泛著生命力的光輝,呈現張弛有度的自然。
另一方面, K. 475則是在慢板開頭被刻意拉長許多,更和 K. 453a 一樣使用了本場音樂會少見的觸底音色,讓本曲一掃先前嘉蘭特風格的恬淡氛圍,多了幾分易感風格(Empfindsamer Stil)的情緒張力。然本曲段落之間雖具對比性,但我認為白建宇在詮釋時皆能做到自然地過渡,而不會刻意誇張地強調每段的差異,在段落銜接上是具連貫性且不突兀的。
整體而言,白建宇的琴聲給人感覺是潤物細無聲的,不張揚誇耀也不咄咄逼人,雖然偶有低音音響模糊的小缺陷,但整體來說仍是一次如沐甘霖的聆聽享受。
後記
這篇文章放在角落積灰塵好久了,趕快拿出來曬一下...
好久沒回來這裡了...突然發現以前的文章竟然有好多人願意看,太感動了嗚嗚嗚~~~~
所以我要重新窩回這個窩,期許自己研究之餘就多寫點東西,也可以練練筆!
其它文章指路
謝謝你的觀看!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這邊還有兩篇分別在《PAR 雜誌》和《表演藝術評論台》的樂評文章,冬莊可以載著你飛過去ヽ( ° ▽°)ノ
或是也可以幫我在底下按個愛心或分享文章就好囉❤️
評賽門.拉圖爵士✕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