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
- 譯者:丁世佳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22/10
真相只有一個,但只有上帝才知道
推理史上最輝煌的第二黃金時期為1930年代以後的英國推理黃金時期,由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與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和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L. Sayers)等「英國推理三女傑」共同創造。這段時期以英國作家作品為主,產出大量優秀的推理小說,其中約瑟芬·鐵伊被譽為其中最特立獨行的大師,她以極高的創作標準和嚴謹的考證態度,留下八部水準極高的推理作品,無一失敗。這本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票選【歷史推理小說】類第一名
【閱讀筆記】
英國有一句古諺:「真相是時間的女兒(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意思是說時間終究會把真相給「生」出來,水落石出,整個故事便由此展開。
一位英格蘭警探受傷住院期間,百般無聊下,突然看到四百年前的國王畫像-理查三世。憑藉警探看人的直覺,認為畫像裡的人看不出來像歷史上描繪地那麼殘忍兇惡-為了王位而弒殺二個姪子。於是開始找歷史古籍、同時代的敘事,而非後期朝代歷史學家編纂的,透過慢慢推敲,最後還原當時可能的情境,認為無動機與直接犯案證據,還給了理查清白。
【心得感想】
這是第一次讀鐵依的書,過去常看的英國推理小說都是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寫的故事,多半節奏很快,推理過程有精采的反轉。而「時間的女兒」是一本歷史推理(拿真實歷史情結來做翻案),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要在現代找證據推斷出當時其實不是那樣,還是數百年前的事,難度真的很高,尤其作者鐵依並非考古歷史學家,如果過去的歷史真的有問題,怎麼可能數百年來都沒人翻案(其實有,只是無法成功)。
鐵依藉由警探辦案的邏輯來推測出理查的個性為人(正義且效忠的人),是否具備犯案動機(殺了也未必輪到理查登位)、若真犯案是否當下有異狀被記載下來而不是等一代之後才開始流傳,整個推理過程的確算嚴謹,有依據。以我完全不了解當時英國背景的人,我會相信鐵依版本的理查。
小說雖一開始鋪陳比較多,但進入主題後就比較有趣。整部雖是推理小說,但反而比較偏向歷史考證,若對英國15世紀歷史不熟悉,真的會搞不清楚裡面王室人物間的關聯性(出現的歷史人物太多),讓閱讀娛樂性有所降低。不過很有權力的遊戲裡各家族錯綜複雜又打來打去爭王位的即視感。第一名實至名歸。
真正的歷史都在不是歷史形式的紀錄裡。問題就出現在這裡,每個朝代的歷史都是後朝撰寫居多,是否真能客觀表達其實很難說,尤其若有大文學家(莎士比亞的理查三世)或史學家做保證,想翻案真的如登天一樣。例如我們從小到大讀到秦始皇,就認為是暴君代表,說他焚書坑儒之類的。講到三國,受到三國演義影響,劉關張就是正義的一方,曹賊就是奸雄。事實上真相到底如何,我想只有上帝知道,而我們就只能靠證據來判斷,不能人云亦云。尤其現在網路消息滿天飛的時代,更需要好好思考。
另外,小說裡提到「東尼潘帝」這詞,這是威爾斯的一處地名,一九一○年邱吉爾擔任英國內政部長時,曾派遣軍隊血腥鎮壓當地罷工抗議的礦工,並開槍掃射,這個地名遂成為威爾斯人的永恆仇恨象徵。然而,事實的真相是,當時派去維持秩序的是首都紀律嚴明的警察,除了雨衣什麼武器也沒帶,所謂的流血事件也只是在場有一兩個人流了鼻血而已。重點是當時每一個在場的人都知道那個故事是胡說八道,但從來沒有任何人反駁。
一個完全不實的故事變成了傳說,知道實情的人卻只袖手沉默。而當有人對我們說出傳說的真相時,往往我們還會駁斥,甚至生氣,真的相當奇怪。人心真的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