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的旅程,萬里無雲的大太陽像是特地為我鋪好一條光亮的歐洲街道。從荷蘭到比利時,我不是在打卡,而是在每一個轉角,遇見了時間的痕跡與生活的溫度。
🇳🇱 荷蘭篇:鬱金香、風車與光影教堂
四月的荷蘭,正值鬱金香季。雖然庫肯霍夫花園裡的花還在含苞待放,但周邊田野早已悄悄綻放,像是自然界偷偷提前的慶典。我拍了很多照片,也和穿著荷蘭傳統服飾的女森合照,導遊說這樣反而更好——避開人潮,多了呼吸的空間。
風車村裡,我看著職人製作木鞋,感受到一種手工的堅持。雖然幾乎都在遊覽車上移動,但我注意到荷蘭人騎自行車時會比手勢,路人也會主動讓行,那是一種城市的默契。
在魯爾蒙德,我原本是去逛 Outlet,卻被旁邊的老城區吸引。一支冰淇淋在手,我走進13世紀的教堂,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灑進來,整個空間像是被神聖染色。那一刻我幾乎屏住呼吸,只想靜靜地站著。
鹿特丹的方塊屋我沒進去,聽說會頭暈,但外觀已經夠讓人驚嘆。海牙住了一晚,街道優雅,導遊說那是富人區。而在列日(Liège),我差點錯過一座千年教堂,門口寫著「謝絕訪客」,我猶豫不敢進,直到一位流浪漢鼓勵我:「可以進去啦!」那一刻我真的感動——原來最真誠的邀請,來自最意外的人。
🇧🇪 比利時篇:古城、河道與鬆餅的記憶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根特、布魯日,每一座城市都像是從童話裡走出來。我在尿尿小童旁買了紀念品,也在根特吃到最喜歡的比利時鬆餅。根特的河道——Graslei 和 Korenlei——美得像畫,我拍了很多照片,卻覺得怎麼拍都不如親眼所見來得震撼。
馬斯垂克也去了,那是歐盟誕生的地方。走在那裡的街道上,彷彿能聽見歷史低語。
這趟旅程沒有太多計畫外的冒險,但每一個選擇都讓我更靠近歐洲的靈魂。我沒有買到喜歡的品牌,卻在老城裡遇見了喜歡的光影;我沒有進方塊屋,卻在教堂裡感受到時間的重量。
九天的陽光,九天的故事。荷蘭與比利時,不只是地圖上的鄰居,而是我記憶裡最靜謐、最真實的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