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網購還需要運費誰要買?換句話說,你買一個10元的東西免運送到家,犧牲了誰?商家沒賺錢,物流被壓榨,沒有足夠利潤工人不可能提高薪水,外送員也不會因此多賺錢,這種補貼最後到底誰得利?
如果"拒絕養套殺補貼,支持合理運費,提高物流司機抽成"我一定贊成,可是現況是財團拿錢補帖,我當然還是買爆,我支持合理運費跟我實際上購買免運補貼是兩件事。與其說雙標,更多的可能是無奈。
台灣廠商很喜歡哄抬物價,熱賣故意抬價,滯銷就清倉拍賣!住宿大家一定很有感!以前大家說"虧本的生意沒人做",現在還真的不一定。從最早的薄利多銷,到後來的清倉拍賣,再到後來所謂的"引流品",低價品來吸引人流,再從其他地方獲利。大原則都還是在賺錢。
產品包裝,品牌形象,附加價值,不是賣產品本身而是賣服務,賣情懷,賣凝聚力,這些在短短幾年內都被玩到已經不是初創小公司玩得起的東西,再走到今天,更簡單暴力,就是砸錢!行銷上無止盡的砸錢,價格補貼無止盡的砸錢。
不要再有那種賠錢的生意怎麼可能有人做?你是不是賺很多?的心態,還真的有。有些電商很明顯就是賠錢賣。你拿電商的價格給我看,我也很無奈,他願意賠錢賣,我不願意。我鼓勵你直接跟電商買,因為對消費者最有利。
以酷彭來說,他是連續虧損8年,第九年才開始獲利!他這八年大概虧損了一千三百多億新台幣!就像中國,用國家補貼來運作,本質上已經不是正常的自由市場了,這是財閥的冗斷!商人不是傻子,虧的錢他會想辦法拿回來。先從供應鏈開刀,當養套殺完成後再重消費者開刀。小店無法生存,經銷沒辦法競爭,工廠完全被壓榨,物流也被壓榨,最後成就了更大的財閥。
你覺得東西更便宜了,但整個社會更難過了!以前雖然價格比較高,但是部分的油水滋潤了人民,現在價格低了,但是剝削了大部份人民,油水卻流向了大型財團。你我都無法阻止,你問我去哪裡買東西?我也會說挑便宜的買。
我不會故意哄抬定價再來折扣,我的定價就是我覺得合理的利潤。我賣東西有時候會打折,說穿了就是心情的問題,我並沒有瞞天喊價,當然也沒有一定要打折的義務。有些商家是出清陪本賣,這可以理解。對店家來說,庫存也是一種成本,所以賠錢出清不一定是真的賠錢。就像出攤,消費者通常只看到產品本身成本,忽略每次擺攤的交通、場地、事前準備等等,全都是成本。
如果看到電商便宜,真的歡迎跟電商買!他們有財閥支持,能賠錢賣搶占市場,我沒有,我沒有辦法接受賠錢賣。
那電商賠錢賣的品質跟你零售的品質有沒有差異?我只能說可能有,但應該差異不大。畢竟電商走的叫做批量生產,在品質上會有一定的管控,它能做到85分,可是要批量做到95分很困難。零售有時候能處理更多細節。
我不會亂喊價,也希望大家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