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觀察許多靈性實踐者的過程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現象:
許多人在走上靈性之路後,雖然接觸到愛與療癒的語言,卻同時出現對現實責任、人際修復、經濟邊界、制度參與的抗拒。
這種抗拒,常常不是因為他們「懶惰」、「逃避」,更不是因為「靈性不成熟」,而是更深、更溫柔的一種集體防衛。
這種防衛,是我們在一個長期忽略情感、壓迫人性的系統中,不得不生出的保命機制。
✦ 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太早扛起了太多
對許多人而言,早年的「責任」根本不是溫暖的承擔,而是:
被迫成熟、過度懂事,情緒被拿去補家庭的破洞,
沒有被允許自由探索,只能當一個「好孩子」。
這樣的人成年後,一聽到「承擔責任」四個字,心中升起的不是使命感,而是壓力、恐懼,甚至無聲的抗議:「我已經夠努力了,能不能,這一次,我只為我自己而活?」
靈性的語言,剛好在這時候出現,像一道光,給了他們一個喘息的空間:「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證明什麼。」
而這句話,在某些階段,是救命的。
✦ 但如果停在這裡,我們會誤把保護機制當作自由本身
當靈性語言變成一個永遠不需對外回應的堡壘時,我們其實也失去了什麼:
我們可能無法再好好說清楚自己的感受;
可能在重要關係中保持沉默、不處理、不道歉;
可能覺得簽約、談錢、進入制度都是「低頻」的事;
但這些拒絕背後,不一定是覺醒,也可能是害怕——害怕再次失去自己,害怕被評價,害怕進入那個曾讓我們受傷的世界。
✦ 真正該被理解的,不是你為什麼逃避,而是我們的世界為什麼讓你必須逃
我們不只是創傷個體,我們也是系統性壓力的倖存者。
我們的教育忽略情感發展,卻高度評量表現;
我們的職場讚賞效率,卻不給容錯空間;
我們的家庭制度充滿期待與犧牲,但很少有真正的理解與共感;
在這樣的社會土壤裡,逃避不是錯,而是一種智慧——只不過,它終究不是我們想要定居的地方。
✦ 靈性的下一步,是讓我們帶著自由,重新走進這個不完美但可改變的世界
當我們慢慢在靈性的實踐中重新找回自己,我們會發現:
不是所有責任都是壓迫;
不是所有制度都不能轉化;
不是所有關係都無法修復;
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新的方式承擔,一種有界線、有自我、不再犧牲的承擔。
而這樣的承擔,是自由意志的行動,不是小我驅動的補償。
✦ 給正在修行的你,一些溫柔的提問:
你最近一次拒絕回應現實,是在保護自己?還是其實已經足夠安全,可以嘗試回應?
你是否曾用「做自己」來掩蓋不想面對的不舒服?
你有沒有一個安心的空間,可以說出:「我其實不太會處理錢、不太會講界線、我害怕負責」而不被評價?
✦ 靈性,不是避開現實,而是帶著覺醒進入現實,改變現實
我們不需要再逼自己當那個為他人犧牲的小孩,
也不需要假裝自己已經超脫、不再需要回應世界,
我們真正渴望的是:能在這個世界裡誠實地活著,自由地創造,有愛地承擔。
這不是靠一兩個工作坊解決的問題,而是一種靈性文化的根本重構。
這裡我提出三個層次的轉化:
1|從逃避到辨識:建立「靈性自欺」的語言意識
學會辨識情緒語言,放下用「能量低落」「頻率不合」來掩蓋真實的感受
問自己:「這句話是在療癒我,還是在讓我逃避?」
面對衝突,能誠實說:「我不想回應」,而不是假借宇宙安排
2|從解離到整合:訓練「情緒-身體-行動」的回路
做內在小孩修復,不是幻想的童話,而是情緒需求的誠實接觸
練習讓身體帶回現實
小型責任實驗:從回一封不想回的訊息開始,慢慢建立責任肌肉
3|從個人覺察到群體轉化:建立新的靈性倫理文化
讓「承認錯誤」變成靈性的成熟表現,而不是「頻率變低」
找到有力量承接的團體或空間,試著講出在人際、財務、邊界上出錯的歷程,而不是永遠完美
把修復與補償機制常態化,不是等出事才應變,而是主動設計進靈性場域
靈性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帶著自由與愛,重新回到責任裡。
這一刻的你,正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