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靈性成為避風港:我們真正逃避的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在我觀察許多靈性實踐者的過程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現象:

許多人在走上靈性之路後,雖然接觸到愛與療癒的語言,卻同時出現對現實責任、人際修復、經濟邊界、制度參與的抗拒。

這種抗拒,常常不是因為他們「懶惰」、「逃避」,更不是因為「靈性不成熟」,而是更深、更溫柔的一種集體防衛。

這種防衛,是我們在一個長期忽略情感、壓迫人性的系統中,不得不生出的保命機制。

✦ 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太早扛起了太多

對許多人而言,早年的「責任」根本不是溫暖的承擔,而是:

被迫成熟、過度懂事,情緒被拿去補家庭的破洞,

沒有被允許自由探索,只能當一個「好孩子」。

這樣的人成年後,一聽到「承擔責任」四個字,心中升起的不是使命感,而是壓力、恐懼,甚至無聲的抗議:「我已經夠努力了,能不能,這一次,我只為我自己而活?」

靈性的語言,剛好在這時候出現,像一道光,給了他們一個喘息的空間:「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證明什麼。」

而這句話,在某些階段,是救命的。

✦ 但如果停在這裡,我們會誤把保護機制當作自由本身

當靈性語言變成一個永遠不需對外回應的堡壘時,我們其實也失去了什麼:

我們可能無法再好好說清楚自己的感受;

可能在重要關係中保持沉默、不處理、不道歉;

可能覺得簽約、談錢、進入制度都是「低頻」的事;

但這些拒絕背後,不一定是覺醒,也可能是害怕——害怕再次失去自己,害怕被評價,害怕進入那個曾讓我們受傷的世界。

✦ 真正該被理解的,不是你為什麼逃避,而是我們的世界為什麼讓你必須逃

我們不只是創傷個體,我們也是系統性壓力的倖存者。

我們的教育忽略情感發展,卻高度評量表現;

我們的職場讚賞效率,卻不給容錯空間;

我們的家庭制度充滿期待與犧牲,但很少有真正的理解與共感;

在這樣的社會土壤裡,逃避不是錯,而是一種智慧——只不過,它終究不是我們想要定居的地方。

✦ 靈性的下一步,是讓我們帶著自由,重新走進這個不完美但可改變的世界

當我們慢慢在靈性的實踐中重新找回自己,我們會發現:

不是所有責任都是壓迫;

不是所有制度都不能轉化;

不是所有關係都無法修復;

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新的方式承擔,一種有界線、有自我、不再犧牲的承擔。

而這樣的承擔,是自由意志的行動,不是小我驅動的補償。

✦ 給正在修行的你,一些溫柔的提問:

你最近一次拒絕回應現實,是在保護自己?還是其實已經足夠安全,可以嘗試回應?

你是否曾用「做自己」來掩蓋不想面對的不舒服?

你有沒有一個安心的空間,可以說出:「我其實不太會處理錢、不太會講界線、我害怕負責」而不被評價?

✦ 靈性,不是避開現實,而是帶著覺醒進入現實,改變現實

我們不需要再逼自己當那個為他人犧牲的小孩,

也不需要假裝自己已經超脫、不再需要回應世界,

我們真正渴望的是:能在這個世界裡誠實地活著,自由地創造,有愛地承擔。

這不是靠一兩個工作坊解決的問題,而是一種靈性文化的根本重構。

這裡我提出三個層次的轉化:

1|從逃避到辨識:建立「靈性自欺」的語言意識

學會辨識情緒語言,放下用「能量低落」「頻率不合」來掩蓋真實的感受

問自己:「這句話是在療癒我,還是在讓我逃避?」

面對衝突,能誠實說:「我不想回應」,而不是假借宇宙安排

2|從解離到整合:訓練「情緒-身體-行動」的回路

做內在小孩修復,不是幻想的童話,而是情緒需求的誠實接觸

練習讓身體帶回現實

小型責任實驗:從回一封不想回的訊息開始,慢慢建立責任肌肉

3|從個人覺察到群體轉化:建立新的靈性倫理文化

讓「承認錯誤」變成靈性的成熟表現,而不是「頻率變低」

找到有力量承接的團體或空間,試著講出在人際、財務、邊界上出錯的歷程,而不是永遠完美

把修復與補償機制常態化,不是等出事才應變,而是主動設計進靈性場域

靈性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帶著自由與愛,重新回到責任裡。

這一刻的你,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夢女三千的沙龍
0會員
17內容數
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沙龍的文章,近20年追求身心靈之路的累積,想反思的很多話
夢女三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3
這幾年,我在部分的靈性課程與一些顯化社群裡反覆遇到一個現象:常常能看見有人在上身心靈課時偷錄,把影片或講義拿去販售或公開轉貼。 當這些販售網站被網友檢舉下架的時候,會聽到這些人常說:「宇宙是自由的」「我這樣做的行為本身是中性的」「你覺得我犯法,那只是你的觀點」。 每次聽到這些語句
Thumbnail
2025/09/13
這幾年,我在部分的靈性課程與一些顯化社群裡反覆遇到一個現象:常常能看見有人在上身心靈課時偷錄,把影片或講義拿去販售或公開轉貼。 當這些販售網站被網友檢舉下架的時候,會聽到這些人常說:「宇宙是自由的」「我這樣做的行為本身是中性的」「你覺得我犯法,那只是你的觀點」。 每次聽到這些語句
Thumbnail
2025/09/12
因為每一次真正的覺醒,都是一次幻滅。 你開始看見: 某些你以為是愛,其實是操控; 某些你以為是靈性,其實是逃避; 某些你以為自己是對的,其實是創傷在主導; 某些人你以為會一起醒來,他們卻選擇沉睡。
Thumbnail
2025/09/12
因為每一次真正的覺醒,都是一次幻滅。 你開始看見: 某些你以為是愛,其實是操控; 某些你以為是靈性,其實是逃避; 某些你以為自己是對的,其實是創傷在主導; 某些人你以為會一起醒來,他們卻選擇沉睡。
Thumbnail
2025/09/11
心理學家 John Welwood 在 1980 年代提出「靈性逃避」這個詞,指的是人們使用靈性信仰、實踐或語言,來逃避面對心理傷痛、未解決的情緒與成長挑戰。簡單說,這就像是用一個「神聖的藉口」,來合理化我們不願意碰觸的內在陰影與痛苦現實。 ​它的常見形式包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Thumbnail
2025/09/11
心理學家 John Welwood 在 1980 年代提出「靈性逃避」這個詞,指的是人們使用靈性信仰、實踐或語言,來逃避面對心理傷痛、未解決的情緒與成長挑戰。簡單說,這就像是用一個「神聖的藉口」,來合理化我們不願意碰觸的內在陰影與痛苦現實。 ​它的常見形式包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