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思緒無法停歇,就讓它隨燕子的軌跡飛走,學會在流動中找到安靜。

專注的開始,是接納不專注
1. 心神渙散,真的是缺點嗎?
人家總說「心神渙散」是個缺點,但我倒覺得,有時候不是我們不專心,而是心自己跑去找更有趣的東西了。
它可能去追窗外的小鳥,可能盯著牆角的蜘蛛網,也可能乾脆發呆幻想。 注意力啊,其實就像個調皮的孩子,總是不願乖乖待在我們安排好的地方。2. 情緒與專注的打結
我常常坐在書桌前,打算好好看本書。
但讀著讀著,書上的字卻開始模糊起來。 越是罵自己「怎麼又不專心」,就越是焦躁,結果書沒讀成,還多了一肚子煩悶。
這時候,情緒和注意力就像兩條打結的繩子,互相拉扯,越扯越亂。
3. 天氣與行路人的比喻
仔細想想,情緒和注意力的關係,就像天氣和走路的人。
- 天氣好的時候,腳步輕快,視野也更開闊。
- 烏雲密佈時,心裡擔心下雨,就會低頭急走,只看得到腳下的路。
當我們被焦慮困住,注意力也被關在狹小的框框裡,隨便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人分心。
4. 分心的無奈
最讓人無奈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分心了,卻無能為力。
心裡好像有另一個自己在旁邊看戲,看著「主角」心神亂跑,想笑又笑不出來,想幫也幫不上忙。
5. 科技時代的分心
在現代生活裡,科技產品更像是一把鋒利的刀,把我們的注意力切得碎碎的。
手機一亮,不管正在做什麼,總會忍不住看一眼。 我們以為是自己掌控了科技,其實早就被訓練成會對「叮咚聲」立即反應的動物。
6. 注意力真的消失了嗎?
其實沒有。
夜深人靜時,我們依舊能沉下心來看艱深的書; 遇到真正喜歡的事,也能連做幾個小時不覺得累。
原來注意力不是沒有,只是不願意留在無聊的事情上。
這背後,情緒扮演了關鍵角色:
- 有興趣時,它給注意力加油;
- 厭煩時,它就斷電。
7. 專注的開始
所以說,注意力和情緒就像一對雙胞胎,一個亂了,另一個也好不了。
與其強壓,不如先理解: 我為什麼焦躁?為什麼分心?
接納自己現在的狀態,反而能得到平靜。
8. 收尾
窗外的雲慢慢飄過,光線忽明忽暗。
我放下筆,讓思緒自由飄蕩一會兒,不去勉強專注。
沒想到,心卻漸漸安定下來。
原來,真正的專注不是死死盯著一件事,而是先接納自己此刻的不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