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京劇《武則天》:才情與氣度的交鋒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近日觀賞王蓉蓉主演的京劇《武則天》,深感趣味盎然,餘韻悠長。這齣戲以獨特視角展現了武則天與駱賓王之間的五次交鋒,不僅呈現了京劇藝術的魅力,更引發對歷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編劇巧妙選取了五個片段串聯全劇:從武則天獨攬大權時駱賓王冒死勸諫;到駱賓王喬裝馬夫密謀起兵被擒,武則天惜才放生;再到科舉考試中駱賓王弟子包攬前三名;繼而武則天獄中再次釋放駱賓王;最後武則天晚年請駱賓王撰寫墓誌銘遭拒。五個場景環環相扣,展現了兩位歷史人物的精神較量。

京劇表演藝術在此劇中大放異彩。王蓉蓉飾演的武則天,唱腔剛柔並濟,動作大氣磅礴,將一代女皇的雄才大略與複雜內心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駱賓王的扮演者則通過精湛的表演,將儒士忠君愛國的氣節展現無遺。京劇演員經年累月的訓練,使得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蘊含深意,這是現代影視演員難以企及的藝術境界。

劇中駱賓王代表著傳統士大夫的價值觀念,堅守儒家忠君思想,對女性掌權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即使武則天多次饒其性命,他仍以「三從四德」和「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等傳統觀念相譏諷,展現了儒家士大夫的固執與局限。

raw-image

而武則天形象則突破了傳統戲曲中對女性角色的刻板描繪。她既有帝王的雄才大略,又有女性的細膩情感;既能夠果斷鎮壓反對勢力,又能夠欣賞甚至保護反對自己的才子。劇中她多次放過駱賓王,並非出於婦人之仁,而是真正惜才愛才的表現。她統治期間國泰民安,百業興盛,證明了她卓越的治國能力。

特別值得深思的是武則天最終選擇立無字碑的決策。這一舉動展現了她超越時代的氣度——她明白自己的功過是非不應由自己書寫,也不應由固執的儒士定論,而應交由歷史評判。這種自知與自信,遠勝於當時許多男性統治者。

觀此劇令人不禁思考:若才能相當,為何女子不能治理國家?武則天以其政治實踐證明了性別不應成為評判統治者能力的標準。她的悲劇在於,儘管她有治國之才,卻不得不在男權社會的框架內尋求認可,甚至最終也只能以「皇后」身份與高宗合葬,而非以皇帝身份獨立立碑。

這齣京劇不僅是一場藝術享受,更是一次歷史思考。它讓我們重新審視中國傳統社會中性別與權力的複雜關係,也讓我們對武則天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在當今社會,這種思考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武則天》一劇成功地將歷史深度與藝術美感相結合,既展現了京劇藝術的魅力,又提供了對歷史人物評價的新視角,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幹新芽沙龍
13會員
91內容數
每條步道都有它的特色,有的以美景獨領風騷;有的以聲音別樹一格;古樸渾然天成者有之;華麗精雕細琢者有之,端看行者如何徜徉其中,以之互動互融,必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時不時就會出現詩中有景,景中有詩的境界。古今詩人也可能跨過時空,與你共賞美景,互道胸懷!
老幹新芽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8
孔子曾與顏淵、子路談志,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大同世界,令人心嚮往之。最近讀了英文小說《記憶傳承人》(The Giver),不禁想到,書中的安寧社區與孔子所描繪的理想,似乎異曲同工。這裡沒有戰爭、沒有飢荒、沒有孤苦無依的老人與棄嬰,一切井然有序,人人有職有責,真像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烏托
Thumbnail
2025/09/08
孔子曾與顏淵、子路談志,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大同世界,令人心嚮往之。最近讀了英文小說《記憶傳承人》(The Giver),不禁想到,書中的安寧社區與孔子所描繪的理想,似乎異曲同工。這裡沒有戰爭、沒有飢荒、沒有孤苦無依的老人與棄嬰,一切井然有序,人人有職有責,真像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烏托
Thumbnail
2025/09/02
「阿公,我可以養一隻小貓嗎?牠超可愛的~」小孫女眼巴巴地望著我,那神情彷彿貓耳已經長在她頭上。 「可以啊!」我笑了笑,「那妳要幫牠清貓砂、添飼料、洗澡、清嘔吐物……還有,尿在沙發上妳要擦喔!」 她眼神頓時從星星眼變成…Windows當機的轉圈圈。 沒錯,擁有,是人之所欲;承擔,卻未必自動跟上。
Thumbnail
2025/09/02
「阿公,我可以養一隻小貓嗎?牠超可愛的~」小孫女眼巴巴地望著我,那神情彷彿貓耳已經長在她頭上。 「可以啊!」我笑了笑,「那妳要幫牠清貓砂、添飼料、洗澡、清嘔吐物……還有,尿在沙發上妳要擦喔!」 她眼神頓時從星星眼變成…Windows當機的轉圈圈。 沒錯,擁有,是人之所欲;承擔,卻未必自動跟上。
Thumbnail
2025/08/26
在古代中國,若要從嶺南運來一顆鮮紅欲滴的荔枝抵達長安,簡直像是一場與時間的豪賭。荔枝生命短暫,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也因此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 然而,古人並非全靠馬蹄急馳,他們其實懂得運用「自然科學版」的智慧。 🧪如何延長荔枝的保鮮期? 《在長安的荔枝》一書中
Thumbnail
2025/08/26
在古代中國,若要從嶺南運來一顆鮮紅欲滴的荔枝抵達長安,簡直像是一場與時間的豪賭。荔枝生命短暫,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也因此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 然而,古人並非全靠馬蹄急馳,他們其實懂得運用「自然科學版」的智慧。 🧪如何延長荔枝的保鮮期? 《在長安的荔枝》一書中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