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入股英特爾、輝達走高,AI供應鏈迎新賽局** 一夜之間,故事反轉。輝達(NVDA)宣布以50億美元買進英特爾(INTC)約4%股權並共研資料中心與PC晶片,股價收在176.24美元、上漲3.49%;英特爾單日狂飆逾2成,創數十年最大漲幅。前一天才傳出中國禁購輝達AI晶片,如今黃仁勳改用「股權+生態合作」回擊。這不是把產線從台積電搬走,而是把話語權往自家靠攏:CPU將成為GPU的延伸,NVLink變成新時代的孔洞標準,誰能插上誰就有票。 **市場情緒逆轉、從我到你,這次轉折不只靠故事** 我第一時間看盤面:這不是製程大轉單,卻是敘事的主導權轉移;我們看到資金用腳投票,把「站在輝達旁邊」當成新的安全邊際;你可能在想,這對手上持股與佈局有何影響?先穩住情緒,再用框架拆解:輝達要分散地緣風險+鎖定x86生態,英特爾要找回AI敘事入場券,其他玩家的路線圖會被迫調整。 **資料中心聯盟、PC合晶策略,三層面拆解勝負手** - 對輝達:短期不改用英特爾代工(高階GPU仍在台積電),但透過客製x86 CPU+NVLink原生整合,把「主機板位」鎖住,CPU變成GPU布署的附屬品,等於把既有x86世界納入自家加速平台。中國禁購帶來的營收壓力,部分可用英美與PC新產品線對沖,且股權合作降低反壟斷壓力,招募人才與客戶更順。 - 對英特爾:這是資金與名聲的救生繩。拿到輝達背書後,重返AI機櫃供應鏈曲線;資料中心賣客製x86、PC做整合RTX的SoC,若能開出具體設計案與時程,營運拐點可望提前。但製程/良率與代工旗艦客戶仍是未解題,現階段以先吃到封裝與CPU訂單為主。 - 對產業:超微(AMD)受壓,伺服器主機端與PC整合都面臨競品夾擊;ARM在AI主機的話語權被稀釋。台積電(TSM)短期中性—輝達未承諾轉單,長期則因美國在地化選項被打開而出現議價變數。設備與EDA鏈條受惠擴產與新案,資金已先反映。可操作:長線投資人維持輝達核心部位,逢回加碼看「產品落地與NVLink成為事實標準」;英特爾屬敘事轉多後的「用數據驗證」階段,觀察3項里程碑—首批聯合產品路線圖、雲端大客戶採用、是否進一步出現代工合作訊號。 **歷史對照與風險清單、觀察指標,避開敘事陷阱 這類「股權+生態」的結盟,更像微軟投資OpenAI帶來的話語權,而非立即EPS。過去市場常先給敘事溢價、再用出貨驗證。風險面:1) 中美監管與關稅變數;2) 英特爾執行力—設計驗證/量產時程滑落;3) PC整合晶片實際效能與成本是否打出差異;4) 輝達是否因生態擴張而稀釋毛利或支援負擔過重。觀察指標:6個月內是否公布NVLink原生Xeon與首批雲端/超算設計贏單;12–18個月是否見到工程樣品/封裝產能卡位;台系供應鏈(先進封裝、PCB、伺服器代工)接單變化。我的經驗是:當「連接」成為產品,估值會給平台方而非零件方,這次平台仍在輝達。
留言一起校正盲點 你會怎麼在「輝達核心、多元衛星」與「押敘事反轉的英特爾」之間配置比重?最擔心哪個風險點:中國限售、英特爾執行、或NVLink生態落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