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遲來,很多女生第一個反應是「是不是懷孕了?」
但事實上,除了懷孕,月經失調也是常見原因。經期不規律不只影響生活心情,長期甚至可能導致不孕!
本文整理:✔️ 月經遲來的常見原因 ✔️ 9 大月經失調症狀 ✔️ 什麼時候該看醫生?常見檢查方式 ✔️ 5 種幫助調經的催經食物
月經失調是什麼?
正常月經週期為 21–35 天,經期約 3–7 天,經血量大約 50–80 ml。
當週期、天數或經量明顯異常,就屬於「月經失調」(也叫月經不調)。 其中,經期遲來超過 1 週以上,就是最常見的失調徵兆。
月經遲來的常見原因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內分泌異常,常伴隨月經稀少、痘痘、體重增加、多毛,甚至不孕。 - 過度減肥
營養不足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閉經或經期延遲。 - 壓力過大
壓力會干擾荷爾蒙平衡,影響週期。 - 藥物影響
某些藥物(如避孕藥、賀爾蒙藥物)可能改變月經週期。 - 劇烈運動
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導致能量不足,也會影響月經。 - 哺乳期
泌乳激素升高,常出現經期延遲或暫時停經。
9 大月經失調症狀
- 月經提前 ≥7 天
- 月經延遲 ≥7 天,甚至數月才來一次
- 週期忽早忽晚
- 經血量明顯過多
- 經血量明顯過少(經期少於 2 天)
- 經期超過 7 天,甚至延長到 2 週
- 兩次月經間有異常出血
- 閉經(18 歲後仍未來經,或停經 ≥6 個月,且未到更年期)
- 崩漏(非經期大量出血、不止血)
👉 若出現以上狀況,務必及早就醫。
月經遲來多久要看醫生?
- 平時週期規律 → 延遲 超過 15 天,就該檢查
- 週期一向不規律 → 超過 35 天沒來,或伴隨腹痛、異常出血,更要就診
常見檢查包括:
- 詳細病史:經期模式、用藥、生活習慣
- 妊娠測試:排除懷孕
- 血液檢查:檢測荷爾蒙、甲狀腺、血糖
- 超音波檢查:檢視子宮、卵巢健康
- 其他檢查:宮腔鏡或子宮內膜檢查,排除病理因素
5 大催經食物推薦
除了就醫檢查,日常飲食也能幫助調經。以下 5 種食材,能從不同營養面向支持女性荷爾蒙平衡:
1. 雞肉/滴雞精
富含優質蛋白質和胺基酸,能補充氣血、增強體力。滴雞精更能快速吸收,適合經常疲倦或體質虛弱者。
2. 黃豆、豆漿
含大豆異黃酮(植物性雌激素),能幫助調節荷爾蒙,促進子宮內膜生長與排卵。
3. 鮭魚、金槍魚
富含 Omega-3,能改善發炎反應,刺激雌激素分泌,促進週期規律。
4. 堅果(杏仁、核桃)
含蛋白質、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調節經期、放鬆情緒,改善經前不適。
5. 紅棗
經典的「補血食材」,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痛,適合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者。
小結
月經遲來不一定等於懷孕,背後可能是 壓力、飲食、運動、藥物或內分泌疾病。
- 延遲 7 天以上:可先驗孕
- 延遲 15 天以上:建議就醫
平時透過 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舒壓運動,再搭配合適的催經食物,就能幫助月經週期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