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就像一場大型的狼人殺,大家都想當神、當預言家,結果到最後不是被刀,就是被票。以下我用九大角色來幫大家解釋「股市主力的日常行為」,笑著看完,至少下次被收割的時候,能比較清楚是誰拿著鐮刀。
1. 外資:錢多到數不完的「國際大散戶」
外資就像有錢的留學生,看到什麼流行就馬上刷卡。
他們的特色是「訊息一來,錢就砸下去」。 看到營收好?買!看到法說會差?賣! 但別以為他們穩贏,他們認賠殺出的速度比你退群還快。 簡單說:外資就像有錢任性的散戶,只是他們的零用錢剛好有幾百億。2. 投信:股市裡的「上班族」
投信買股票的流程大概是:
開會 → 寫報告 → 層層簽核 → 才能按下「買進」。 所以他們的操作節奏就是「慢、穩、拖」。 優點是邏輯清楚,缺點是速度太慢,常常一買完,漲勢已經結束。 他們就像辦公室裡的那位小主管——不會冒險,但出錯時一定要附上詳細的檢討報告。
3. 自營商:短線客的老司機
自營商的日常就是「早上進場,中午偷看,收盤前全跑光」。
對他們來說,股票不是投資,是「抓娃娃機」,抓到就好,管你明天漲還是跌。 如果你看到某檔股票走勢像心電圖,那大概是自營商在打排位賽。
4. 官股:永遠的「反指標」
官股的操作簡單粗暴:
跌很多?買! 漲很多?賣! 就像股市裡的老爹,看你跌得太慘,心軟掏錢幫你接盤。 結果最後常常成為全市場的「韭菜守護神」。 有人說:只要跟著官股反著做,就能財富自由。
5. 大戶:市場上的「神秘富豪」
大戶不喜歡玩大型股,因為那太花錢。
他們愛的是中小型股——便宜、靈活、好操控。 大戶的習慣是先默默吃貨,等籌碼鎖定,再來一波猛拉漲停。 你看到股價一口氣漲停?那可能是大戶在「測水溫」。 只是——當你以為抓到大戶的套路時,他們早就換了新戰法。 抓大戶?不好意思,你永遠抓不到。
6. 股市鍵盤俠:嘴砲王者
這群人專長是「買 3 張股票,嘴砲 300 檔」。
每天在社群裡「空軍起飛」、「多軍進攻」,講得自己像操盤手,結果對帳單只有紅茶一張。 更厲害的是,他們有種魔法: — 買對的文章,永遠置頂; — 買錯的文章,永遠消失。 簡單說:這群人不是炒股,是炒存在感。
7. 明牌追隨者:永遠的伸手黨
這群人從來不自己研究,習慣到處問:
「哥,有沒有明牌?」 「姐,下一支飆股是什麼?」 買對了,覺得自己天選之人;賠錢了,立刻要提供者賠償。 說白了,他們就是股市裡的「伸手牌」,最大的特色就是:花時間找明牌,卻不花時間讀財報。
8. 存股族:隱形富豪
這群人表面看起來最無聊,永遠一句話:
「慢慢買、慢慢存、配息再投入。」 但別小看他們,十年後你還在找明牌,他們已經靠股息環遊世界。 存股族就像低調的隔壁鄰居,沒事就騎腳踏車上班,但其實戶頭比你爸還厚。
9. 投顧分析師:股市裡的「話術大師」
分兩種:
- 正派:真的有研究,用心教學。
- 反派:一次講 100 檔股票,漲一檔就狂吹,跌的 99 檔自動失憶。 更高端的玩法是:先收會員費,再號召大家一起買進,自己順勢出貨。 如果你覺得某分析師永遠「神準」,小心了——你可能只是他的劇本裡的「韭菜群演」。
總結:
股市九大主力就像九大職業,每一種都有固定台詞和招數。
笑歸笑,真相是:誰在割韭菜,誰在被割,永遠都是同一群人。
所以記住一句話:
在股市裡,最大的主力不是外資、投信、大戶,而是你自己的「貪婪與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