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股東》作者林茂昌,曾任金融機構主管與期貨公司總經理,長年在股市零和遊戲中打滾。後來他選擇跳脫短線投機,轉向正和的價值投資,成為長線股東。在放下頻繁交易後,他投入更多時間於水墨創作與翻譯,譯有《黑天鵝效應》等書,並在 YouTube 分享投資觀念。他主張投資應是一種持續、正和的累積,而非每日激烈進出的投機。
- 零和遊戲:頻繁交易、期貨短線操作,本質是賺取價差,輸贏來自彼此的損益,投資淪為賭博,並被手續費與稅賦侵蝕,散戶更因資訊與技術劣勢而處於下風。
- 正和遊戲:投資好公司,隨著公司成長,股東與社會共同受益。利潤來自消費者滿意,而非他人損失,是一種可持續的財富創造模式。他強調「買進股票後,就沒什麼好忙的了。」
成長股投資 — 普萊斯法則
公司有成長期與成熟期:
- 成長期:營收與獲利快速增加,是最佳投資時機。
- 成熟期:成長趨緩、競爭加劇,應考慮逐步退場。
成長股特質:優秀經營團隊、研發領先、高 ROE 與獲利率、穩健財務結構、持續強化市場地位。
原則:本益比回落至平均值 → 買進;股價漲三成或成熟跡象 → 分批賣出。
「抱牢真正的成長股,時間會給你答案。」
價值投資 — 巴菲特的演進
傳統價值投資常誤以為低價=好公司,結果陷入價值陷阱。
巴菲特在查理‧蒙格建議下,從「撿煙屁股股」進化為「好公司 + 合理價格」的策略。
他強調尋找具長期競爭優勢(品牌、專利、壟斷、成本優勢)的優質企業,並堅守安全邊際原則,僅在價格大幅低於內在價值時買進。
「投資是一場耐心與紀律的比賽。」
技術分析與海龜法則
技術分析:透過圖表、趨勢、心理研究,判斷最佳買賣點,假設價格反映所有資訊。
海龜法則(Richard Dennis):證明系統化交易可被學習與複製,核心是紀律大於主觀判斷,順勢操作、嚴守停損、放大利潤。建立明確交易規則,並持續優化。
投資風險與組合管理
- 效率前緣理論(Markowitz):分散投資可提高報酬或降低風險。
- 市場效率假說:價格已反映所有資訊,長期擊敗市場極難,支持被動投資。
- 黑天鵝理論(Taleb):極端事件難以預測,需保留安全邊際,避免一次性毀滅。
投資心態與行動指南
1. 選好公司:基本面穩健、具長期競爭優勢。
2. 長期持有:財富來自時間的複利效應。
3. 忍耐波動:將市場波動視為調整機會,而非退場訊號。
4. 分享成長:與企業共同成長,分享長期價值。
結語:投資不是賭場,而是分享企業成長的平台。
「股東」是最安穩且長久的身份,真正的成功來自簡單的原則、持續學習,以及耐心與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