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阿榮的個性就比哥哥弟弟衝動,雖然不會主動找人吵架鬧事,就是受不了別人對他稍微大聲,挑釁就更不行了。因為個性火爆衝動無法相忍,因此經常與人發生衝突,為了仗勢和保護自己,阿榮只要出門,後車廂一定放「傢伙」。
被判無期途刑的阿榮在獄中還沒有生出懺悔心,一直覺得是對方喝酒找他麻煩。直到有一天,同房室友打算逃獄,邀阿榮一起,阿榮心動不已打算參與,沒想到隔天太太來會客,阿榮比手劃腳,太太隨即明白先生的意思,再三苦勸先生千萬別再糊塗,自作孽不可活。阿榮聽了太太的規勸放棄逃獄,乖乖蹲牢房,所以有機會讀到老智者的書,從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到認了自己的錯誤和習氣。
在獄中表現良好,關了十三年之後,阿榮假釋出獄了,妻兒都不待見他,太太更是無法原諒,阿榮向太太認錯,保證一定修改脾氣,不再犯。阿榮在鋁工廠找到一份工作,下班後無所事事,同事約他賭博他就去,住在工廠對面的淑惠幾乎每天都會看到阿榮坐在摩托車抽菸等人,終於有一天鼓起勇氣接近他,「我都看你坐在這裡,在等人嗎?」淑惠問。阿榮有禮貌的回答等朋友。幾次之後,兩人漸漸熟悉,淑惠得知阿榮從前的事蹟,決定度他一程。
淑惠帶阿榮去環保站做事,原本以為阿榮會抗拒,沒想到一做就上癮,阿榮說,「我在獄中讀過老智者的書,他說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錯到臨終那一刻,時間荒廢了不可惜,可惜的是不知立刻斷惡修善,趕緊行善來彌補。」這些話阿榮都牢牢記在心裡,只因欠缺好因緣而無法付諸行動,淑惠的出現,正是因緣俱足。
阿榮一個人住在屏東鹽埔,妻兒住在台北三重,他說,出獄後就在鹽埔找到工作,也在這裡重新做人,而太太孩子一直都在台北工作和讀書,所以一家人才會分開住。有人問阿榮為什麼不去台北與家人團聚,阿榮說,捨不得環保站的工作和老志工,獨居的阿榮被老志工照顧三餐,關心生活起居,就像老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十多年來,阿榮的個性和脾氣已經不同以往,做中學、學中覺,他放下身段、縮小自己,終於明白,一個人輕輕說話、笑著表達、聲色柔和,反而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認同。
老智者說,寧願跋山涉水去結一段好緣,也不要輕易跟隔壁鄰居結下惡緣。因緣環環相扣,今天你輕輕打我一下我沒事,我重重回你一腳你倒地不起,彼此結下惡緣,將來某一天惡因緣成熟,角色就會互換,場景就會變成雙方在馬路上狹路相逢,就會因鳴喇叭搶道這等小事而意外失去生命。老智者說,修忍辱不是一昧的吞忍,而是用智慧去解決問題,確保彼此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惡緣轉善緣。
#修忍辱
#小不忍則亂大謀
#退一步海闊天空
#修身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