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風切」這個名稱的由來,可以從字面上直接理解:
- 垂直: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即從海平面往上到高空)。
- 風:指的是風。
- 切:這個字用得非常傳神,它是一個比喻,意思是像刀子一樣切開、撕裂。
所以,「垂直風切」簡單來說,就是風隨著高度增加而改變(包括風速或風向),而這種變化具有「切斷」或「破壞」天氣系統結構的能力。
它到底要「切」什麼?
垂直風切的「切」,主要目標是正在發展或已形成的熱帶氣旋(颱風/颶風)的結構。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想要長高的積木塔,但有一隻手在不同高度往不同方向推,這個塔就很難蓋高,甚至會被推倒。具體來說,垂直風切會「切」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 切斷「熱煙囪」結構
颱風可以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熱機」,它需要將海洋的熱水氣吸入中心,然後讓這些暖濕空氣強烈上升,在高空凝結釋放熱能,形成所謂的「熱塔」或「熱煙囪」。
強烈的垂直風切會把這股上升氣流吹歪、吹散,使得溫暖空氣無法順利在風暴中心垂直上升。這就像是把一座工廠的煙囪從中間折斷,讓廢氣無法有效排出,工廠的運作就會停擺。 - 撕裂「風眼牆」
颱風最強烈的風雨集中在「風眼牆」,這是環繞中心風眼的環狀雷暴區。
如果高空的風速和風向與低空差異太大,就會把風眼牆的雲系和對流「吹走」,導致風眼牆無法閉合、組織鬆散,甚至無法形成。沒有了完整的風眼牆,颱風就失去了它的「發動機」。 - 將「中心」與「對流」分離
在強風切環境下,颱風低層的環流中心可能會被「暴露」出來,而主要的降雨和雷暴活動(對流)則被吹到離中心很遠的地方。這就像把一個人的心臟和大腦分開,身體就無法協調運作。
一個簡單的比喻
您可以想像一個正在旋轉的陀螺:
- 沒有垂直風切:就像在平靜的桌面上旋轉,陀螺可以穩定地直立旋轉很久。
- 有強烈垂直風切:就像有人不斷地從側面用扇子搧風,而且上下層的風向還不一樣。
這個陀螺很快就會被打歪、搖晃,最後倒下。
總結來說,垂直風切的名稱來自於它「在垂直方向上切開風暴結構」的破壞性效果。 它並不是真的要切一個實體的東西,而是用一種非常形象的方式,描述了風的變化如何摧毀一個需要高度對稱和垂直結構才能發展的熱帶氣旋。
這也正是為什麼在您上一個問題中,南大西洋的「強烈垂直風切」是阻止颶風在巴西東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機長第一次降落不順重飛,在空中盤旋40-50分鐘,等待第二次降落,沒想到重飛失敗重摔,飛行專家說,在不穩定的對流的情況下,最怕碰到高低層可能因為風向不同,而產生垂直風切,飛機飛行靠的就是升力,然而風切卻會讓升力變小,導致飛機失控。
飛行教官于皓瑋:「它在進場落地的時候,逆風變成瞬間變成順風,為什麼就是風切,風切風向不定風速很大,升力會變的很小,甚至小一半以上,(飛機)變成一塊鐵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