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德國國慶日放假,所以我們要去別的城市拜訪家人。火車上人不少,然後發生了我覺得很有趣的畫面:
1. 有一組旅客到處問其他人能不能坐去別的地方好把位子讓給他們。沒有人願意讓,直到她問到我們這區。因為我們行囊不少,所以老公禮貌拒絕了。沒想到她強勢問走道另一端的兩個女生能不能坐到我們這裡,理由是他們有四個人想要玩遊戲。來福覺得很煩,他想安靜閱讀,結果整車廂最吵的人就坐我們旁邊。好笑的是他們只坐一站就準備要下車了,而且四個人裡面有一個人其實也不想玩遊戲!她打從一開始就逃走沒有要跟他們坐,但還是被那個強勢女電話+人肉搜尋給找回來了。逃女玩沒多久還是閃人坐去別的地方了。
2. 被趕到我們這區的兩個女生其實很不情願。坐到我們這以後想要充電手機,但是因為我們這側的插座壞掉,所以她們又得再遷移。後來有另一對德國男女坐到我們旁邊(看起來40歲以上)。女生拿起書我們真是鬆口氣。但是男的手機滑一滑就從包包裡拿出一款桌遊!怕吵的來福簡直要被遊戲逼到角落(≧▽≦)好險女生沒有想玩,男生只好也拿出書來讀。
這兩個事件讓我看到德式遊戲精神。有些人愛玩遊戲很外顯,有些人很內斂會不好意思。我覺得都滿可愛的! (•́ ▾ •̀)
額外稍微科普這個特別的日子:
今天是德國統一35周年(1989圍牆倒塌,1990才統一)。
統一對當年的東西德人來說不是很公平的狀態。對東德人來說,他們是五個邦加入了另外十一個邦,要遵守他們的法律和社會規範,感覺上就矮人一截。對西德人來說,他們要犧牲經濟¹幫助東德整合,砸了很多錢德東地區還是不成氣候,然後還要被抱怨,真的是吃力不討好。1999年德國甚至還被雜誌《經濟學人》貼了個「歐元區病夫」²的標籤呢。
記得我第一次到萊比錫大學³上某堂課時,老師就有讓我們閱讀一篇東西德刻板印象的文章。第一次接觸到Ossi(東德佬)&Wessi(西德佬)這樣的字眼,才知道東西之間也有互看不順眼的人。隨著兩德的交流越頻繁,(老)德東人看到的差異點越來越多,心理越來越不平衡,也不覺得兩德有越來越靠近⁴(這裡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世代觀念不同看法也不同。)。而德西地區也有抱怨的人,但我看到其他的媒體好像較少著重在這塊的討論,大多強調總理的演講(統一和民主都得來不易等等)。
另外還有個觀察,些許能看出兩種立場:今天總理Merz在Saarland邦慶祝國慶日,法國總統也有受邀參加慶典。來自德東地區的前總理梅克爾委婉批評他的賓客名單,表示應該也要邀請德東地區或東歐的嘉賓⁵。
---‐--‐-----------‐---------‐-‐-------------------------------
註記1:依統一前的黑市匯率來看,東德馬克對西德馬克通常是5:1。統一之際卻是一個人6000馬克以1:1兌換,超過或其他狀況才會用2:1或3:1計價。https://www.bpb.de/kurz-knapp/taegliche-dosis-politik/562955/waehrungsunion-und-regelung-von-besitzanspruechen-in-der-ddr/
註記2:請參考聯邦政府的政治主題網頁 https://www.bpb.de/themen/deutschlandarchiv/305972/der-preis-der-einheit/#footnote-target-1 註記3:萊比錫位於前東德地區。 註記4:MDR是中部兼前東德地區的新聞媒體,但這篇報導有跟NDR合作,所以也能看到北德地區人民的問卷調查。數據很有趣,感興趣的人可以再深入閱讀 https://www.mdr.de/nachrichten/deutschland/politik/ostwest-einheit-demokratie-mdrfragt-umfrage-100.html 註記5:梅克爾說:「也許本來也可以邀請來自東歐或是德東的嘉賓來演講,以紀念德國統一35週年」。https://www.zeit.de/politik/deutschland/2025-10/tag-der-deutschen-einheit-friedrich-merz-emmanuel-macron-saarbrueck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