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 Weekly I/O #15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私募信貸

華爾街當前最受矚目的金融交易,已不再是黃金,而是穩定幣,乃至一種名為「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的新興玩法。為何眾多金融巨頭紛紛搶進這塊市場?這究竟是輕鬆致富的捷徑,還是下一場金融風暴的導火線?本文將帶您深入探究。

私募信貸,顧名思義,是私人之間的借貸行為。若將其與傳統的「信貸」(Credit)概念對比,信貸即為借貸的一整套操作,如信用卡便是你向金融機構借錢,再定期償還。而「私募」(Private)則意味著這種借貸行為不再公開透明,而是僅限於特定的小圈子。與銀行聚集大眾資金、公開借貸的模式(Public Credit)不同,私募信貸僅接受「合格投資者」,也就是資產雄厚的個人或機構的資金。在美國,個人需年收入至少20萬美元或擁有百萬美元以上資產,機構則需有500萬美元以上的資產才能被視為合格投資者。借款方通常為企業,這使得整個借貸過程更具私密性。

為何要捨棄銀行或債券等公開渠道,轉而選擇私募信貸?原因在於傳統銀行業的種種限制。銀行因其公開性質,受到嚴格的監管,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如《多德-弗蘭克法案》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對銀行的儲備、風險控制、審批透明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銀行借貸業務日益複雜且不易操作。相比之下,私募信貸因不受銀行監管體系的約束,流程更簡便、速度更快,對借款企業的審批標準、抵押品、還款方式及債務結構都更為靈活,因此能滿足許多傳統銀行難以服務的企業需求。這也使得私募信貸被稱為「影子銀行」(Shadow Banks),儘管利率可能稍高,但許多企業仍因其便利性而趨之若騖。

私募信貸的爆發式增長始於金融危機之後。根據數據公司PitchBook統計,美國私募信貸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約3100億美元,增長至去年的1.52兆美元,預計今年將達1.7兆美元,2020年更有望衝擊2.9兆美元。這使其被譽為金融業最可觀的新興增長賽道之一,連美聯儲也專門發布報告探討其發展。

私募信貸的投資回報同樣令人矚目。自2008年至去年底,美股標普500指數增長了560%,而同期PitchBook的私募信貸指數亦增長了555%,表現與美股相當。更重要的是,私募信貸的增長曲線相對平穩,波動性遠低於股市的大起大落,這使得它能提供年化8%至15%的穩定回報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在股市動盪的疫情期間,這種穩定增長帶來的安全感,促使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群參與其中。

這股私募信貸的浪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黑石集團(Blackstone)的推動。黑石在2013年收購了專營高利潤、高風險私募信貸業務的GSO Capital Partners後,藉由監管收緊的契機,逐步擴大了私募信貸業務。其2021年推出的「BECRAD」基金,將私募信貸模式成功推向更廣泛的投資者,並一度佔據了相似產品近90%的市場份額。此後,其他資產管理公司也紛紛效仿,推出了類似的基金,並取得了迅猛增長。

對於資金量相對較小的普羅大眾,參與私募信貸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私募債務基金(Private Debt Funds)和在美國特有的業務發展公司(Business Development Companies, BDCs)。一般而言,這兩種工具主要面向合格投資者,但BDCs作為一種可上市的架構,允許非合格投資者通過購買其上市股票間接參與。例如,Ares Capital便是市場規模約150億美元的上市BDC,其股東可因法律規定獲得高額分紅。

私募信貸的創新之處在於解決了傳統銀行在融資和貸款之間的不匹配問題。銀行依賴流動性大、額度小的存款來支持長期、大額的貸款,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就可能面臨擠兌風險(如去年倒閉的矽谷銀行)。而私募信貸則通常要求投資者有7至10年的鎖定期,資金更加穩定。此外,銀行通常是先有貸款需求再籌集資金,私募信貸則傾向於先籌集資金,再等待項目上門,其「Dry Powder」(已募集但尚未貸出的資金)比例很高,顯示出充足的彈藥儲備。

更重要的是,私募信貸將貸款服務變得更加個性化、客製化,如同訂製服飾與成衣品牌的區別。銀行貸款是標準化的產品,而私募信貸則能根據借款方的具體情況進行量身打造,這使得其能滲透到更多元的領域,並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信貸產業。

這種變化正讓傳統銀行倍感壓力。儘管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公開表示私募信貸風險極高,但摩根大通卻悄悄投入500億美元發展私募信貸業務。其做法是利用公司自有資金進行投資,迴避了嚴格的銀行監管。這再次印證了私募信貸的巨大潛在盈利能力,也顯示出傳統銀行已感受到來自私募信貸的威脅。

然而,私募信貸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潛在風險。正如上次金融危機源於無序的借貸,私募信貸也存在類似的隱患。隨著越來越多資金湧入,包括養老金等機構的參與,市場規模不斷壯大,但若缺乏足夠優質的項目消化這些資金,很可能導致放貸標準下降、風控鬆懈,一旦違約率升高,便可能引發問題。此外,雖然私募信貸主要在小圈子內運作,但其資金來源與傳統金融渠道緊密相連,一旦出現危機,風險可能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蔓延,牽動整個金融體系。傑米·戴蒙對次貸風險的預判曾帶領摩根大通成為金融危機中的贏家,他對私募信貸的擔憂,或許預示著下一次金融風暴的萌芽。

究竟私募信貸是引發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導火線,還是正在重塑信貸產業的革新力量?這仍有待時間驗證。


AI 生成的 Yuri

這表情實在太自然了,她是基於 Lora 完成的,有那一瞬間覺得她彷彿是有靈魂的存在!


2025年,AI 廣告看板遍布舊金山城市

過去兩年中,AI 概念支撐著美國股市不斷瘋漲,造就了無數富豪。舊金山就是最狂熱的風暴中心,資金和人才正瘋狂湧入。 站在街上,每一棟高樓頂上都是 AI 廣告看板。

過去,2010年代中期,科技公司以花卉配送、T恤設計等新奇服務為主,帶有使命感。如今,OpenAI、Anthropic 等巨頭獲得巨額資金,企業裁員數千人,轉向 AI 取代人力。科技高層視被裁員工為「殞地」,毫不關心 AI 對社會的影響,如水資源掠奪或資訊腐蝕。他們追求利潤,漠視後果,讓人懷念過去單純的科技圈。如今的舊金山,令人感到不安與失落。

這就叫泡沫經濟,只要沒破,你就用力吹,能吹多大就多大,這樣會有獎賞。 但是,身為一個普通人,每天都被這些廣告包圍,狂轟濫炸,是不是有點太荒誕了。 AI 作為一種新技術,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人類,可現在變得像一種宗教,向你灌輸,讓你膜拜。人好像成了它的附庸,活在一個 AI 建構出來的世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解浩靈的思考和紀錄本
9會員
134內容數
協助解決中小型製造企業數位轉型問題,傳產公司的痛點是缺乏 IT專業人才,我們提供便捷的智慧物聯網系統“EDC高效資料收集與分散式控制系統”。協助貴公司非專業人員短期培訓,即可自主完成物聯網部署,快速實現資料採集、資料可視、資料存儲和資料分析,助力傳統製造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 業務營銷|專案管理|工廠營運|跨業合作
2025/09/29
本週分享一篇分析了AI招聘、教育背景與就業率的關聯性,並探討其對社會階層分化的潛在影響。同時,介紹了Anduril的軍事創新、Nano Banana的AI圖像生成技術,以及Polymarket的預測市場爭議,呈現AI時代多元的發展樣貌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9/29
本週分享一篇分析了AI招聘、教育背景與就業率的關聯性,並探討其對社會階層分化的潛在影響。同時,介紹了Anduril的軍事創新、Nano Banana的AI圖像生成技術,以及Polymarket的預測市場爭議,呈現AI時代多元的發展樣貌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9/07
探討過度依賴LLM可能導致的「認知債務」,以及如何透過適度壓力與正確的AI使用方式,提升思考力、記憶力與創造力,並介紹攝影師Charles Brooks的「音樂建築」攝影作品。
Thumbnail
2025/09/07
探討過度依賴LLM可能導致的「認知債務」,以及如何透過適度壓力與正確的AI使用方式,提升思考力、記憶力與創造力,並介紹攝影師Charles Brooks的「音樂建築」攝影作品。
Thumbnail
2025/07/07
這週文章包含多個主題,包括AI眼鏡的市場現狀、新型胃腸道健康監測膠囊PillTrek、AI公司投資趨勢、AI時代創業模式的轉變、投資機構退出策略的改變以及對具身智能和甲骨文研究的探討。
Thumbnail
2025/07/07
這週文章包含多個主題,包括AI眼鏡的市場現狀、新型胃腸道健康監測膠囊PillTrek、AI公司投資趨勢、AI時代創業模式的轉變、投資機構退出策略的改變以及對具身智能和甲骨文研究的探討。
Thumbnail
看更多